谁来保护无爹无娘的民间音乐版权,民族民间音乐如何传承

其实,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好得很,至少是一切正常,请大家不必担心 。这种情况下,人们无暇欣赏更深更广阔的内涵,就这样,音乐在媒体里变成了一种快餐文化 。真的不必因此就担心民族音乐的发展,因为那是另外一个大问题,如果真的要知道发展趋势到底如何,那要做客观理性的调查,很明显,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不断演化的,多用演化的思维来看待就可以了 。
对于年轻人来说,喜欢民歌的越来越少了,你怎么看民族音乐的传承?

谁来保护无爹无娘的民间音乐版权,民族民间音乐如何传承


这个问题内涵很深,表面上看有点悲伤,好像民族音乐快不行了一样,但事实上,可能情况正好相反 。其实,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好得很,至少是一切正常,请大家不必担心 。我有以下几个理由:1. 好东西,有它存放的地方,不会满街都是 。音乐欣赏,最好是表演者和欣赏者在统一的物理空间,也就是要现场表演,现场观看,而且是付费的 。
比如京剧,如果有机会现场观看的话,那么,观看的体验,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因为现场的画面,服装质感,演员的表情,琴师的技艺,武打时地面传来的震动,甚至包括现场的气味,观众的反应等等因素,都是立体的,全息的 。这种现场观看的体验,比屏幕上的4K、3D要强N倍,是更高级的NK、ND的体验 。现场观看,观众才容易沉浸在作品中,但是这需要付费,过去要富人家才请得起,是皇宫贵族的爱好 。
高品质的民歌和民族器乐表演,情况也差不多,不是街头巷尾都能随处可见,所以很多人接触不到,但是不代表他不喜欢 。2. 不要和快餐文化抢路 。现在是电子媒体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屏幕和喇叭接触音乐作品 。大部分屏幕和喇叭,连4k和3D都做不到,更不用说NK、ND了,清晰度有限,维度有限,这种条件下,人很难沉浸在作品中,常常一边欣赏作品,一边吃东西,和他人互动,看窗外的风景 。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注意力聚焦时间变短,音乐作品也被压缩成短、平、快的消费品,只需几块钱,或者免费,就可以呈现在你的桌面上,手机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种情况下,人们无暇欣赏更深更广阔的内涵,就这样,音乐在媒体里变成了一种快餐文化 。像吃快餐一样,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偏好,拿各种零碎的作品来满足自己,实现一些即时的小功能和刺激,比如用来伴舞,造气氛,用它来临时放大一下自己的快乐和悲伤 。
就像一只爱美的小鸟,叼回各种颜色鲜艳的小东西装饰自己的窝,爱美之心,人和鸟皆有之,只是东西不能太大、太长、太重,要不然买不起,拿不动 。其实年轻人是很喜欢民歌的,只不过,用电脑手机等媒体来听,就适合短、平、快,要贴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但是高品质的传统民歌和民族音乐表演,不具备这些快餐化的特点,所以不容易通过媒体传播 。
【谁来保护无爹无娘的民间音乐版权,民族民间音乐如何传承】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年轻人只要一听到流行歌曲里面带有民族元素,都会感觉兴奋莫名,很喜欢,现在被称作民谣的一类歌曲很受欢迎,其实就相当于年轻人的“民歌”,只不过传统民族音乐的创作人很少往这个领域使劲而已,要不然民谣可能会更繁荣 。很多担心民族音乐快不行了的人,实际上可能是在担心:传统民族音乐抢占电子媒体抢不过快餐文化,然后干着急,怎么很少在电视上看到高雅的民族音乐了?怎么很少在手机上看到了?其实,何必跟快餐文化去抢路呢?去争抢电子媒体,争也争不过,完全没必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