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的标准是怎样的,金色的稻束象征什么 简答

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这首《黄金的稻束》,算是郑敏的代表作之一 。
明朝中期倭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择偶的标准是怎样的,金色的稻束象征什么 简答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为什么要大举进犯浙江?其实是大明朝廷耍了赖!一、很多人以为倭寇嘛,必然是日本浪人,拿着日本倭刀,坏的很,经常侵略我国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其实这种理解有问题,倭寇并不单指日本人,还包括中国人,因为他们除了烧杀抢掠以外,主要做日本跟中国的贸易,中国称日本为倭国,所以把这些走私犯统称为倭寇 。
最早的倭寇主要以如下形式存在:“尝驾小舟流劫土佐、丰后海洋间,隐泊野岛,窥视商船劫掠之 。”最开始的时候,倭寇仅在元末和明初少量出现,到了永乐十七年,明军于辽东望海埚全歼来侵之倭,从此之后,倭寇就再没有大举进犯 。等到了嘉靖年间,由于持续的海禁,沿海地区的商人又没有地位,他们开始海上走私,走私需要靠山,于是倭寇卷土重来,日渐壮大 。
在《明史·日本传》里提到的倭寇比例:“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嘉靖实录》里则讲:“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其实后人根据各种史料研究的后果显示,基本所有的倭寇头子,以及大部分倭寇组成人员,均为明朝人 。既然主要成分是明朝人,为什么各类史书仍然记载为倭寇呢?二、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是倭寇确实有一部分是由日本浪人组成,最开始的时候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他们的手工业并不发达,很多货物需要从中国进口 。
一些在争斗中失败的封建领主、贵族、武士、商人,纷纷下海经商,由于明朝海禁政策,使得他们铤而走险,开始烧杀抢掠 。等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后,更多的武士加入这个行列,由于他们武艺高强,武器刁钻,能征善战,给中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明军把这些人定为倭寇 。其次,有了第一条理由,很多中国人开始刻意把自己装扮成日本浪人,穿日本人的衣服,梳日本人的发型 。
比如倭寇的最大头目王直,他就是装扮成日本人,一方面防止自己仍然住在中国大陆上的家人受到牵连,另一方面也为了掩人耳目,防止被明朝官兵抓获 。最后,要讲讲明朝的军功制度,其实所谓的军功,很简单,就是按照斩获的首级做统计 。那时候明朝的战争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北边的蒙古,那时候的北元并没有灭亡,明朝建立后还多次跟北元战斗;一是东北边的女真,也就是后来的后金、满清;还有西番苗蛮,主要以藏族和南方其他少数民族为主;再有就是内地刁民了,主要指汉族农民起义军 。
而这些人头的赏银各不相同,比如斩蒙古人或者女真人一颗人头,赏银三十两;一颗西番苗蛮的人头,赏银十两;一颗内地造反民众的人头,赏银五两 。当然,这个价格也会随着物价上涨以及稀缺度而改变 。到了嘉靖年间,就把一颗女真人头或倭寇的人头,价格定为了五十两银子!一颗倭寇人头值五十两银子,一颗普通民众的人头只值五两,甚至斩杀的多的时候,一两都不值 。
那么明朝将领在夸大战功的时候,肯定是尽可能地把斩杀的“倭寇”定性为日本倭寇 。“官兵利于斩倭而得重赏,明知中国人,而称倭夷 。”三、到了公元1561年,日本倭寇窥见了明朝内部出现的危机和矛盾,选择了围台州而攻桃渚的战略 。那么消停了一百多年的倭寇,怎么突然在嘉靖年间大举进犯呢?其实很简单,元末明初时候的倭寇那是真倭寇,他们基本都由日本人组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