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子, 人脑电脑谁更强?日前, 神经影像领域一场“人机大战”在北京落幕 。 医疗人工智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准确率, 战胜多位神经疾病专家组成的“人类战队” 。 专家表示, 人工智能有望将医生从繁重的读片诊断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时间做研究、给病人以温暖, 节省患者看病成本 。 同时, 专家也提醒, 影像判读不是单纯看片子, 对患者的病史也要有了解 。 不同疾病有时会有相同表现, 需要医生通过多年的积累综合判断 。
备受关注的神经影像领域“人机大战”, 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 大赛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主办 。 人工智能(AI)选手“BioMindTM天医智”以高出20%的正确率, 战胜了来自全球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25名医界“最强大脑” 。 医疗AI将给脑科医学带来哪些改变?
比拼速度 电脑更快
当场内大屏幕上的倒计时还有14分钟30秒的时候, 答题完毕的提示音响了 。 现场数百名观众不禁发出唏嘘声 。 原来, 需要独立完成225道题目的“BioMind天医智”提前了将近15分钟“交卷”, 这时的“人类战队”仍在紧张作答 。
正式比赛分为AB两组 。 A组的一方是15名“人类战队”医生成员, 由全国线上预赛产生的优胜者6名、国内神经疾病排名前列的专家7名及国外知名医院专家2名组成 。 每位医生需要在30分钟内对15张颅内肿瘤的CT、MRI影像进行判读及血肿预测 。 另一方人工智能BioMind同样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15名医生的工作, 即完成总计225道题的判读 。 B组共有10名医生, 全部是副主任级别以上, 他们进行的是脑血管疾病CT、MRI影像判读, B组每名医生需要在30分钟内判读3张片子, 允许医生们进行判读结果讨论, 而BioMind需要在30分钟内判读30张片子 。
“人类战队”选手面前都是一台显示题目的电脑、一张纸质版的答题卡以及一支笔, 答题时选手们紧紧盯着屏幕, 拨动鼠标查看影像图, 不时托着下巴思考 。 另一侧, “BioMind天医智”的屏幕上, 飞快地扫过一张张片子, 并快速显示出在它看来每组片子反映的脑部肿瘤疾病 。
参赛的人工智能机器, 由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 。 拜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学中心主任高培毅教授后, “BioMind天医智”已成为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团队最“年轻”的入室弟子 。
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荆利娜是14号选手 。 她答题与平时看片子状态一样 。 15道题目里有一两道拿不准, 平时如果遇上这种情况, 她会写出两个答案, 然后向高年资的专家请教, 或者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 比赛的时候只能写一个答案, 当时想了比较久 。
大量样本 瞬时掌握
到底是“最强大脑”胜出, 还是这个刚刚问世不久的医疗AI胜出?
此次比赛中, A组试题为高培毅从天坛医院脑肿瘤病例库中随机挑选, B组为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出血病例库随机挑选, 两组试题均非AI训练试题, 为保证试题的保密性, 来自北京市长安公证处的公证人员为试题挑选、封存进行了公证 。
最终现场比赛结果是: A组的225例判读, AI用时15分钟准确率87%、15位医生用时30分钟准确率66%;B组:AI用时15分钟准确率83%, 10位医生用时30分钟准确率63%, 无论时间还是准确率, AI完胜 。
荆利娜对它的速度是有心理准备的, 天坛医院多年的病例汇总分析都录入了它的系统里, 样本量超级大, 而且是瞬时掌握, 速度方面肯定比不过它 。 但真的没想到在准确率方面会输 。
推荐阅读
- 谁知道苹果电脑一般能用几年
- 谁知道怎么把电脑还原成出厂状态
- steam这个游戏打不开是为什么
- 刚买的笔记本电脑为什么玩LOLFPS才30
- 为什么电脑无法取代游戏主机
- 如果误删了Windows文件导致电脑开不了怎么办
- 下载电脑系统漏洞补丁有必要吗
- 为什么电话的19的排布和电脑小键盘的19排布是反的但是0却又都是在下面
- 为何buffalo路由器开启了aoss功能后电脑开机会自动断网
- 电脑有时候为什么会突然冒出奇怪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