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自:Ford)
除了公布研究成果,MIT 还发布了一份名为《机器道德》(The Morol Machine)在线调查问卷 。 来自世界各地的受访者,被要求在各种情况下作出两种选择,类似于著名的“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 。
在紧急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撞到一群儿童(或老人)、还是一名流浪汉(或企业高管)?
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MIT 研究人员对某些原则达成了一致意见 。 总的来说,自动驾驶汽车应该视人类的生命权高于动物、拯救更多人(而不是少数)和年轻的生命(而不是老年人) 。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受访者所处的地区和文化氛围,对其偏好有着更大的影响 。
在芬兰和日本等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受访者普遍认为应该撞向违反交通规则的那帮人 。 但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哥伦比亚,旁观者又觉得应该撞死一个流浪汉、而不是一位企业高管 。
研究配图
研究作者将受访者大致分成了三个地理和文化区域,分别是东部、西部和南部,并且理出了其中的差异:
与北美和西欧相比,包括亚洲在内的东方区域,受访者更倾向于牺牲年轻人、而不是老年人 。
与东西方区域的受访者相比,南方地区(包括南美洲等地)的人们,更倾向于挽救妇女的生命 。
对开发商来说,其底线是为自动驾驶汽车编制一套明确的道德准则 。 但从这项研究来说,全球并没有一个简单而统一的道德选择方案 。
论文一作、MIT 博士后 Edmond Awad 在一份声明中称 —— 研究试图了解自动驾驶汽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作出的道德决策,但我们还不知道它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
Moral Machines - How culture changes values(via)
【自动驾驶汽车的“电车难题”:我们缺少一个通行的道德准则】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期刊上 。
推荐阅读
- 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很高级?火车早就做到了
- 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究竟有多远?
- 智能汽车不是改造燃油车 关键是变化能力
- 日本公司开发无人驾驶虚拟测试环境
- 苹果无人驾驶新专利 检测乘客反应来改变模式
- 无人驾驶"烧钱"无尽,汽车厂商不得不合作搞研发
- 加速自动驾驶落地,重构生态圈
- 行程280公里 无人驾驶列车首次安全交付铁矿石
- 智能汽车“驶向”现实,还要再闯几道关?
- 吃不到的葡萄都是酸的 日媒:自动驾驶何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