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镇“热词”看数字“热量”( 二 )


热词之二:“数字经济”高效驱动“双循环”
观众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中国电信展台了解5G应用场景(11月22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黄宗治 摄
随着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 , 人工智能、区块链、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 。 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 , 数字经济被视为全球经济复苏新引擎 。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认为 , 数字经济表现“抢眼” , 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广阔前景 。 据权威机构预测 , 2020年全球GDP将同比下降4.4%左右 , 而数字经济增速将在0.5%左右 。
刚刚过去的“双11” , 人们从数千亿元的网络消费中窥见数字经济的强劲动力 。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 , “双11”购物季 , 阿里平台上产生的物流订单达到23.2亿个 , 比第一个“双11”增长了9000倍 , 但运行过程有条不紊、高效完成 , 体现了中国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就 。
这是11月23日在浙江乌镇拍摄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开幕式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黄宗治 摄
论坛期间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印证了上述判断 。 蓝皮书显示 , 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 。 截至2020年5月底 , 中国光纤端口总数达8.5亿个 , 光纤网络全面覆盖城乡 , 光纤用户占比达93.1% , 位居世界第一 。
这是11月23日拍摄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图标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黄宗治 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表示 , 5G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 将持续创造出多个百亿级、千亿级的新型消费 。 与会专家认为 , 依托产业互联网 , 消费者、企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将彼此联结 , 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图谱 , 同步迭代 , 实时互动 。
嗅到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气息 , “以茶为名却不卖茶”的凤岐茶社在2015年落户乌镇 , 茶社展厅里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国近百家农业企业的数据 。 它在乌镇打造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点 , 已实现生态农业大数据采集、特种稻田机器人自动执行等工作 。
这是11月23日在浙江乌镇拍摄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现场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黄宗治 摄
在许多领域 , 传统的产销方式被数字化、智能化匹配方式取代 。 通过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 , 破土而出的新制造工厂、率先拥抱新技术的商家 , 已经在用“数字武器”打开未来通道 。
不久前 , 第一件“带有生产日期的衣服”在杭州诞生 , 消费者惊呼:“衣服可能比我家牛奶还‘新鲜’!”通过工厂下订单 , 7天内生产出来“即卖即产” , 10天左右就能穿上身 。 更关键的是 , 消费者IP可嵌入设计环节 , 商家也不产生库存 。
作为论坛举办地的浙江 , 将围绕打造“互联网 ”、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 , 加快推进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 , 梳理一批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急用先行”和前沿技术三类清单进行联合攻关 , 让一项项重大技术创新汇聚起创新强国的“火炬” 。
热词之三:“科技抗疫”应对疫情常态化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 依靠数字技术破解这个难题成为全球共识 , 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因疫情而加速数字化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数字经济与科技抗疫”主论坛上以视频形式发表演讲(11月23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黄宗治 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