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的‘智能卫星’出现, 使得卫星可以在轨改变任务、功能, 这会改变原先的产业链, 很多相关产业会因为卫星功能的提升而消失 。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9年美国卫星大会展会上, 传统卫星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发言让人真切意识到:卫星的新时代来了 。
有媒体这样评价发生的改变, “以前只能从新航天公司那里听到的词句, 比如人工智能、软件定义等, 多次出现在传统企业的发言中” 。 传统势力也欣喜“拥抱”新技术, 人工智能卫星、天基AI真的要来了 。
“原本, 卫星上天之前定位为遥感卫星就只负责遥感, 气象卫星只负责气象, 探测卫星只负责探测, 未来的智能卫星却可以依据上注(安装)的软件不同拥有‘转换思维’的能力, 做完全不同的事情 。 ”近日, 中国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举办,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赵军锁解释,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改变任务、功能” 。 将天基超算平台装载于卫星, 不仅可以改变卫星用途, 还能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目前中国已经有了正在运转的试验星 。
智能卫星有何特别之处
据报道, 智能卫星拥有“判云读雾”和“无人驾驶”的能力 。
“判云读雾”实际上是对图像质量的判读 。 据介绍, 传统卫星没有判读能力, 所有拍摄的图片都会“原封不动”地下载, 由地面测控中心进行筛检、再合成, 这将浪费大量的信道资源 。 而装载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卫星, 会“判读”“筛选”用得上的图片下传, 不仅进行了初筛还节约了大量信道资源 。
“无人驾驶”的提法却在业内存在争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 卫星不是运输工具, 不应有“驾驶”一说, 卫星只存在运行维护、操作操控的说法 。 “如果是想表达无人运维或无人操控的概念, 目前的大多数低轨卫星在测控不可见弧段本身就是无人操控的(靠自主控制), 在可见弧段需要对其进行测控 。 ”
事实上, 在天基领域, 卫星会受到太阳、地球等引力的影响, 轨道会发生一些漂移, 多种干扰产生的摄动都需要地面对卫星的测控支持 。
“无人操控”虽然难以实现, 但真正的智能卫星却可以“请求”管控 。 2018年11月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主导发射入轨的“天智一号”上, 上注了自主请求式管控APP, 能够利用星上实时或历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数据进行自主定轨, 未来可自行高精度调整轨道 。 卫星还有判断能力, 一旦发现轨道偏差超出设定门限, 卫星便会自主向地面发出管控请求 。 2019年1月7日至3月17日, 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联合开展了自主请求式管控试验, 获得成功 。
相关试验还证明了, 智能卫星的判读数据还可以更进一步进行初筛后的计算工作, 实现从数据到信息的提取, 如民航机场流量监测、植被监测、突发事件监测等 。 例如要比对一个机场每天起降航班的次数, 卫星可以在天基进行运算, 直接给出数据, 不需要把图片传下来再计算, 数据传输量很可能消减近百倍 。
任务可变、天基计算、请求管控等, 都是更智能的卫星的能力 。 但这并不是全部, 赵军锁说:“我们希望构建的是一个智能无限延展的平台 。 人工智能要发展起来单靠一个单位是无法完成的, 为此软件所希望把底层算法移植到卫星上, 让地面的软件开发者可以参与到天基智能的形成中来 。 ”
功耗、算力、卫星数据安全等难题待解
推荐阅读
- 谁帮我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
- 人工智能让百年前老电影成4K高清片
- 自动驾驶之旅为何从出租车开始
- 打造新智能城市 百度与上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未来已来?“脑机接口”或从科幻走进现实?
- 无人驾驶百花齐放,商业化场景在哪?
- 从乌镇“热词”看数字“热量”
- 人机协同投入实战 智能化战争或从实验室打响
- 从AI角度 央视告诉你“世界杯”电视怎么选?
- 日媒:中韩日欧的家用机器人“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