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最新骗局,郑德幸

2016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德幸,赌球成瘾,以班长身份盗用了28名同学的个人信息,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 。郑德幸给父母的短信钱和钱是不一样的而且网贷借来的钱,跟自己辛苦打工挣到的钱,是不一样的 。
网贷自杀的人真的活该吗?
【央视曝光最新骗局,郑德幸】

央视曝光最新骗局,郑德幸


泛滥的网贷平台就像一个个手持诱饵的捕猎手,一步步俘获借款人,先养肥,再收割 。很多人难以抵御这种诱惑,我们能做的,只有离它远一点,再远一点 。或者说,请它们离我们远一点,把吃人的老虎关进笼子里,就像毒品一样 。”提起网贷自杀,已经很难触及我们麻木的神经 。我们见过太多深陷网贷泥淖的人,贷款越滚越多、缺乏还款能力、被催债轰炸,最后走投无路,崩溃自杀 。
社会新闻滚动播放网贷引发的轻生事件,依旧阻止不了下一个悲剧的发生 。2016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德幸,赌球成瘾,以班长身份盗用了28名同学的个人信息,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 。他曾给同学写欠条,辍学打工,但欠款像一个无底的黑洞,吞没了他——他从青岛一家宾馆的8楼跳下,结束了21岁的生命 。
2019年1月江苏28岁女子徐蓉,从2017年开始借网贷高消费,还不上就找新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累计到手30万,各平台欠款却高达200多万元 。为了还款,她借遍亲朋好友,诈骗朋友刘俊22万元 。2019年1月4日,在网贷公司、债主和刘俊的多方压力之下,她买了八瓶农药,在出租屋里毒死儿子后自杀 。2019年2月21岁的冯洁是一名舞蹈演员,2015年在一家网贷平台上借了4000元买手机,从那之后就走上了以贷养贷的道路 。
根据她的手写账单,她的欠款在三年后滚到25万元,仅2018年12月就要还贷款31489.25元 。今年2月26日凌晨,她从17楼窗台跳下,但并未获得解脱,她死后很长时间,手机每天仍被频繁催债 。类似的惨案越多,人们越是无法理解借网贷的人,甚至有人觉得他们活该,明知道有那么高的利息,明知道自己还不起,为什么还要不计后果地往里跳?“当初谁叫你借的,自己活该”,这句话讲起来很轻松,但就如同对吸毒的人说“当初谁叫你吸的”同一个道理,尽管每个借款人本身存在问题,但这不等于,提供毒品的人是无辜的 。
我们知道毒品是绝对不能碰的,因为它会让人成瘾,这跟意志力强弱没有绝对关系,但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网贷也会成瘾 。越穷,越被蒙蔽双眼有些网贷的高额利息,是摆在明面上的 。譬如“714高炮”,贷款人借1000元到手700元,其中300元以服务费的条目被扣除,7天后就会接到催收电话,逾期还有高额的罚金,每天40到230元不等 。
这种高炮的年利率甚至高达1500%,曾有用户借7000多元,3个月时间滚成50万元 。还有变相的砍头息,曾有人在闪银上贷款1000元,分三期还款,第一期需要还款379.65元,第二期需要还款340.02元,第三期也是340.02元,总计需要还款1059.69元,看起来利息并不高,但贷款实际到手是790元——扣除160元的新人担保白条和50元自动款项,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是199.38% 。
作为参考,国家法律规定的利率是24%和36% 。正规平台的手法比较隐蔽,虽然合同把利息写得清清楚楚,但实际利率却是另外一回事 。譬如较为盛行的等额本息还款,利息看起来不高,但每一期可用本金不断减少,还款利息维持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的还款成本越来越高 。网贷平台的套路让人眼花缭乱,但大多数非法高利贷是可以识别的,所以借款人明知道是个坑,为什么还要飞蛾扑火般地往里跳?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稀缺性原则:如果某项资源特别稀缺,比如金钱和时间,那么人的注意力就会被稀缺的资源吸引,视野里容不下别的事,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就算是有风险,他们理性上也意识不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