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木须龙和小蟋蟀,花木兰电影为什么加木须龙和蟋蟀的角色( 三 )


1.4叙事主题两部不同版本的花木兰题材影片在对故事主旨的表达上基本一致 。木兰“进”可替父从军,驰骋沙场,保家卫国;“退”可辞官还乡,回归田园,赡养双亲 。通过木兰的“进”与“退”体现了影片所弘扬的“忠”与“孝”的中国儒家传统伦理道德 。然而,“忠孝”并非迪斯尼影片《木兰》的核心主题,女权主义儒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
不同于国产影片所彰显的“忠孝两不渝”的传统儒家思想,好莱坞的木兰故事带有浓重的女性主义色彩 。木兰在受到挫折后说道“也许我不是为了我爹,也许我只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希望当我揽镜自照时,就会觉得对得起自己” 。可见,美版木兰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木兰的女性身份被突出强调,以女儿身拯救天子和国家,重新定位了女性的地位和价值 。
2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在价值观上的体现霍夫斯泰德(1983)提出了用国家文化维度模型来解释不同文化背景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和男性化/女性化 。他指出,所有的文化价值差异都可追溯到这些基本维度中的一个或几个 。因此,本文试从霍氏理论的四个维度来探析两部影片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差异根源 。
2.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霍夫斯泰德的四维文化理论中,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指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社会是更关注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 。在这一维度的指数衡量中,美国人与中华文化背景的群体形成鲜明对比 。在国产电影中,花木兰始终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为了国家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哪怕是生命 。
“我们大魏将士,永不屈服,绝不退让!身后就是家乡,我们要拼死守护她!今天,我们将血染沙场……将军可以叛我,士兵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美国则强调个性自由及个人的成就 。迪斯尼版木兰单枪匹马拯救整个国家,体现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 。皇帝在动画片开头“一粒米便可使天平倾斜,一个人便可决定胜负”的独白便传达了这一理念 。
中美主流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木兰形象的差异 。2.2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考虑自身利益受到不确定事件和模棱两可的环境威胁时,通过正式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的程度 。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高的国家,试图通过建立更多规则或制度来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及模糊情境,以提供一个更有保障、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兵营军规,自相窃盗,不计多少,斩!侵欺百姓,奸居人子女,带妇人入营,斩!……”国产电影中这种军令如山、生死命悬一线的封建社会大背景对花木兰坚忍的性格塑造也起着重要作用 。
花木兰对国家的高度信仰也成就了她忠贞不渝的可贵品质 。相比之下,迪斯尼版木兰少受外部环境的约束,更联合其助手木须龙伪造军令,命将军李翔前去救父 。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偏低的美国,塑造了一个大胆活泼、灵动的美国式木兰 。2.3权力距离权力距离指的是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期待和接纳程度 。
在低权力距离的国家里,上下级、长幼间的关系被看做是平等的,而高权力距离的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 。在高权力距离的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组织往往权力集中、监管严密、等级森严 。在国产电影《花木兰》中,当魏国大军被单于围困,文泰将军主动泄露其七皇子的身份,为救花木兰和众将士的性命,甘愿为人质 。单于说“用一个皇子换千名士兵,值得”,可见等级观念在中国封建社会根深蒂固 。
在迪斯尼《木兰》影片的结尾处,木兰拯救了皇帝和整个国家,皇帝在百姓面前向木兰鞠躬致谢,全城官员及百姓亦跪谢木兰 。这一场景打破了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的时代想象,这一部分的演绎被当代化了,融合了美国的自由思想和平等观念 。2.4男性化男性化倾向/女性化倾向的维度表明性别对一个社会中男性和女性扮演什么角色的决定程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