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汉语外来词有什么( 二 )


此宗教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广泛流传于亚、非、欧、美各国,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 。由于从阿拉伯传入,中国明朝时,称阿拉伯为天方,故也称“天方教” 。在传入途中经今新疆维吾尔地区原回纥地区并随蒙古人进入中国,因此中国人还称“回教” 。从伊斯兰教的教义主张的“清静无染”、“至清至真”,故也称“清真教” 。
从构词法来看,伊斯兰教与穆斯林具有一定关联,穆斯林(Mùsīlín)是指追随穆罕默德(Muhammad)的伊斯兰主义或精神(Islanmism)的人,故Mùsīlín是由Muhammad(穆罕默德)中的Mu与Islanmism(伊斯兰主义或精神)缩变的sīlín相合而成的,因此穆斯林是指顺从真主之人、实现和平之人的伊斯兰教徒 。
“伊甸园”是指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记载的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最初居住的乐园,是适宜居住、生活的地方,人间天堂的理想境界 。本词中的“伊甸”是希伯来语édēn的音译词,故本词是个音意相合的词汇 。4.死亡“呜呼哀哉” 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的意思 。本词中的“呜呼”源自蒙语中的uuhun或uhuj,是对死者因哀而悲发出的呜咽哭声,表示死了的意思,起初汉语音译为“五胡戒”,后进一步加工完善,保留“五胡”并改为同音且具有汉意的“呜呼”,再加上表示悲痛含义的“哀”和语气助词的“哉”,终成现形汉语成语 。
此词也可简称“呜呼”,如“一命呜呼”,指生命完结,驾鹤西去 。5.毒品“阿片” 是鸦片英文名称opium和阿拉伯语afyum音译词,与其所组成的各汉字本义无关,意为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含有主要生物碱是吗啡 。它的另两个音译词是“鸦片”或“雅片” 。“鸦片”之称源自形成鸦片罂粟的蒴果球,因鸦类的圆头形似罂粟的蒴果球,故与“鸦”有关,再因罂粟蒴果球头顶上有一片状柱头,且罂粟果中膏状物经过烧煮和发酵后制成长条板块的扁状,故与“片”有关 。
“雅片”则源自吸食后会产生飘飘欲仙的优雅感觉,故称 。“咖啡”从字面意思看是指一种喝(咖)后引发兴奋的果实(啡),从字音看,它是英语cffee(咖啡)的音译字,与咖啡树或咖啡果有关,常指咖啡种子制成的粉末或饮料 。“吗啡”从字义来看,是一种起兴奋作用的果实,“吗啡”是这种果实英文morphine的音译词,它是由罂粟中提取的一种麻醉药物,味苦,有毒,吗啡有镇痛作用,久用易成瘾 。
“杜冷丁”从字义看是指使暂时(度)平静下来(冷)的用量少(丁)的药物,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其英文名称是dolantin,本药名为音意合璧,此药还有很多其他音译名称,如杜冷丁、哌替啶等,度冷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镇静作用仅是吗啡的十分之一 。6.西药“阿司匹林” 是药物名称,1897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第一次合成了一种解热镇痛药,但他是在上司知名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指导下完全且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获得成功的,因此他就以艾兴格林(Aspirin)的名字命名此药,其后翻译为“阿司匹林”,本词中各字与其本义无关 。
本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常用于感冒、发烧、头痛、关节痛等病症,阿司匹林已经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应用广泛 。“阿托品” 是指一种药,它是从颠茄和其他茄类科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有毒白色结晶状生物碱,起解除痉挛、减少分泌、缓解疼痛药品,为此就用“颠茄碱英文名atropine的音译词来取名,而“阿托品”与其词中各字本义无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