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汉语外来词有什么( 六 )


21.建筑“玻璃” 最早源自梵文,后来英文音成为glass,中国古代则音译为“颇黎”,因如玉(王)的表面(皮)光滑、光线四散(离)而成现词,是一种透明的物质 。“古刹” 中的“刹”是梵语kaletra(寺庙)译音“刹多罗”中的第一个字音,指庙宇 。22.生活“尼龙” 是英文nylon的音译词,而从字义上来看,它则指结聚在一起(尼)像蛇样弯曲(龙)的绳子,因此本词含有聚酰胺的各种合成纤维,用熔融或溶解法做成短纤维、长丝硬毛 。
“沙发” 从字面上看,它像沙子那样松软且具有回射功能的坐具,其实它是外来词sofa的音译词,指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坐具 。23.电器“泵” 是指石头(石)落到水(水)中发出“嘭”的一声,水花从水面溅出 。而英语用pump象声词来表示,这则是水泵的来历,即水升起的意思,故“泵”兼有音译和意译双重特点,是指一种排出液体、汽体等的装备,如“气泵”,指用来抽气的泵 。
也可用于动词,表示用泵抽的意思,如“泵油”,指把油用泵抽出来 。“雷达” 是指一种像雷电一样迅速到达某物并把它探测出来的电波装置,此词也是英文radar(电波探测器)的译音词,所以此词是音译与意义相结合的一个词,表示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麦克风” 是英文microphone(传声器)的纯音译词,“麦克风”三字与各自的本义无关,然本词逐渐不再用了,常用“话筒”、“传声器”、“扩音器”来代替 。
24. 地方“日本” 是个国名,这里有个取名的故事 。由于日本是个岛国,古时附属于中国,用中国的制度与语言治理国家,由于人矮,古称“倭国”,“倭”是指矮(委)人(亻) 。对此他们十分不满,将“倭”字中的“女”去掉,并把其中的“亻”改为“口”移至右侧形成“和”,为了改变矮的形象,又在“和”前加上一个“大”,称自己为“大和民族” 。
他们还向当时的隋朝提出改国名的要求,认为自己居住在“太阳升起之处”,应从地理位置取名,但未获批准,直到唐朝,女皇武则天才赐名“日本”,即太阳(日)升起的本源(本)之地 。当时日本文字是汉语,后来外国人又将“日本”音译为Japan或Nippon 。“朝鲜”。古时位于中国的东部,中国人常称此地为“朝(zhao)日鲜明”之地,即早上太阳鲜亮的地方,故略语为“朝(zhao)鲜”,后“朝”音变为chao,当时朝鲜使用的是汉语 。
而外来语则据“朝鲜”音译为Korea一词,再从Korea翻译成汉语为“高丽”、“韩”,朝鲜半岛分裂后,南部称“韩”,即韩国,而北部叫“朝鲜” 。“台湾” 源自本岛的一个土著族名,因当地临海,有一高台、有窝入岸内的大湾,故称“台窝湾”,荷兰文献中也写成Tayovoan(台窝湾),后简称“台湾” 。25.能力“博士” 是古代学官名,源于战国,古代对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也成后来国外doctor学位的名称 。
在南北朝时期,“博士”一词传入突厥语中被译为Baxsi,随唐玄宗爱好“胡舞”、魔术回传入中原,则回译为“把戏”汉语词汇,指技艺高超的人 。蒙古语译成Bagsh,后元朝占领宋朝后,则回译为“把式”或“把势”汉语词汇,意为行家里手 。“功夫” 也称“工夫”,是指建立了功业的大丈夫,这里与长时练功和形成的本领有关,表示本领、造诣 。
由于中华武术影响力的扩大,“功夫”或“工夫”已经进入外语词汇,在英文中音译为kungfu 。26.高台“站(赤)” 。在中国古代表示站立含义的字是“立”,“立”像一个人()站在一块地面(一)上的样子 。元代,蒙古人不断开拓疆域于欧亚,信息与物资的传递便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便学习中国古代驿道传递的技术,故将“驿传”音译为“站赤(jam)”,后简称“站”,有陆站、水站,其中陆站再细分为马站,指骑马;车站,指坐车;牛站,指骑牛;轿站,指坐轿;狗站,指狗拉雪橇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