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贯通三融合教学生态圈,融合教学怎么过( 三 )


有一位参赛语文老师给我印象非常深,在诗词教学中,大胆引入了抖音视频,另类的诗词阅读,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原本诗词在古代,就是流行曲嘛!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学生创作出独特的诗词阅读,也能通过抖音发布,学生发现一种新的解题方法,也能通过手机发布分享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接纳,远超老师 。
当我还在摸索注册短视频app时,他们已经在QQ空间上分享制作的搞笑视频了,甚至毕业视频,也是他们自己制作的 。我想我们已经可以就信息化的内涵做个小结了,现在的教育信息化,包括教室内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据信息交换等等,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课件,社交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三、什么是深度融合?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在此基础上加“深度”二字,无疑要求更高,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信息化工具,便可称融合,那么使用得好,才能算深度融合,而融合的最高境界,是浑然一体,即常态化 。
而在公开课中展示深度融合,让所有观课者感觉这是冰山一角,便最成功 。例如课堂表情识别系统,这就是典型的深度融合,我们都知道,一套表情识别系统是需要机器学习的,只有在平时教学中,它不断收集分析学生表情数据,最终呈现结果才会准确 。在公开课中,它一直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后台,老师只是实时查看学生对某个课堂环节的接受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整个过程中,对外的展示只是一块数据输出,所有的表情录入、数据分析,全部隐藏,这便是技术背景化,即作为老师,不需要知道它如何工作,只需要会使用即可 。
再例如作业自动批改系统,受技术限制,目前暂时只能对客观题进行高效批改,而这个批改结果同样可用于老师快速获得学生练习反馈,极大节约了传统练习需要老师人工批改的时间 。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它还融入了语音识别与校正技术,有一款app叫英语流利说,便采用了这套技术,对练习口语非常有帮助 。深度融合所需要的技术,多数已经成功商用,因此,作为教育者,需要与时俱进,学习这些新技术 。
它们有许多并非专门为教育设计,但某些功能恰好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困难 。同时,反倒是许多专门针对教育信息化设计的app,在人性化上远远不如这些商业app 。以QQ为例,我曾经尝试过QQ群作业,它同样可以自动批改客观题,但对于数学老师来讲,批改主观题便只能人工,但即便是人工,也有能信息化的地方,用涂鸦功能批改,只是这种操作十分费时,实验了一段时间后,并未常态化应用 。
但是技术在进步,它未来可期待的功能便是手写识别,智能判断正误 。而在所有参赛老师的展示中,我也看到了部分深度融合的尝试,便是拍照上传 。有一节美术课,老师在说课过程中,提到了将学生课堂作品通过拍照上传,同时制作成动态相册,这是个非常不错的创意 。顺着这个创意,我认为在数学课上,同样可以使用,一节习题课,学生如果能创造出更多新的解法,将它们拍照后收集起来,作为教学反思,同时还能让学生录制视频讲解,这些视频还可以作为未来复习时的微课使用,这样的常态化应用结果,将会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不断更新的微课资源库 。
四、深度融合的几个误区第一个误区,越是先进的硬件,融合越深 。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是很频繁的,手机基本上半年出新款,而每一代产品相比上一代,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提升 。但并不意味着,先进的硬件能使教学融合更深 。例如平板课堂,到目前为止,使用过的平板课堂,主打功能为电子书包、练习反馈、拍照识别,同时使用平板所产生的数据,并未被老师充分利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