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契约文书还有价值吗,古代的契约是什么含义

所以,一个是赞美别人的名声值钱,一个是颁布法条候的警告 。言出法随,是一种警告,是对于可能违反者的一种事先的公告与明示 。您用的两个成语,描述的其实是两种境界 。其实两个语境是相左的 。而且一诺千金也不是来自什么真实事件,只是一句轻飘飘的马屁,不值钱的恭维话 。
常听人说古代中国缺少契约精神,一诺千金,言出法随的传统是契约精神吗?

古时候的契约文书还有价值吗,古代的契约是什么含义


谢谢邀请 。您用的两个成语,描述的其实是两种境界 。言出法随,是一种警告,是对于可能违反者的一种事先的公告与明示 。这个成语出现时间相当晚,有理由相信是受到十九世纪西方思想冲击和启迪发后才产生的 。清·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换句话说,在我国古代,从来没有言出法随这个词儿,只有一诺千金 。
而且一诺千金也不是来自什么真实事件,只是一句轻飘飘的马屁,不值钱的恭维话 。《史记季布列传》:季布有一乡人曹邱生,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准备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 。并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这番话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 。
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所以,一个是赞美别人的名声值钱,一个是颁布法条候的警告 。其实两个语境是相左的 。如果任何事做到言出法随,那就不需要强调一诺千金了,因为有法律替你监督,一旦违约,有严刑重罚等着他 。这是法家思维模式 。问题是古代中国,从来缺乏这个后续保障体系 。
【古时候的契约文书还有价值吗,古代的契约是什么含义】商鞅立竿见影,结果被五马分尸 。如果人人都能一诺千金,又怎会有言出法随的必要呢?每个人说句话,就是吐口吐沫砸个坑 。信守诺言,那是大同社会 。不过这只能是来自轻言虚谈,坐而论道 。“言必信、行必果”只是出现在儒家的经典著述里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