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传播美,谈谈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教学艺术的( 二 )


而我的这一个问题,却完全扼杀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欲望 。其次,是在课前设计教案时,我没有充分考虑孩子们已知的识字量,在备学生方面思考地还不够深入、全面 。如果在教学中我能先问一问孩子们,“这些生字哪些是你们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对孩子的识字情况进行大致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根据他们掌握生字的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
重点指导孩子们不认识的生字,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而我却在每个生字的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以至花费了很长的时间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理念上和《新课标》也有些相背离的地方,比如:这节课的生字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所有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 。而我在教学中去忽视了让孩子门从整体上来观察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从而淡化了归类识字方法的渗透 。
在识字方法上,几乎每个生字都引导孩子们用“加一加”或者“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其实对于有些生字这两种方法并不适合 。所以,我认为在识字方法上,应该根据每个生字的特征,引导孩子们选择最适合的识字方法进行识记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 。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常常不自觉地替代了学生,过分发挥了“导”的作用 。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再放手一些,充分相信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 。随着信息社会的传播途径的不断扩大,当学生走进校门的时候,已经不同程度地认识了一些汉字,我们的识字教学不应该再从零开始,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和利用学生掌握生字的既有经验,并由此提高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识记汉字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每个要学习生字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
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的?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一、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我最得意的课程是教学新闻单元 。教学新闻单元时,有个采访任务,那一个星期,学校领导、部分老师和同学,都成了学生的采访对象,校园里到处都是我班的“采访人员” 。那一周的周末,大街上也活跃着我班的“采访人员” 。学生采访回来后,模拟的“新闻发布会”“采访人员招待会”同学们也是兴致勃勃的 。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综合能力都得到锻炼,还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积累了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写作材料 。二、利用群文阅读进行读写结合 。我喜欢随文落实一些教学任务,所以我的阅读课也可以说是写作课 。记得我们学校的语文组做个一个市级课题“课堂内外群文阅读组织策略研究” 。
这个课题研究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比如,我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就组织了一个“父爱群”,群文学完,就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父亲 。学生学习群文中的选材、组材方法,学习群文中书写感受的方法,纷纷反省自己对父爱的忽视,表达对父亲的深爱和理解 。其他还组织了“滋味群文阅读”、“理想群文阅读”、“散文群文阅读”、“伟人群文阅读”等等,都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 。
三、故事冲突性强的文章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 。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蜀鄙二僧》、《晏子使楚》等 。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要对原文有正确的理解、要改编成剧本,才能表演,所以,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之所在!我愿孜孜以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