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利率管制是什么意思,利率管制原因是什么意思

1、利率市场化的试行过去很多年,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比较单一,不外乎利率调整、国债发行、货币控制等,自2013年开始,国家正式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
利率市场化有什么好处和作用呢?
用通俗的话解读财经,让每个人都能看懂 。小王养了一头猪,最近把猪杀了,到镇子上去卖猪肉 。面临两个选择:城东的卖猪肉点是政府开的,每天在门口小黑板上写好了猪肉价格,大家都按这个价格成交;城西的卖猪肉点则是自由市场,卖猪肉买猪肉的人在里面自行商谈,谈成了价格就成交 。这里,城西的卖猪肉点就是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
猪肉交易的价格叫做肉价,资金交易的价格就叫着利率 。贩卖猪肉的叫菜场小贩,贩卖资金的就叫银行家 。市场化的好处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上:假设自由市场不开门,大家都在政府开的卖肉点交易,此时,如果政府定价偏高,卖肉的会增加而买肉的会减少,形成生产过剩;政府定价偏低的话,卖肉的会减少而买肉的会增加,不能满足全部的需求 。
只有政府定价不高不低恰到好处,才能使供需得到合理的平衡,而这一点政府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在市场化机制下才可以轻松实现 。利率的问题与猪肉价格同理 。但是,市场化并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理想状态的市场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市场门口可能蹲着恶霸,里面或许有小偷,市场规则可能被人恶意利用,不同产品的市场之间可能相互干扰,以及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失灵,从而产生市场化下的损失 。
基准利率为什么感觉很多年都没有变化了?
确实是这样,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一个对全社会都会造成影响的金融指标,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不达到一个“台阶式”级别变化的时候,无需调整,现行基准利率是2015年10月24日日调整之后,至今一直没有调整过 。之所以不像以前那样感觉银行利率经常变化,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利率市场化的试行过去很多年,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比较单一,不外乎利率调整、国债发行、货币控制等,自2013年开始,国家正式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
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
这样的做法,是在市场经济实行之后,让利率也由市场自主决定的一项措施,经济管理部门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相对以前固定的利率政策而言,利率自由化更为精确,更加贴近市场的真实需求 。也就是说,在2015年之后,利用现有的这些金融工具,已经可以实现对市场的调控了 。
2】近年来,经济环境没有出现巨大变化2015年至今,经济格局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没有出现持续大幅度的变化,且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加大并完善了很多的“微调措施”,如债券间市场、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间市场等,利用不断成熟的这些调控手段,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完成宏观和围观调控 。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在不调整“全民影响力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维护经济稳步增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