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掠地粮食怎么花,《攻城掠地》战兽系统是什么( 二 )


其中“军户”属于“都督府”管理,“民户”才属于户部管理,“匠户”属于工部管理 。因为在朱元璋的逻辑里,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你没出生,我就给你规定了职业,提供了工作 。属于你这辈子是当兵的,那么你的世代以后都是当兵的 。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这些都是顶替父职参的军 。“军屯”的最大优势在朱元璋时代大放异彩 。但是把军屯作为和平时期一个国家的常备军事力量,必然劣势会逐步暴露出来 。
首先军队的主业是为了打仗的,而一帮种地的农民,真的到了战时,是否还有能力作战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朱元璋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用“卫所制”把“世兵制”里的“守兵”和“屯兵”从功能上做了区分 。所谓卫所制,军队的最小单位是10人1队的小旗,50人为总旗,112人为百户所,1120人为千户所,5600人为卫 。所以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其实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就是“军屯”的另一个变种,毕竟人家也是大明建州卫的 。
后来伟人用了两个字总结适合战争时期的最合理制度叫“兵民” 。其次随着时间的转移,随着一些制度的破坏,利益链条和潜规则的丛生,整个军屯制度就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为长时期不打仗,所以需要的守军越来越少,而屯军就成了守军将领的佃农,而守军将领开始大规模侵占“军垦”土地,成为事实上的大地主 。反正这里由我们军队自己说了算,朝廷想管也管不着 。
再次由于一开始的这种“军屯”规模就比较庞大,所以一旦支撑“军屯”的“世兵制”出了问题,无法进行直接有效地改制 。所以只能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做修补,做补充 。又逐渐往募兵制和征兵制开始发展 。但是这对于大明朝廷无疑是个噩耗 。因为他长期不需要自己“养”军队,所以此刻要自己养军队,他没有物质和制度的准备 。无论募兵还是征兵,那都需要朝廷提供粮饷 。
原来的“军屯”产出朝廷拿不到,现在“养”兵,需要朝廷出钱 。要知道北宋一直被骂“弱兵”,每年的“养”兵费用还占到朝廷收入的80% 。关键是钱花下去,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依然上不来,因为当官的又把目光盯向朝廷的钱袋子了 。所以吃空饷,杀良冒功,谎报战功等等,在大明屡禁不绝,无非就是想跟朝廷要点军费 。而大明朝是出了名的“穷”朝廷 。
所以只能往老百姓身上转嫁,明末“三饷”(辽饷、剿饷与练饷)搞得大明人心丧尽 。实际上大明缺钱从嘉靖年间就开始暴露出来了,但是嘉靖爱面子,懂得“养猪”致富,喂肥严嵩,然后“杀”了过年,这样保暖了自己的小私欲 。但是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经过张居正的“一条鞭”改革,给“一穷二白”的大明朝廷多多少少积攒了点家底,最后被“万历三大征”给掏个精光 。
到了崇祯时期,表面看起来是内忧外患,本质还是大明朝无法平衡的财政收支体系出了大问题 。这就好比今天的有些大企业,总资产看起来特别吓人动辄百亿,高管工资一年上千万,但是都死在了那区区千万的现金流上了,到最后大家都在抱怨高管们不拿钱出来救公司,在抱怨CEO在开发项目和公司管理上用人不当 。事实上,每个王朝的末期都差不多,皇帝的合作伙伴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谁也不愿意割肉和让渡权益来平衡朝廷运转 。
而此刻的李自成也好,皇太极也罢,他们都是创业者,本来就一无所有,所以他们只要有一点点收益,就会激发出无限的斗志 。这些是崇祯没法比的 。辽东对于崇祯就是一个永远也填不完的坑 。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砸进去,任何收益没有不说,动不动后金还给来京师打劫一把,吓得自己六神无主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投错了一个项目,成了“资金黑洞”,关键想停掉这个项目止损,还无法实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