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庆历是什么意思,庆历兴学是什么意思

这对北宋科举取士制度的平等精神是向前迈了一大步,也间接推动了天下文士自由议论的风气,是宋朝更加开放 。于是,仁宗在庆历元年八月,听取贾昌朝的奏议,诏令天下取罢公卷 。庆历四年,宋仁宗的科举改制进一步将策论拔高,“先策论,则辨理者得其说;简程式,则宏博者可见其才 。
北宋的宋仁宗在位期间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岳阳楼记的庆历是什么意思,庆历兴学是什么意思


宋仁宗在位期间对北宋做出的最大贡献,其实应该是科举制度的改革宋仁宗时期的科举制度改革,直接影响北宋文坛的兴起,使得北宋人才辈出,有了欧阳修,苏家三父子,曾巩等唐宋八大家,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自建立初期,便沿袭隋唐开科取士,但是直到宋仁宗时期才因科举改革而出现了宋学的兴起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科举考试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文化象征文化符号,转变为一种作为政治制度的科举取才,这其中的意义对于儒家传统文化发展是大为不同的,也对宋朝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天圣二年(1024),刘筠首开以策论排序的先例,“刘筠得清臣所对策,奇之,故推之第二”,把策论水平更高的叶清臣选为第二名榜眼 。于是到三年之后的天圣五年,宋仁宗干脆进一步对科举做出了改制,颁布了兼考策论的贡举考试新制度,直接由宋初以来科举中沿袭唐制的专重诗赋取士变为兼以策论选拔人才 。王夫之也说“科举试士之法有三:诗赋也,策问也,经义也 。
策问者,有所利用于天下者也 。诗赋者,无所利用于天下者也 。”同时,科举考试的在内容上由偏重文学创作转为强调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注重“以经治国”的能力,这种风气的转变,到后来便由欧阳修发起了北宋的古文运动,对整个北宋一代的社会风气,文化风气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北宋的科举制度在宋仁宗之前,虽然也有对隋唐时期的改良,不在重门第,取士不再讲究家世渊源,但是在庆历元年(1041)八月之前,依然存在“公卷”这种可以操作的空间 。
所谓“公卷”,就是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向公卿大臣提前献上自己平时的诗文作品求“公荐”,向主考官奉上自己所撰的诗文得意之作,又称为“省卷” 。然而这种提前所送的公卷往往可能是旧文的精心雕琢,受到高人的指点,甚至直接就是假借他人的作品抄袭而来,完全不能体现考生个人的水平,存在了太多的弊端 。于是,仁宗在庆历元年八月,听取贾昌朝的奏议,诏令天下取罢公卷 。
这对北宋科举取士制度的平等精神是向前迈了一大步,也间接推动了天下文士自由议论的风气,是宋朝更加开放 。庆历四年,宋仁宗的科举改制进一步将策论拔高,“先策论,则辨理者得其说;简程式,则宏博者可见其才 。进士试三场,先策,次论,次诗赋” 。之前还只是给策论与诗赋平等的地位,这一次则直接先策论后诗赋了,至此,中国的科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世也一直沿袭了这样的传统,直到现在我们考公务员都是这样 。
【岳阳楼记的庆历是什么意思,庆历兴学是什么意思】这一次改革还加了一个重诸科大意,也就是对传统的圣贤论述和经典直指本意,反对汉唐以来的章句注疏的以“小学”取士之道,提倡更本质更深刻的理解的“原义” 。这些科举改革背后的直接影响,就是欧阳修也逐渐从主考官慢慢成为了文坛盟主,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优秀的古文大家也得以崭露头角,成为一代佳话 。而北宋文士的浩然之气,敢于思辨,锐意创造的宋学精神也逐步形成,小有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