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是什么

【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是什么】”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得失 。大运河的开凿,实际上是一部劳苦大众的血泪史 。历史需要一条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不仅仅是隋炀帝贪图享乐的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应当说,大运河的开凿是顺应社会需要的,开凿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南北商业交通的往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隋炀帝为何要开凿大运河?
中华民族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先祖认识到我国河流都是东西走向,便产生了修建南北走向运河的想法 。自古以来修建运河的帝王很多,隋炀帝的功劳最大 。我们可以指责隋炀帝的残暴,却不能抹杀他的功绩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任何的朝代,统治者首先考虑的就是政治与军事的需要 。而在军事方面,交通运输都是极为重要的 。对运河的考虑,同样是放在战略高度的 。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以夺霸主之位,调集民夫开挖运河 。夫差挖得这条运河从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即今里运河,),全长170千米 。因途径邗城而得名“邗沟",成为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一段 。公元前482年,由邗沟北上的吴军在艾陵之战击败齐军,夫差如愿做了霸主 。战国时期先后开凿了大沟和鸿沟,把江、淮、河、济四水联系起来 。
起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原的魏国因此富冠天下 。秦始皇在嘉兴境内也开凿了一条运河,《越绝书》记载,秦始皇"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这条运河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的走向,运河文化也由此衍生出来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修建运河一直没有停过,断断续续的修了一些运河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这位优秀的战略家、改革家在迁都洛阳后,也考虑过修建运河 。
起先,孝文帝运河的理解是出于经济方面 。北魏首都原来在平城,平城地处中原的边缘,经济发展水平不及其它地方 。孝文帝认为平城的经济落后是因为没有“运漕之路” 。《魏书·成淹传》记载,孝文帝尝云:“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 。今移都伊洛,欲漕运四方 。”此言,足见孝文帝深知运河对经济的极大作用 。此外,孝文帝对运河的军事作用也有足够的认知 。
《魏书·李冲传》记载,孝文帝泛舟洪池,向李冲详细的描述自己的计划:“朕欲从此通渠于洛,南伐之日,何容不从此入洛,从河入汴,从河入清,以至于淮?下船而战,犹出河而斗,此乃军国大计 。”如果孝文帝能有足够的时间,说不定就已经修出连接南北的大运河了 。隋炀帝登基后,决定修建一条能贯彻南北的大运河 。很明显,隋炀帝事前做了充分的考虑:1,我国地形东低西高,大型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