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钱钟书《围城》,钱钟书围城表达了什么

1941年 , 钱钟书来到了上海 。《围城》内容介绍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 , 于1947年首次出版 ,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钱钟书究竟读过多少书?有一天 , 钱钟书和他的一位学生逛书店 。
《围城》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重读钱钟书《围城》,钱钟书围城表达了什么】

重读钱钟书《围城》,钱钟书围城表达了什么


钱钟书 , 江苏无锡人 , 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 后留学英、法 , 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 。《围城》 , 1944年动笔 , 1946年完成 , 历时整整两年 。当时作者及妻子杨绛正蜃居上海 , 躲避战乱 , 所以作者在序里说“两年里忧世伤生” , 所以忧世伤生是作者写作《围城》时的思想状态 , 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思考、对社会时世的忧虑探索付诸笔端 , “锱铢积累”地完成了他一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 。
《围城》一经发表 , 便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 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的情感、婚恋纠葛为主线 , 描绘了方鸿渐在上海及内地“三闾大学”任职任教的种种经历 , 刻画了以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群像 。他们有的高谈阔论、内心怯懦 , 有的道貌岸然、老于世故 , 有的贪财好色 , 内心龌龊…… , 应该说是刻画了充满种种缺陷的知识分子的灰色群像 。
说到小说的主旨 , 作者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解释了“围城”的题义 , 即“被围困的城堡” , “城外的人想进来 , 城里的人想逃出去” 。表面上或者说第一层表达的是婚姻的围困与逃离 , 但进一步延伸及推及深处 , 第二层是借婚姻“围城”喻人生万事的“围城” , 或者说人生的种种困境 。作者在序里明确说 , “在这本书里 , 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 , 某一类人物 。
写这一类人 , 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 , 只是人类 , 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所以他写了自己最熟悉的一类人 , 即知识分子 , 写了他最熟悉的事 , 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 , 写了他们作为人类所具有的种种缺陷或劣根性 。借着自己最熟悉的阶层写出自己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 。经典就是经典 , 《围城》早已跨越时空 , 超越了对某一类人、某一类事的解读 , 而最终指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
《围城》在当代还有现实意义吗?
重读钱钟书《围城》,钱钟书围城表达了什么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 , 于1947年首次出版 ,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作者以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 以繁茂、幽默诙谐的比喻和讽刺文字 , 描写了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婚恋、教育、生活、事业等种种“围城”中的困境 。借以深刻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诈、虚伪与懦弱 , 展示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众生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