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文学背景上说,“乡土”与“寻根”小说既是各自文坛上有背于现实主义的某些文学发展趋向的反动,也是现实主义内在发展需要引发的一种必然的文学现象,这就使它们自然地要在现实主义的主航道上乘风破浪 。有人甚至完全照搬外国文学,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一味排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鄙薄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
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与80年代的寻根文学,在创作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开宗明义,无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还是80年代的“寻根文学”,二者都为现实主义文学,这是它们之间本质上的相似点 。以此为基点,它们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者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的结果;2、二者都体现了中华民族要求变革自身的时代精神与激情;3、二者的描写氛围大都有着鲜明而厚实的地域生活特色 。
【第五节寻根文学,什么是寻根文学】01 二者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的结果以“乡土文学”论,在它涌现之前,文学创作要为“人生”,并要改良这“人生”的旗帜,虽也高扬在了“五四”新文坛上,但就总趋向看,这“人生”在诸多作家的作品中,还只限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圈子,要么囿于抽象人生问题的讨论,要么局于学校生活和青年男女的恋爱问题 。
再加上“自我小说”(着重抒发作者主观情感,表现一己境遇的小说)、“身边小说”(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盛行,更使不少作者沦于个人小小悲欢,真正触及农村题材的只占极少数 。这种人生面的狭窄,不仅直接影响着作者探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影响着文学为人生的效果与质量 。而且,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如果农民生活得不到充分反映,那文学与中国社会现实的联系,就只能浮在表层 。
更重要的一点是,对当时亟待变革的中国来说,农民的觉悟与否还直接关乎着革命的成败与祖国的前途,辛亥革命的失败早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特别是当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20年代中期已由城市逐渐扩展到乡村,由知识分子圈子扩展到了农民中后,文学创作对农村生活的反映与干预,就愈加现实和急迫 。在此种情势下,乡土作家把关注目光转向农村、农民,就不仅使新文学更加贴近此一时期的中国现实土壤,与现实生活的联结更加深广 。
而且就作家而言,也开始从一味关注个性解放到关注人民大众的解放,从浪漫的讴歌理想转向更现实的探索 。以“寻根文学”论,诸多作品展示的艺术世界,诚然可将其视为一种“历史”—因为探索和思考意向乃至范围,确实更多地联系到了民族的过去 。寻根作家把笔触伸向远古年代,伸向更深层的文化思想之中,其动力也正来自他所处的时代一方面,80年代的中国正向现代化迈进,可中华民族承袭来的文化形态和精神素质,却往往缺少为其催生助产的力量和激情 。
推荐阅读
-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新闻节目选题是什么
- 一球成名3球员怎么升星,节目升星看的是什么
- 红色伙伴怎么置换,置换金刚炮可享受
- 战龙三国怎么偷果实,第20个中国记者节
- 赶海节上捉蟛蜞,什么时候捉蟛蜞
- 伊州区住建局在哪里,哈密市伊州区住建局春节
- 看电视节目的电视盒子哪个好,哪款电视盒子看直播效果好的
- 长庆第五采气厂在哪里,中国石油新闻中...
- 每天一节心理课,心理课解决什么问题
- 泰国房价为什么这么快,春节去哪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