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现实意义,你从论语中感悟了什么( 二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巜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是说聪明而爱学,不耻下问,就是放下架子,恳于向别人学习自已不懂的知识 。"三人行,心有我师""学海无涯"这些名言警句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个人的所学知识,都是有限的,就是当代的博士生也不见得知识全面,只是说他在某一专业方面研究学习的比较高深,而对整个社会和自然科学都精通 。
《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吗?
《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论语 》中有一句令我感触颇深的话,是《为政》篇里的这一段:“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非勇也 。”明明不是你的祖先 。你去祭拜,就是谄媚 。应当站出来担当的事情却畏缩不前,就是没有勇气的懦夫 。这样的金刚怒目,正气凛然的表达思想的句子,在孔子的章句里并不多见 。用现在的话说,一向温文尔雅的夫子已经出离愤怒,直接开骂了!你们这些认错了祖宗的东西,明摆着不是你家的坟头,里面埋着的也不是你的祖宗,你却非拜不可,非要趴在人家的坟头上哭嚎不可 。
这样不知羞耻去巴结讨好强势力量的勾当,不是世风堕落到了极点,是没有人能做得出来的 。“谄也”二字,就等于骂人是一个“大马屁精”,以孔子那样深厚的修养、儒雅的风度,不是悲愤难抑达到极致,是不会这样说的 。春秋战国是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 。在礼崩乐坏的世道人心面前,孔子说出的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 。我想起了自己在一家国内有名的网站论坛里潜水时,经常看到那里集聚着一大批人,不遗余力的吹捧他们的理想天堂,倡导“全盘西化,”丑化自己的历史文化 。
他们太像孔夫子说的那种在别人的坟头上卖力地哭嚎着的人 。他们似乎不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他们的精神已经被掏空了,他们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批“精神美国人” 。我还想到曾经见识过的那些屁股从来就不会坐在自己的国家民族,自己的历史文化一边的各种光怪陆离的人物。他们的丑态原形,孔子在2000多年以前就给他们勾勒得惟妙惟肖了 。
从历史长河里的盛衰废兴去看,这些拜错祖宗的人,轻率地以为自己的民族国家注定会是输家,其实不过是鼠目寸光而已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传承至今,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曲折,都一个个挺过来了 。这种倔强的生命力,不是那么容易泯灭的 。想通过文化上的渗透和倾销来动摇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自信,是非常肤浅,非常可笑的想法 。《论语》里的这句话,不就是对于中华文化里的强健的民族精神的佐证吗?不正是彰显出炎黄子孙的骨气吗?有了这样的精神气质,才会一代代涌现出见义而勇为的勇士,中华大地,才会成为英雄辈出的沃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