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的意义,西方传播学界把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定在1400年1456年1465年

1 , 西方传播学界把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定在1400年1456年1465年关于这个问题 ,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施拉姆的观点 , 大众传播诞生于15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 其标志是德国工匠古登堡使用印刷机和金属活字技术 , 成功地印刷出了第一批油印的《圣经》 , 施拉姆把这个日子称为“庆祝大众传播开始的日子” 。这个观点并不确切 。因为古登堡的印刷术最然具有重要意义 , 但真正衣衣上的大众传播的诞生 , 却是近四百年以后的事情 , 确切的说 , 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 , 应该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

活字印刷术的意义,西方传播学界把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定在1400年1456年1465年


2 , 活字印刷术的意义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明的 。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 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书籍的传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 也普及了知识 。
活字印刷术的意义,西方传播学界把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定在1400年1456年1465年


3 , 活字印刷术有哪些意义活字印刷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一次信息革命 , 它的发明使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更为广泛 , 能较大范围的继承和分享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 , 使人类的进步提速前进 , 为后期的文化运动和现在的信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人类可以尽可能多地接受间接经验 , 加速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活字印刷术的意义,西方传播学界把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定在1400年1456年1465年】
活字印刷术的意义,西方传播学界把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定在1400年1456年1465年


4 , 活字印刷对文化传播的意义活字印刷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一次信息革命 , 它的发明使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更为广泛 , 能较大范围的继承和分享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 , 使人类的进步提速前进 , 为后期的文化运动和现在的信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人类可以尽可能多地接受间接经验 , 加速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活字印刷之前的雕版印刷 , 如果一个字刻错了 , 整块雕版就要报废 , 活字印刷是把雕版变成一个一个的字模 , 用字模来拼装组成一个印刷的版面 。意义是影响了中国印刷业 , 在近代没有电脑排版之前 , 仍然沿用的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5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印刷术是按照或图画原稿制成印刷品的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主的国家 。早期的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 , 现在的木版水印画仍用此法 , 统称“刻版印刷术”( 亦称“雕版印刷术”)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后来出现的拓印碑石等 。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之后 , 逐渐发明了刻版印刷技术 。刻版印刷的始创时间 , 现在众说纷纭 , 尚未定论 。我认为它始创于东汉 , 发祥在洛阳 , 盛行于隋唐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它全郑长4877毫米 , 高244毫米 , 由七张粘连起来而成一卷 。卷首有释迦说法图 , 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王+介)为二亲敬造普施”题记 。原藏于甘肃敦煌千佛洞 , 1899年发现 。1907年为英国人斯坦因盗去 , 现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隋唐时 , 我国的刻版印刷术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 , 后又辗转传至非洲和欧洲 。直至公元14世纪末 , 欧洲始有刻版印制品 。刻版印刷术最早出现在洛阳 。据《后汉书·党锢传》上记载:东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  , 张俭因反对大宦官中侍侯览 , 灵帝在洛阳下令“刊章讨捕”他 。“刊章” , 就是刻印通辑的章表 。在造纸术改进60年后出现刻版印刷术 , 而且仅供皇帝御用 , 这不仅是可能的 , 也是可信的 。这是世界上关于刻版印刷术最早的记载 。刻版印刷术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 , 它比手抄传播文化的优越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它的使用范围从专门雕刻皇帝诏令发展到其它重要典籍 , 从皇帝御用发展到民间 , 隋唐时已广为流行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 曾下令刻版印刷由洛阳人长孙氏撰写的《女则》10篇 。当时洛阳的一些重要图书和佛教经典都采用了刻版印刷 。佛教经典印本在洛阳数量之多 , 居天下之冠 。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佛传失庞 , 武宗专门下诏令焚毁东都洛阳的佛教典籍印本 。后来 , 司空图在《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中 , 曾要求“欲更雕馊”(见司空图:《司人表圣集·卷9》) 。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中书门下奏请依据唐《开成石经》样刻《九经》(即《易经》、《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周礼》和《礼记》) , 得到唐明宗李嗣源敕准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由政府刻印和销售书籍 。这项艰巨的工作 , 由当时洛阳国子监主持进行 , 历经21年 , 至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六月全部刻成成书 , 并开始发售 。《资治能鉴》上说:“虽乱世 , 《九经》传布甚广”(见该书卷391 , “太祖广顺三年”) , 可见其印刷数量之多 , 发行范围之大 。练上简述 , 我们可以看到洛阳与印刷术的创始传播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 , 有利于文化普及与传播 , 提高国民素质 。2 , 印刷术传到欧洲有利于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文化 , 打破天主教会的文化垄断 , 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创造了条件 。6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几次信息技术有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1、在人类历史上 , 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 , 每一次都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作用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 , 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由于人脑容易遗忘事情 , 一旦遗忘 , 信息就取不出来了 。为了长期存储信息 , 如记数、记事等 , 就要创造一些代符号表语言 , 经过多少年代的发展 , 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 , 并固定了下来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 、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 , 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7 , 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1、蔡伦发明造纸术 2、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指南针 4、火药 5、杜诗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 。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 。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 , 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6、莘七娘在10世纪时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 , 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 。同时发明了走马灯 , 这是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7、马钧三国时代创制了龙骨水车(又叫翻车) , 他能连续提水 , 灌溉用的水机具——桔槔 。结构非常巧妙 , 有天下之名巧之称 。8、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9、郭守敬 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 16 种仪表 10、洛下闳 赤道式仪器 11、苏颂 天象仪好多了 不知道你问的那一方面造纸术 , 印刷术 , 火药 , 指南针 , 这些被称为四大发明会计师的好的嫘祖 , 养蚕技术 , 皇帝 , 兵器 , 伏羲八卦 , 车船 , 法律炎帝 , 茶 , 药材 , 养殖 , 种植吴刚 , 酒 , 仓颉 , 文字 , 诸葛亮 , 指南车8 , 四大发明是谁发明的中国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 而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 , 具体人不详 ,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 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 据《范子叶然》的记载 , 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 , 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 。后来在隋朝才被真正发明 , 而且在唐朝被正是应用于军事 。指南针最早也称司南 , 主要用于判别方位 , 而指南针发明者至今也没有定论 , 但是根据史料记载 ,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 , 它在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航海、地形测量等方面都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 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 , 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 , 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 , 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 , 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 , 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 , 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 , 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 , 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 , 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9 , 图书收藏中的善本是什么意思善本是一种关于古籍、手稿、文献等纸质出版物的概念 。在书稿流传中 , 常常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版本;而其中经过仔细的校勘、抄写、印刷等修缮所得到的珍贵、优秀的版本 , 即称为“善本” , 有比较高的收藏、流传的价值 。经名家校正的善本 , 是读书人、藏书家争相搜购的珍品 。有些学者更会记下校雠经过 , 撰成“校勘记” , 附于定本末后 , 是后世治学考证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体而言 , 可归结为两个标准 , 一是内容上无错讹 , 二是注解上能更接近文章本义 。所谓无错讹 , 一方面是指完整 , 既没有遗漏 , 也没有多余 , 这是针对书在印刷或抄写时可能在校对方面出现的错误而言;另一方面 , 是指书本身与原文文字符合 , 这是针对书的内容在传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而言 。因为时间越早的版本在文字上应该越接近原书 , 因此 , 《文物法》规定 , 凡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版的图书 , 都在国家法律保护之内 , 不得走私出口 。这里只是在时间上大致划定了一个界限 , 并不绝对 , 1795年之前的书未必便是“善本” 。而在注解上更接近文章本意 , 则是从人们对书的内容的理解这一角度来说的 。因为许多古书因成书久远 , 读起来文字障碍颇多 , 要想弄懂作者原意 , 往往需要借助前人注疏 。比如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先秦著作 , 大多都需要借助汉代以来的注解 。因此 , 这个注解的版本也相当重要 。一般而言 , 自然是学问越高的人做的注解越好;另一方面 , 那些御用文人受政治力量驱使而做的穿凿附会的解释则没多大价值 。因此 , 注者不受政治干扰、思想独立也至关重要 。除以上两个标准 , 也有人从印刷技术、用纸敷墨、装帧技巧等方面考虑 , 认为古代印刷、装帧得比较好 , 或者纸张、墨水精良的书也算是“善本” 。这是从书籍本身的艺术性来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后世对善本的概念不断完善 , 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三性”、“九条”说 。三性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学术资料性;书籍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代表性 。九条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 , 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 , 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 , 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 , 有特色的亲笔题记 。10 , 活字印刷术发明在人类历史中的意义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 , 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 , 排列在字盘内 , 涂墨印刷 , 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 , 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 , 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 。活字印刷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 , 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 , 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 , 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 , 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 , 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 ,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 , 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 , 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 , 字就成了反体 , 笔划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 , 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 , 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 , 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 , 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 , 轻轻拂拭纸背 , 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 , 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 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 。第一 , 刻版费时费工费料 , 第二 , 大批书版存放不便 , 第三 , 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 。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 , 当时人称布衣 。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 , 经过反复试验 , 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 , 实行排版印刷 , 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 , 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 , 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 , 用火烧硬 , 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 , 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 , 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 。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 , 如果事前没有准备 , 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 , 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 , 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的时候 , 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 , 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 , 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 , 再用火烘烤 , 等药剂稍微熔化 , 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 , 药剂冷却凝固后 , 就成为版型 。印刷的时候 , 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 , 覆上纸 , 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 , 就用两块铁板 , 一版加刷 , 另一版排字 , 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 , 用火把药剂烤化 , 用手轻轻一抖 , 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 , 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 , 以备下次再用 。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 , 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 , 刻制困难 , 木活字沾水后变形 , 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 , 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 , 如果只印二三本 , 不算省事 , 如果印成百上升份 , 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 , 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 , 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现代的凸版铅印 , 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 , 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中间 , 我国的平民发明家毕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 。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 , 我们却一无所知 , 幸亏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 , 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 。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 , 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