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阴历和阳历分别是农历和新历的哪个( 二 )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阴历和阳历分别是农历和新历的哪个


4 , 农历 阴历 公历到底怎么区分阴历=农历 阳历=公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 , 即公历 。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 , 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 , 均是人为规定) , 称之为太阳历 , 即阳历 。它是西方人订制的 , 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 , 西元 。除公历外 , 我国保留了自夏朝以来一直使用的历法——夏历 , 它是以十二个月亮公转周期作为一年 , 这样一年的时间比一个太阳回归年要少十多天 , 故又通过置闰的方试使二者保持一致 , 称之为太阴历(月亮号称太阴) 。它还包含着二十四节气等历法知识 , 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 因此亦称为农历 。从上所述 , 阳历和阴历只是两种不同的记时方式 , 不论你报阴历还是阳历 , 都要将之转换成天干地支的记时状态才能进行演算 。盲人算命先生是按阴历编制的口诀来排天干地支 , 报给他阴历才能算 。现在有阴阳对照万年历 , 随便你报阴历或阳历 , 查其对应的天干地支即可 春节是农历即阴历的节日元旦是公历即阳历的节日公历(阳历)是指全球公用的历法 , 农历(阴历)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历法 , 春节是农历的 , 元旦在民国以前是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 新中国成立后 , 元旦被改作公历新年第一天5 , 阳历是农历吗不是阳历不是农历 , 阳历一般指太阳历 , 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而农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 , 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 , 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 。阳历不是农历 , 阳历又称为太阳历 , 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 , 一年12个月 , 这个“月” , 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 , 根据阳历的日期 , 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 , 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 , 平年365天 , 闰年366天 , 每四年一闰 , 每满百年少闰一次 , 到第四百年再闰 , 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 , 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而农历 , 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 , 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 , 形成二十四节气 。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 , 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 。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 。因使用“夏正” , 旧时多称为夏历 , 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农历属于阴阳合历 , 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 , 大月三十天 , 小月二十九天 , 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6 , 阴历农历阳历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阳历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历法 , (如公元2011年3月2日)也称公历 。阴历也就是农历 , 是用天干和地支来纪时的一种历法 。如辛卯年正月二十八!阳历是公历 , 全世界都在用的日子计算方法 , 阴历就是所谓的农历 , 是只有在我们中国才有的日子的计算方法 , 为什么叫农历的 , 因为种地的农民伯伯都是以它作为计算来种地的 , 农历中不都是有什么芒种啊 , 谷雨啊之类的 。一般来说阳历比阴历过的快 , 阳历没有闰月 , 阴历每四年会有一个闰月 , 所以就会比阳历慢啦 。阴历就是农历 , 如正月初一、阳历就是号、去4月15号阳历是日历上的大数字 , 小的是阴历 。简单通俗的说吧 , 农历就是阴历 , 阳历就是公历 。为什么叫农历呢?因为其中的日期、节气与我国农业作物的种植、生长、收获密切先关 。为什么叫阴历呢?因为太阳叫阳 , 月亮叫阴 , 农历的每月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准确定的 。再说阳历 , 阳即太阳 , 阳历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的日历 , 所以称作阳历 。区别很大啊 , 阴历也就是农历 , 月亮绕地球一周 , 29天多些 , 所以阴历每月29天或30天 , 一般平年每年12个月 , 354天 , 闰年13个月 , 383天 。阳历呢 , 地球绕太阳365天多些 ,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 每月30天或31天 , 2月28或29天历是阿拉伯数字、二、阴历是大写的一、三…明白麽7 , 阳历和阴历怎么区分阳历就是日历中讲的几月几日 。也就是上学上班等所按照的日历 。阴历就是平常讲的几月初几,或者是算节气或者传统节日时所按照的日历 。阳历和阴历存在时间、天数、叫法上的不同 。阳历是以太阳计算的 , 阴历是月亮计算的 。阳历就是日历中讲的几月几日 , 阴历就是平常讲的几月初几 。时间不同 。阴历是平年十二个月 , 全年时间为354天或355天 。而阳历是平年365天 , 闰年366天 , 每四年一个闰年 。天数不同 。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来确定阴历 , 大月是30日 , 小月是29日 。而阳历是大月31天 , 小月30天 , 特殊的2月份天数平年为28天 , 闰年为29天 。叫法不同 。阴历俗称农历 , 通常的称呼是月初为某月初几 , 如:九月初八、初九、初十;月中为:九月十五、十六;月末为九月三十 , 称呼后面不加“日”字 。而阳历又称公历 , 通常的称呼为某月某日 , 如:三月十二日 , 四月二十日 , 五月三十一日 , 时间必跟“日”字 。阳历的来历: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 。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 , 阳历又称“新历”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 年 。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 。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 。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 2月只有28天 。又规定7月以前,单朗为大月,双月为小月; 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 。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阴历的来历: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 。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 , 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 。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 。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 。它跟阴历一样,以月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 。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一个闰月。8 ,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阴历农历指的是阴历 ,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 , 又有华历、夏历、中历等名称 。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 , 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 , 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 , 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 , 中国传统历法 。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 , 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 , 形成二十四节气 。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 , 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 。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 。因使用“夏正” , 旧时多称为夏历 , 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农历属于阴阳合历 , 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 , 大月三十天 , 小月二十九天 , 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历法 , 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 , 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 , 判断气候的变化 , 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依历岁、历年、历月 , 分为星辰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 。总体历法分四种:阴历(月亮历)、阳历(太阳历)、星辰历(北斗历)、阴阳合历 。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阴历 , 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阳历 , 以北斗七星旋转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星辰历 。农历 , 其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 , 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农历是在夏历(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历法 。农历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 , 其实它是属于阴阳合历 。农历是月亮历 , 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 , 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 。农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 。每月初一为朔日 , 十五为望日 , “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 。农历只管朔望月 , 不管回归年 , 所以和一年四季无关 。由于阴历(华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 , 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 , 因而不能反映季节转换用以准确指导农事 。农历虽不能反映季节准确指导农事 , 但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 , 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 , 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阴历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指南 。远洋航海、海上捕鱼、海水养殖 , 海洋工程及沿岸各类生产活动等都受潮汐的影响 。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 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在中国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 , 晚上的称为“汐” , 合称为“潮汐” , 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的引力都有关系 , 也和农历(阴历)对应 。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 , 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 , 所以会引起“大潮” , 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 , 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 , 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 , 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 , 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 。9 , 农历是阴历吗是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 , 又称华历、夏历、中历、国历、俗称阴历 。定月的方法是以朔望月周期确定 , 朔所在日为初一 。由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588天 , 所以农历大月30天 , 小月29天 。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 , 全年354天或355天(个别年份353天);闰年为十三个月 , 其中某一月为闰月 , 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 , 如前月是八月 , 闰月则为闰八月 。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个别年份385天) 。历法详情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 , 定月的方法是以朔望月周期确定 , 朔所在日为初一 。由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588天 , 所以农历大月30天 , 小月29天 。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 , 全年354天或355天(个别年份353天);闰年为十三个月 , 其中某一月为闰月 , 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 , 如前月是八月 , 闰月则为闰八月 。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个别年份385天) 。设置闰月的方法是:农历月份中无“中气”的月份则是闰月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 , 把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 , 反映寒冷暑热的气候变化 , 以便家事活动 , 所以农历实为阴阳历 。每年包含内容: ①二十四节气交节日时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 , 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 , 每段约隔半月 , 分在12个月里 。②七十二候 五天一候 , 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 , 为与24节气对应 , 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 。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 , 叫“候应” 。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 , 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 , 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农历 , 又称夏历、汉历、华历 , 是中国传统历法 。主要规则经历多个朝代逐渐完善形成 , 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 , 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二个普通月另加一个闰月 , 总共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 , 大月三十天 , 小月二十九天 , 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一年中固定单月小 , 双月大 , 每三十年为一个闰周 , 增加十一个闰日 , 规定在每周的2、5、7、10、13、16、18、21、24、26、29等年的12月末置闰日 , 即闰腊月大 。平年全年353~355天 , 闰年全年383~385天 。为了协调朔望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关系 , 所以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 。置闰规则为使用冬至作为计算回归年的起点 , 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到乙年冬至所在历月(不含)之间 , 如果只有十二个朔望月 , 则设立为平年 , 不置闰 。如果出现十三个朔望月时 , 则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之后起算 , 使用第一个不含二十四节气中任意一个中气的历月 , 设立为闰月 , 称作闰某月 。此外 ,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特征 , 有助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民间俗称农历为“阴历” , 其实是广为流传的谬称 。因为农历实际上属于阴阳历 , 所以错误的俗称“阴历”应该弃用 。真正纯阴历的特征是:只考虑月相的周期性变化 , 而不考虑回归年长度 。月份与季节无关 , 不设置闰月 , 新年可以出现在阳历的任何一天 。比如伊斯兰历才是一种真正的纯阴历 。中国天文年历的实体书与官方网络版中国天文年历的实体书与官方网络版(15)中国现存最早的历书是《夏小正》 , 以后历法不断发展 , 到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时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历法规则 , 之后又经历过多次修改 , 只是优化计算精度 , 而规则相对保持稳定 。现行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 , 属于官方历书《中国天文年历》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历(不属于阴历);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 , 自轩辕黄帝时期就开始广泛应用到当时的生活生产中 。《晋书·历志》中有一段文字 , 可以很好的概括农历的起源:“炎帝分八节而始农功 , 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 , 乃使羲和占日 , 常仪占月 , 臾区占星气 , 伶伦创律吕 , 大挠造甲子 , 隶首作算数 。容成综斯六术 , 考定气象 , 建五行 , 察发敛 , 起消息 , 正闰余 , 述而著之 , 谓之《调历》 。是故历法之作由来尚矣 。” 所谓轩辕黄帝时期创制的《调历》便已经属于阴阳合历了 。从出土的甲骨文和中国典籍的记载来看 , 现时阴阳合历的规则不会晚于殷商时期 。殷商时期的历法已经相当成熟 , 所以夏朝虽然没有出土实物但我国典籍正史的记载是可信并值得参考的 。从上古六历到至今 , 中国历史多次修订历法 , 提升计算的精准度 。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 , 比如夏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皇极历、唐大衍历等 。汉朝以前的中国历法以365.25日为一岁实(回归年) , 计算月亮圆缺为一个历月 , 使用闰月来协调两者的关系;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 , 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 , 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 。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 由于周朝王室衰落 , 诸侯各行其是 , 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 , 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 , 全国统一历法 , 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 。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 , 汉武帝元封七年历成 。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 , 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 , 后人以此称呼此历为《太初历》 。这部历法的显著特点是确立使用夏正建寅 , 确立使用无中气置闰之法则 , 自此之后中国历朝历代所颁布的历法版本 , 均为在此基础之上的算法修订 , 规则改动甚少 , 只有从平气平朔到定气定朔的改动 , 为了更符合天体运行 , 提升精确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