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蜀魏吴国为什么,孙权为什么没有一统三国

刘晔的建议是:在吴蜀分出胜负前 , 魏国就大举伐吴 。至于为什么蜀国最弱以下有说明;国土 , 魏国国土面积与吴蜀两国相当 , 但国土资源效率远高于吴蜀两国 。比吴蜀两国要多一倍 。曹魏灭亡 , 蜀、吴两国共同的敌人灭亡 , 那么当前的主要矛盾由蜀吴两国与曹魏的矛盾转化为蜀、吴之间的矛盾 , 蜀、吴两国的矛盾立马尖锐 , 没有外在的影响 , 两国一定开战 , 直到天下一统 。
为什么三国后期吴蜀联合攻魏也未能成功?
【吴蜀魏吴国为什么,孙权为什么没有一统三国】

吴蜀魏吴国为什么,孙权为什么没有一统三国



谢邀 !鄙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大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北方各项综合实力皆强于南方 。尽管北方几经战火摧残 , 但仍处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状况 。可以看看人口比例情况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当时全国户数1070万 , 人口5648.7万 。可是到了三足鼎立时 , 全国户数已经不足200万户 , 人口不足一千万 。
到了魏吴季汉灭国之际 , 各国人口比例为:季汉灭国时人口百万、兵力约十万;吴灭时人口二百三十万、兵力约二十万;魏灭之时人口六百余万、兵力约五六十万 。(此数据不一定完全正确 , 不喜勿喷 , 万望理解!谢谢!)二、从季汉和东吴各自情况来看 , 以及东吴和季汉联合情况来看 , 均有各自的软肋 。君所言的三国后期应该是指夷陵之战之后的时代 。
东吴的北伐:东吴北伐大小共计17次 , 其中有两次为三国前期(建安十九年五月 , 孙权征皖城 , 吴国胜 , 攻克一城 , 斩俘数千;另一场是在建安二十年前后 , 孙权攻合肥 , 张辽威震逍遥津 , 吴国败 。)其余十五次均为嘉禾二年三年六年还有赤乌四年六年九年以及建兴二年三月、五凤二年春、太平元年春和太平年五月 , 此皆为大举 。
除此之外 , 分别在魏明帝和文聘的传记中记载孙权还有次小规模北伐 , 魏吴互有胜负 。但在满宠传记中记载了满宠破孙权三次 , 击退陆逊(陆议)一次 , 这些均不见于孙权和陆逊的本传 。其中东吴三胜六平八敗 , 八敗中有三次大败 。东吴北伐在时间上与季汉的配合也存在问题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 已然兵敗退回汉中 , 孙权还未出兵 。季汉北伐将曹魏精锐吸引到西线~如张郃从对东吴作战的荆州战区被调至陇西~某种意义上为孙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 取得的大败曹休于石亭的不俗战绩 。
当然石亭大捷也为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 。诸葛亮几次大举北伐 , 出兵时间多在一二月;孙权北进 , 出兵时间多在四五月 , 甚至更晚 。此皆为基本形势制约使然!孙吴倚重水军 , 必待春夏水涨之际 , 才能发挥水军优势 , 所以孙权多在四五六月出兵;而对季汉在秦陇作战来说 , 雨季的到来则意味着交通上的灾难 。故而 , 季汉和东吴虽多次联兵北伐 , 但很难在时间上做到密切配合很难形成“首尾掎角”之势!另外季汉与东吴之间联系也受地形因素制约!孙权北伐浅尝辄止 , 多因为东吴受地形地势影响其地水网密布吴人善水性惟水军最强 。
东吴对抗曹魏的最大屏障则是长江天堑 , 故而其北伐的有力军之一为东吴水军当然也是因为东吴的造船业发达 , 有专门的典船都尉负责造船只 , 大船高出水面两三丈、长二十余丈 , 可载六七百人、货物万斛 。《水经注》甚至说孙权曾命人造出可载千余人的大船 。孙权北伐不肯冒险远离水军作战 , 数次未经决战即全线退军 。季汉伐魏:诸葛亮北伐 , 共计出兵六次(其中第四次北伐属于战略防御):第一次是在建兴六年(228年)春 , 出兵陇西 , 以街亭之敗而退兵;第二次则是在该年冬天 , 因曹魏敗于东线战场的石亭 , 趁机出兵散关 , 以攻陈仓不下粮尽退兵;第三次是在建兴七年(229年)春 , 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武都、阴平二郡 , 自率大军出建威为声援 , 此战以略取二郡而收功;第四次是在建兴八年(230年) , 曹魏三路攻蜀地 , 诸葛亮自率大军待敌 , 而遣魏延、吴懿率偏师入羌中 , 敗魏将郭淮 , 市戎马而归;第五次是在建兴九年(231年) , 出兵陇西 , 以李严谎称无粮而退兵 , 于木门道射杀魏将张郃(其中张郃并不是一次性被射杀致死);第六次是在建兴十二年(234年) , 出兵斜谷而屯渭南 , 以诸葛亮病逝而退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