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推翻,清朝什么时候被推翻的

1,清朝什么时候被推翻的1912.2.12 宣统皇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

清朝被推翻,清朝什么时候被推翻的


2,清朝被谁推翻没有谁推翻清朝清朝亡于帝制思想故步自封人民平等思想浪潮君主制宪法制度全球化哪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连英法德在这股浪潮中也毫无招架之力殖民国分分独立沙俄巅峰时期也被小小的二月革命动摇更别说被天平天国和义和团动摇根基的清朝了
清朝被推翻,清朝什么时候被推翻的


3,如果清朝在1800年被推翻那还会不会有新的王朝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 。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 。后来,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 。地方割据之势己成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等于自废授官权,从此,知识分子与清廷离心离德 。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只听命于袁世凯 。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原籍,彻底的将袁世凯推向对立面 。没有议会,没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让立宪派非常失望 。因此,清廷将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 。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 。后来,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 。地方割据之势己成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等于自废授官权,从此,知识分子与清廷离心离德 。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只听命于袁世凯 。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原籍,彻底的将袁世凯推向对立面 。没有议会,没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让立宪派非常失望 。因此,清廷将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这个问题从逻辑上来说要分为两个层面分析,否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一是从中国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来分析 。二是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清政府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的作用结果来分析 。或许这个才是关键问题,因为清朝所处的外部环境相比于其他各个朝代来说,太特殊了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层面 。从历朝历代的更替来说,好像清政府的垮台是一种历史“必然”,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朝代的垮台很正常,另一个朝代的建立也是必然的 。按照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来看,一个朝代的衰落来自于统治集团的腐朽,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然后推翻了这个朝代 。这种逻辑是对的,因为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啊,你敢说哪个王朝不是 。到了清朝这边,用这种逻辑去套“答案”基本上也是可取的 。统治者不断的剥削,压迫 。尤其是清朝还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即使实现了部分的满汉融合,实际上满清政府对汉族还是根本上存在着隔离倾向 。民族不能和谐,政权必然不稳定 。这一点可能是清朝存在的重大缺陷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分析清军战斗力的问题 。比如清军自康熙王朝以来,战争少了,当年的八旗劲旅变成了老爷兵 。当然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军队建设体制问题,实际上确实也是清王朝在后期对内对外战争中战败的一个技术原因吧,这是不可否认的 。要仔细分析这个侧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在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之前清政府的统治情况 。实际上,清政府在这个时期还是治理有效的 。至少当时就整体来看,这个国家经济体量大,疆域广阔,政府政权完整有效,还是所处地区的文明中心,这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清朝简直是妥妥的世界大国,强国 。当然所谓的阶级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严峻,统治集团腐化这些问题和其他朝代一样,没有多大区别 。要说根本原因吧,或许就在于一种隔绝世界的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中国但凡在经济上或者政治,军事上辉煌的朝代都是对外交流很发达的朝代 。西汉,隋唐,宋(经济上),明朝,哪个不是,没有例外 。而清朝确不是这样,最后被推翻也就是很正常的逻辑了 。所以我们稍微总结一下 。清朝的灭亡源于内部统治集团的政策偏差,也就是没有处理好军队建设,民族交融,对外交流,体制建设,社会矛盾的缓解等等 。好吧,其实我也说了废话,这些不是大多数朝代的问题所在嘛 。那就看看另外一个层面 。清朝被推翻更重要的角度来源于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内部反应结果 。我们可以先做这么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没有清政府如此的惨败,那么它的统治是否可以再延续一段时间呢?我的答案是可以的 。说起这个问题角度就要放大,放深一点 。大家也经常会遇见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灾难是清政府造成的 。实际上是,怎么不是,这是事实 。但实际上也不是 。我们可以想想 。一艘航行在大海深处的大船,引领着航行的方向和海水的潮流 。但是突然间海潮反生了改变,不再是顺风而是逆风时,这艘大船怎么办 。有这么一种选择,继续引领潮流,但是越来越困难,最终沉没大海 。另外一种就是掉头,但是问题来了,风速太快,船太大,无法及时掉头 。在掉头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太多的部门,转变方向需要足够的时间 。但是风潮不给你这样的时间 。很显然,中国就是这艘大船,世界潮流就是这么任性 。这也就是我本人认为为啥不能像日本一样转型成功的根源所在 。所以,清朝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之中 。在面对世界潮流大趋势之时,清朝统治集团刚开始不想搭理它,还在保持原有的前进方向 。等到真的发现自己的方向错误的时候呢,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了,历史没有给清朝挽救自己留下太多时间 。因为这时这艘大船已经被海浪侵蚀了太多肌肉,内部的机制,制度已经被破坏了,海水也进入了,而本身的肌肉也老化腐朽了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把这艘大船掉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走向大海死亡的边缘 。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对近代这段历史很了解,可以举大量例子 。我们就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清朝灭亡的根源在于自身的泥泞不堪与世界潮流的冲击,使得其不想,最后不能改变自我发展趋势,最终被淘汰了 。至于如何避免被推翻这个问题其实从原因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 。但实际上这个答案已经太晚了 。清朝要能生存的根本在于除了将自己的内部矛盾和制度解决以外,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转型的战略方法,顺应潮流,自我发展 。这是唯一,也是最难的道路,因为弄不好也是一条死路 。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 。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 。后来,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 。地方割据之势己成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等于自废授官权,从此,知识分子与清廷离心离德 。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只听命于袁世凯 。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原籍,彻底的将袁世凯推向对立面 。没有议会,没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让立宪派非常失望 。因此,清廷将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这个问题从逻辑上来说要分为两个层面分析,否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一是从中国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来分析 。二是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清政府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的作用结果来分析 。或许这个才是关键问题,因为清朝所处的外部环境相比于其他各个朝代来说,太特殊了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层面 。从历朝历代的更替来说,好像清政府的垮台是一种历史“必然”,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朝代的垮台很正常,另一个朝代的建立也是必然的 。按照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来看,一个朝代的衰落来自于统治集团的腐朽,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然后推翻了这个朝代 。这种逻辑是对的,因为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啊,你敢说哪个王朝不是 。到了清朝这边,用这种逻辑去套“答案”基本上也是可取的 。统治者不断的剥削,压迫 。尤其是清朝还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即使实现了部分的满汉融合,实际上满清政府对汉族还是根本上存在着隔离倾向 。民族不能和谐,政权必然不稳定 。这一点可能是清朝存在的重大缺陷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分析清军战斗力的问题 。比如清军自康熙王朝以来,战争少了,当年的八旗劲旅变成了老爷兵 。当然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军队建设体制问题,实际上确实也是清王朝在后期对内对外战争中战败的一个技术原因吧,这是不可否认的 。要仔细分析这个侧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在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之前清政府的统治情况 。实际上,清政府在这个时期还是治理有效的 。至少当时就整体来看,这个国家经济体量大,疆域广阔,政府政权完整有效,还是所处地区的文明中心,这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清朝简直是妥妥的世界大国,强国 。当然所谓的阶级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严峻,统治集团腐化这些问题和其他朝代一样,没有多大区别 。要说根本原因吧,或许就在于一种隔绝世界的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中国但凡在经济上或者政治,军事上辉煌的朝代都是对外交流很发达的朝代 。西汉,隋唐,宋(经济上),明朝,哪个不是,没有例外 。而清朝确不是这样,最后被推翻也就是很正常的逻辑了 。所以我们稍微总结一下 。清朝的灭亡源于内部统治集团的政策偏差,也就是没有处理好军队建设,民族交融,对外交流,体制建设,社会矛盾的缓解等等 。好吧,其实我也说了废话,这些不是大多数朝代的问题所在嘛 。那就看看另外一个层面 。清朝被推翻更重要的角度来源于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内部反应结果 。我们可以先做这么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没有清政府如此的惨败,那么它的统治是否可以再延续一段时间呢?我的答案是可以的 。说起这个问题角度就要放大,放深一点 。大家也经常会遇见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灾难是清政府造成的 。实际上是,怎么不是,这是事实 。但实际上也不是 。我们可以想想 。一艘航行在大海深处的大船,引领着航行的方向和海水的潮流 。但是突然间海潮反生了改变,不再是顺风而是逆风时,这艘大船怎么办 。有这么一种选择,继续引领潮流,但是越来越困难,最终沉没大海 。另外一种就是掉头,但是问题来了,风速太快,船太大,无法及时掉头 。在掉头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太多的部门,转变方向需要足够的时间 。但是风潮不给你这样的时间 。很显然,中国就是这艘大船,世界潮流就是这么任性 。这也就是我本人认为为啥不能像日本一样转型成功的根源所在 。所以,清朝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之中 。在面对世界潮流大趋势之时,清朝统治集团刚开始不想搭理它,还在保持原有的前进方向 。等到真的发现自己的方向错误的时候呢,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了,历史没有给清朝挽救自己留下太多时间 。因为这时这艘大船已经被海浪侵蚀了太多肌肉,内部的机制,制度已经被破坏了,海水也进入了,而本身的肌肉也老化腐朽了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把这艘大船掉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走向大海死亡的边缘 。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对近代这段历史很了解,可以举大量例子 。我们就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清朝灭亡的根源在于自身的泥泞不堪与世界潮流的冲击,使得其不想,最后不能改变自我发展趋势,最终被淘汰了 。至于如何避免被推翻这个问题其实从原因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 。但实际上这个答案已经太晚了 。清朝要能生存的根本在于除了将自己的内部矛盾和制度解决以外,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转型的战略方法,顺应潮流,自我发展 。这是唯一,也是最难的道路,因为弄不好也是一条死路 。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 。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 。后来,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 。地方割据之势己成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等于自废授官权,从此,知识分子与清廷离心离德 。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只听命于袁世凯 。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原籍,彻底的将袁世凯推向对立面 。没有议会,没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让立宪派非常失望 。因此,清廷将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这个问题从逻辑上来说要分为两个层面分析,否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一是从中国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来分析 。二是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清政府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的作用结果来分析 。或许这个才是关键问题,因为清朝所处的外部环境相比于其他各个朝代来说,太特殊了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层面 。从历朝历代的更替来说,好像清政府的垮台是一种历史“必然”,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朝代的垮台很正常,另一个朝代的建立也是必然的 。按照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来看,一个朝代的衰落来自于统治集团的腐朽,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然后推翻了这个朝代 。这种逻辑是对的,因为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啊,你敢说哪个王朝不是 。到了清朝这边,用这种逻辑去套“答案”基本上也是可取的 。统治者不断的剥削,压迫 。尤其是清朝还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即使实现了部分的满汉融合,实际上满清政府对汉族还是根本上存在着隔离倾向 。民族不能和谐,政权必然不稳定 。这一点可能是清朝存在的重大缺陷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分析清军战斗力的问题 。比如清军自康熙王朝以来,战争少了,当年的八旗劲旅变成了老爷兵 。当然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军队建设体制问题,实际上确实也是清王朝在后期对内对外战争中战败的一个技术原因吧,这是不可否认的 。要仔细分析这个侧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在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之前清政府的统治情况 。实际上,清政府在这个时期还是治理有效的 。至少当时就整体来看,这个国家经济体量大,疆域广阔,政府政权完整有效,还是所处地区的文明中心,这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清朝简直是妥妥的世界大国,强国 。当然所谓的阶级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严峻,统治集团腐化这些问题和其他朝代一样,没有多大区别 。要说根本原因吧,或许就在于一种隔绝世界的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中国但凡在经济上或者政治,军事上辉煌的朝代都是对外交流很发达的朝代 。西汉,隋唐,宋(经济上),明朝,哪个不是,没有例外 。而清朝确不是这样,最后被推翻也就是很正常的逻辑了 。所以我们稍微总结一下 。清朝的灭亡源于内部统治集团的政策偏差,也就是没有处理好军队建设,民族交融,对外交流,体制建设,社会矛盾的缓解等等 。好吧,其实我也说了废话,这些不是大多数朝代的问题所在嘛 。那就看看另外一个层面 。清朝被推翻更重要的角度来源于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内部反应结果 。我们可以先做这么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没有清政府如此的惨败,那么它的统治是否可以再延续一段时间呢?我的答案是可以的 。说起这个问题角度就要放大,放深一点 。大家也经常会遇见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灾难是清政府造成的 。实际上是,怎么不是,这是事实 。但实际上也不是 。我们可以想想 。一艘航行在大海深处的大船,引领着航行的方向和海水的潮流 。但是突然间海潮反生了改变,不再是顺风而是逆风时,这艘大船怎么办 。有这么一种选择,继续引领潮流,但是越来越困难,最终沉没大海 。另外一种就是掉头,但是问题来了,风速太快,船太大,无法及时掉头 。在掉头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太多的部门,转变方向需要足够的时间 。但是风潮不给你这样的时间 。很显然,中国就是这艘大船,世界潮流就是这么任性 。这也就是我本人认为为啥不能像日本一样转型成功的根源所在 。所以,清朝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之中 。在面对世界潮流大趋势之时,清朝统治集团刚开始不想搭理它,还在保持原有的前进方向 。等到真的发现自己的方向错误的时候呢,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了,历史没有给清朝挽救自己留下太多时间 。因为这时这艘大船已经被海浪侵蚀了太多肌肉,内部的机制,制度已经被破坏了,海水也进入了,而本身的肌肉也老化腐朽了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把这艘大船掉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走向大海死亡的边缘 。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对近代这段历史很了解,可以举大量例子 。我们就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清朝灭亡的根源在于自身的泥泞不堪与世界潮流的冲击,使得其不想,最后不能改变自我发展趋势,最终被淘汰了 。至于如何避免被推翻这个问题其实从原因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 。但实际上这个答案已经太晚了 。清朝要能生存的根本在于除了将自己的内部矛盾和制度解决以外,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转型的战略方法,顺应潮流,自我发展 。这是唯一,也是最难的道路,因为弄不好也是一条死路 。从武昌起义到宣统退位,中间有四个月的混乱期 。因此在清朝灭亡的前后,官员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宣统退位之前,由于清政府在理论上还没有完蛋,因此各省督抚一级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清朝将会完蛋 。多有为清室殉国的情况 。在面对起义军或者新军冲击时,清朝省级官员自尽或拒降被杀的有十二人 。按照自杀和被杀的时间排序:1911年10月24日:西安起义军攻占满城,西安将军文瑞、西安副都统承燕、克蒙额三人自尽身亡 。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太原,山西巡抚陆钟琦被杀 。(陆钟琦是高晓松外婆的爷爷)1911年10月31日,江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南昌,江西巡抚冯汝骙自尽 。1911年11月8日,江苏新军第九镇于秣陵关誓师起义,控制镇江,京口副都统载穆在交接完缴械手续后,回家自尽 。(载穆是胤禵的五世孙)1911年11月9日,福州起义军攻占满城,福州将军朴寿、闽浙总督松寿二人自尽 。1911年11月27日,入川平定保路运动的湖北新军在资中起义,四川总督端方被处斩 。1911年12年10日,湖北起义军围攻荆州的八旗兵,荆州左翼副都统恒龄自尽 。1911年12月22日,成都军政府抓获前四川总督赵尔丰,将其处斩 。1912年1月8日,伊犁起义军攻占惠远城,伊犁将军志锐拒降,被处斩 。除了以上这些,一些低级别的汉人官员也有自杀的 。比如甘肃提法使张义,他恰好在辛亥革命期间调任四川,经过乾州时,碰上的了新军起义,惊恐之中,张义投井自尽;最可悲的是一个叫杨立潮的知县 。当时他已经有六十多岁了,辛亥革命时刚刚调任华县知县不久 。这个很博学,但却一脑子忠君爱国思想的人 。先是在革命之后,逃到甘露寺避祸 。后来听闻大清灭亡后,多次想要自尽成仁,但每一次都身旁人所救 。直到有一天,他在没人的时候终于上吊自杀了 。准确的说,这些人自杀或被杀时,清朝还没有正式灭亡,不过也差不多了 。通过对这些殉国者的分析可以发现,督抚一级的十二人中,有九位都是满人 。而那三位被杀或自杀的汉人督抚,陆钟琦和冯汝骙是由于山西和江西起义较早,清朝灭亡态势未显,有害怕朝廷追究,畏罪自杀的嫌疑(高晓松说陆钟琦是死于乱军之中) 。而在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反正,并在革命党的拥立下出任都督后,各省的汉人督抚就开始纷纷效法,或主动反正,或被动配合,而不再是畏罪潜逃或自杀了 。至于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是因为在保路运动时手染鲜血过多,所以被人民处斩了,死的活该 。等到清朝正式灭亡之后,满人混吃等死,乞求袁世凯保他们的一条活命 。至于汉人官员,大致分成了五派 。首先是三派推翻清政府的汉人官员:第一派:北洋新军系统 。这一派以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为首,是当时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但从收复汉口、汉阳之后就不再忠于清朝 。是清朝灭亡的最大收益群体 。第二派:清朝旧军系统 。这一派以张勋和姜桂题为代表 。他们手握重兵,对革命党仇视,但在是否维护清帝权威这方面,属于墙头草见风倒,与北洋新军共进退 。第三派:清朝的文官派 。这一派以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苏巡抚程德金等人为首 。他们对满人的政策十分不满,辛亥革命后,属于主动附和革命 。以上三派都是实权派,要么手握重兵,要么控制了各级衙门,有很高的威望 。清朝被推翻之后,他们大多数都混的还可以 。哪怕是不当官了,在民国依然是绅士名流,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比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巡抚程德全,他属于立宪派代表 。他一开始是想维护清王朝的,但无奈载沣这些人,实在是无可救药,程德全只得另谋生路,与革命党展开合作,还被革命党推举为江苏都督,继而宣布江苏独立,脱离了清朝 。二次革命后,国内政局换乱,程德全对政局深感无能为力,便脱离政坛,终日吃斋诵佛 。后来还在常州剃头出家,于1930年去世 。(安葬于苏州寒山寺)除了以上三派官员之外,原本作为清朝统治机器一部分,即各省咨议局,也是推倒清朝的巨大推手 。这些人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更有甚者,很多人直接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为清廷殉国的几乎没有,选择跟革命党合作的却大有人在 。比如著名的张謇,他作为清朝的状元,主动倒清,据称是退位诏书的起草者 。后来对政治失望,开始投身实业和教育,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长远的贡献 。还有著名的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他也是科举出生,考取过进士,当过翰林院编修 。但是他对腐朽的清朝恨之入骨,因此早早的就加入了同盟会,参与倒清事业 。清朝覆灭之后,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后来还坐过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以上三派推倒清朝的官员之外,另外还有两派群体 。分别是拥护清室的遗老遗少派,明哲保身的混吃等死派 。先说遗老遗少派,这些人以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为代表 。他们的理念是抱残守缺,混沌度日,整天就盘算着推倒民国,拥立宣统重新复位 。比如说王士珍,他虽然是北洋系的元老之一,但是他只效忠于清朝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后,他就不愿意北洋系的老哥们混了 。后来张勋复辟时,王士珍还是带路党,主动授意给九门都督打开北京九门,放辫子军进城 。等到复辟失败之后,王士珍屁事没有,居然还当了国务总理 。后来虽然隐退了,但只要是军阀混战,比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都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居中调停,面子大的不得了 。甚至于北伐军占领北京后,王士珍还是各方实势力都拉拢的对象 。真可谓是哪朝哪代都是爷……王士珍命好,他刚好死在溥仪投日之前 。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而那些跟王士珍抱着同样想法,却晚死了几年的遗老遗少,就没有那么好命了 。比如说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的五个败类:郑孝胥、罗振玉、臧式毅、熙洽和张景惠,这里面除了张景惠是纯粹的墙头草之外,其余四个全是整天做着恢复大清美梦的老顽固 。他们在民国混的其实还可以,但就是脑子缺根弦 。整天就想着借助外部势力,比如日本人的势力,恢复大清的江山 。然再借助其它列强力量的,跟日本抗衡 。接着再周转于各个列强之间,发展势力,最后进兵中原,推倒民国,恢复大清在中国的统治 。于是日本人一忽悠,他们就全上了贼船 。结果后来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后才发现被日本人给坑了 。原来日本人是打算搞共和制,他们拥立的溥仪去东北,不是皇帝,而是元首 。这四个遗老遗少跟日本人好说歹说之后,日本方面才同意让溥仪登基称帝 。然而登基之后,实际操控者仍然还是日本人 。包括溥仪在内,这四个卖国贼都是有名无实的傀儡 。五人之中的罗振玉和熙洽羞愧难当,惶惶不可终日,自知犯了卖国的大罪 。后来罗振玉和郑孝胥早死,逃过了后来人民对他们的审判,而臧士毅、熙洽这两个卖国的遗老遗少则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了他们身为卖国贼应有的惩罚!(张景惠这个墙头草也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除了这几个败类之外,还有比他们更败类的存在 。比如前清陆军大臣铁良、末代恭亲王溥伟等人 。他们的可恶在于,明知道勾结日本是卖国,却还义无反顾的跟日本合作,终日就在盘算怎么恢复大清 。比如说铁良,他在清朝灭亡后,就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以“遗老”身份在青岛、大连、天津等地,积极参与清帝复辟活动,后来参与了日本人挟持溥仪到东北的计划,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而溥伟这个人,比铁良还渣 。他在光绪皇帝死后本来很有希望继位,结果没能如愿,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清朝灭亡后,溥伟就一直勾结日本人,在东北搞满蒙独立运动,妄图将满蒙从中国分离,后来被北洋政府镇压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之所以会去东北,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诱导溥伟,别有用心的安排他在沈阳祭陵 。溥仪害怕日本人选定溥伟,就不顾长辈的劝解,跑去了东北 。等到溥仪继位后,他就对溥伟各种打压,既不给他官做,也不给他钱花,就把他晾着 。最后溥伟憋屈的死在了一个旅馆里 。最后就是明哲保身型的官员了 。这些人中既有汉族官员,也有满人官员,还有宗室成员 。以前清湖广总督瑞澄、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溥仪的叔叔载涛为代表 。他们既不给民国政府效力,也不从事复辟大清的事业,有的老老实实活完下半生,有的活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为建设民主共和的国家而奋斗 。先说瑞澄和张彪,他们两人在武昌起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对镇压革命党很卖力 。后来瑞澄因为清廷要治他弃城而逃的罪,他就乘坐海军的军舰逃到了上海,后来又逃到了日本 。一直到清帝退位后,才返回上海,后来病死于上海 。张彪则是在清帝退位后,卸职东渡日本 。后来民国建立之后,回国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 。再之后隐居于天津,并在天津日租界地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北上和谈时,他就是住在张彪的府上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张彪邀请溥仪和婉蓉到自己府上暂住 。每日清晨,他都要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的“事君”之道 。后来张彪病死于天津,黎元洪在给张彪送终时,哭的稀里哗啦 。再说溥仪的叔叔,有涛贝勒之称的载涛 。他是溥仪的七叔,属于近支皇族 。清朝灭亡后,载涛基本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 。溥仪在东北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载涛明确表示不躺溥仪那个浑水 。溥仪就派人跟他说,你都破产了(载涛因为经营不善,清朝灭亡不久后就破产了,曾经还在德胜门外面摆过地摊),还是来东北跟我混吧,被载涛当即拒绝 。并且载涛还回信给溥仪,说我不跟日本人干事,愿意你也不要给日本人作数 。如果你继续做卖国贼,我就跟你断绝来往 。后来日本人占了北平后,让大汉奸王揖唐专门去请他出山合作,也被他拒绝了,载涛很坦白的说,求你们放过我吧,您那豪华的小轿车我可坐不起,我自己的小破自行车骑惯了,比较舒适自在 。然后就继续做自己的小本买卖,不掺和政治上的事 。说实话,以载涛的身份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挺不容易的 。总的来说,清朝灭亡后的官员结局,要按时间线和官员的职务来划分 。如果是手握实权,尤其是军权的官员,大多数都在民国混的顺风顺水 。如果是闲差,那基本上就没人搭理了 。脸皮稍微厚一点的,会巴结民国的官员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脸皮薄的就退出政坛,选择隐居生活 。因此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民国建立后,前清的汉人官员只要不是刻意与民国对抗,大多都能安度晚年 。甚至很多官员改头换脸,直接就当上了民国的高官 。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 。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 。后来,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 。地方割据之势己成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等于自废授官权,从此,知识分子与清廷离心离德 。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只听命于袁世凯 。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原籍,彻底的将袁世凯推向对立面 。没有议会,没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让立宪派非常失望 。因此,清廷将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这个问题从逻辑上来说要分为两个层面分析,否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一是从中国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来分析 。二是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清政府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的作用结果来分析 。或许这个才是关键问题,因为清朝所处的外部环境相比于其他各个朝代来说,太特殊了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层面 。从历朝历代的更替来说,好像清政府的垮台是一种历史“必然”,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朝代的垮台很正常,另一个朝代的建立也是必然的 。按照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来看,一个朝代的衰落来自于统治集团的腐朽,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然后推翻了这个朝代 。这种逻辑是对的,因为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啊,你敢说哪个王朝不是 。到了清朝这边,用这种逻辑去套“答案”基本上也是可取的 。统治者不断的剥削,压迫 。尤其是清朝还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即使实现了部分的满汉融合,实际上满清政府对汉族还是根本上存在着隔离倾向 。民族不能和谐,政权必然不稳定 。这一点可能是清朝存在的重大缺陷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分析清军战斗力的问题 。比如清军自康熙王朝以来,战争少了,当年的八旗劲旅变成了老爷兵 。当然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军队建设体制问题,实际上确实也是清王朝在后期对内对外战争中战败的一个技术原因吧,这是不可否认的 。要仔细分析这个侧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在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之前清政府的统治情况 。实际上,清政府在这个时期还是治理有效的 。至少当时就整体来看,这个国家经济体量大,疆域广阔,政府政权完整有效,还是所处地区的文明中心,这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清朝简直是妥妥的世界大国,强国 。当然所谓的阶级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严峻,统治集团腐化这些问题和其他朝代一样,没有多大区别 。要说根本原因吧,或许就在于一种隔绝世界的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中国但凡在经济上或者政治,军事上辉煌的朝代都是对外交流很发达的朝代 。西汉,隋唐,宋(经济上),明朝,哪个不是,没有例外 。而清朝确不是这样,最后被推翻也就是很正常的逻辑了 。所以我们稍微总结一下 。清朝的灭亡源于内部统治集团的政策偏差,也就是没有处理好军队建设,民族交融,对外交流,体制建设,社会矛盾的缓解等等 。好吧,其实我也说了废话,这些不是大多数朝代的问题所在嘛 。那就看看另外一个层面 。清朝被推翻更重要的角度来源于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内部反应结果 。我们可以先做这么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没有清政府如此的惨败,那么它的统治是否可以再延续一段时间呢?我的答案是可以的 。说起这个问题角度就要放大,放深一点 。大家也经常会遇见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灾难是清政府造成的 。实际上是,怎么不是,这是事实 。但实际上也不是 。我们可以想想 。一艘航行在大海深处的大船,引领着航行的方向和海水的潮流 。但是突然间海潮反生了改变,不再是顺风而是逆风时,这艘大船怎么办 。有这么一种选择,继续引领潮流,但是越来越困难,最终沉没大海 。另外一种就是掉头,但是问题来了,风速太快,船太大,无法及时掉头 。在掉头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太多的部门,转变方向需要足够的时间 。但是风潮不给你这样的时间 。很显然,中国就是这艘大船,世界潮流就是这么任性 。这也就是我本人认为为啥不能像日本一样转型成功的根源所在 。所以,清朝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之中 。在面对世界潮流大趋势之时,清朝统治集团刚开始不想搭理它,还在保持原有的前进方向 。等到真的发现自己的方向错误的时候呢,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了,历史没有给清朝挽救自己留下太多时间 。因为这时这艘大船已经被海浪侵蚀了太多肌肉,内部的机制,制度已经被破坏了,海水也进入了,而本身的肌肉也老化腐朽了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把这艘大船掉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走向大海死亡的边缘 。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对近代这段历史很了解,可以举大量例子 。我们就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清朝灭亡的根源在于自身的泥泞不堪与世界潮流的冲击,使得其不想,最后不能改变自我发展趋势,最终被淘汰了 。至于如何避免被推翻这个问题其实从原因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 。但实际上这个答案已经太晚了 。清朝要能生存的根本在于除了将自己的内部矛盾和制度解决以外,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转型的战略方法,顺应潮流,自我发展 。这是唯一,也是最难的道路,因为弄不好也是一条死路 。从武昌起义到宣统退位,中间有四个月的混乱期 。因此在清朝灭亡的前后,官员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宣统退位之前,由于清政府在理论上还没有完蛋,因此各省督抚一级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清朝将会完蛋 。多有为清室殉国的情况 。在面对起义军或者新军冲击时,清朝省级官员自尽或拒降被杀的有十二人 。按照自杀和被杀的时间排序:1911年10月24日:西安起义军攻占满城,西安将军文瑞、西安副都统承燕、克蒙额三人自尽身亡 。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太原,山西巡抚陆钟琦被杀 。(陆钟琦是高晓松外婆的爷爷)1911年10月31日,江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南昌,江西巡抚冯汝骙自尽 。1911年11月8日,江苏新军第九镇于秣陵关誓师起义,控制镇江,京口副都统载穆在交接完缴械手续后,回家自尽 。(载穆是胤禵的五世孙)1911年11月9日,福州起义军攻占满城,福州将军朴寿、闽浙总督松寿二人自尽 。1911年11月27日,入川平定保路运动的湖北新军在资中起义,四川总督端方被处斩 。1911年12年10日,湖北起义军围攻荆州的八旗兵,荆州左翼副都统恒龄自尽 。1911年12月22日,成都军政府抓获前四川总督赵尔丰,将其处斩 。1912年1月8日,伊犁起义军攻占惠远城,伊犁将军志锐拒降,被处斩 。除了以上这些,一些低级别的汉人官员也有自杀的 。比如甘肃提法使张义,他恰好在辛亥革命期间调任四川,经过乾州时,碰上的了新军起义,惊恐之中,张义投井自尽;最可悲的是一个叫杨立潮的知县 。当时他已经有六十多岁了,辛亥革命时刚刚调任华县知县不久 。这个很博学,但却一脑子忠君爱国思想的人 。先是在革命之后,逃到甘露寺避祸 。后来听闻大清灭亡后,多次想要自尽成仁,但每一次都身旁人所救 。直到有一天,他在没人的时候终于上吊自杀了 。准确的说,这些人自杀或被杀时,清朝还没有正式灭亡,不过也差不多了 。通过对这些殉国者的分析可以发现,督抚一级的十二人中,有九位都是满人 。而那三位被杀或自杀的汉人督抚,陆钟琦和冯汝骙是由于山西和江西起义较早,清朝灭亡态势未显,有害怕朝廷追究,畏罪自杀的嫌疑(高晓松说陆钟琦是死于乱军之中) 。而在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反正,并在革命党的拥立下出任都督后,各省的汉人督抚就开始纷纷效法,或主动反正,或被动配合,而不再是畏罪潜逃或自杀了 。至于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是因为在保路运动时手染鲜血过多,所以被人民处斩了,死的活该 。等到清朝正式灭亡之后,满人混吃等死,乞求袁世凯保他们的一条活命 。至于汉人官员,大致分成了五派 。首先是三派推翻清政府的汉人官员:第一派:北洋新军系统 。这一派以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为首,是当时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但从收复汉口、汉阳之后就不再忠于清朝 。是清朝灭亡的最大收益群体 。第二派:清朝旧军系统 。这一派以张勋和姜桂题为代表 。他们手握重兵,对革命党仇视,但在是否维护清帝权威这方面,属于墙头草见风倒,与北洋新军共进退 。第三派:清朝的文官派 。这一派以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苏巡抚程德金等人为首 。他们对满人的政策十分不满,辛亥革命后,属于主动附和革命 。以上三派都是实权派,要么手握重兵,要么控制了各级衙门,有很高的威望 。清朝被推翻之后,他们大多数都混的还可以 。哪怕是不当官了,在民国依然是绅士名流,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比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巡抚程德全,他属于立宪派代表 。他一开始是想维护清王朝的,但无奈载沣这些人,实在是无可救药,程德全只得另谋生路,与革命党展开合作,还被革命党推举为江苏都督,继而宣布江苏独立,脱离了清朝 。二次革命后,国内政局换乱,程德全对政局深感无能为力,便脱离政坛,终日吃斋诵佛 。后来还在常州剃头出家,于1930年去世 。(安葬于苏州寒山寺)除了以上三派官员之外,原本作为清朝统治机器一部分,即各省咨议局,也是推倒清朝的巨大推手 。这些人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更有甚者,很多人直接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为清廷殉国的几乎没有,选择跟革命党合作的却大有人在 。比如著名的张謇,他作为清朝的状元,主动倒清,据称是退位诏书的起草者 。后来对政治失望,开始投身实业和教育,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长远的贡献 。还有著名的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他也是科举出生,考取过进士,当过翰林院编修 。但是他对腐朽的清朝恨之入骨,因此早早的就加入了同盟会,参与倒清事业 。清朝覆灭之后,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后来还坐过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以上三派推倒清朝的官员之外,另外还有两派群体 。分别是拥护清室的遗老遗少派,明哲保身的混吃等死派 。先说遗老遗少派,这些人以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为代表 。他们的理念是抱残守缺,混沌度日,整天就盘算着推倒民国,拥立宣统重新复位 。比如说王士珍,他虽然是北洋系的元老之一,但是他只效忠于清朝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后,他就不愿意北洋系的老哥们混了 。后来张勋复辟时,王士珍还是带路党,主动授意给九门都督打开北京九门,放辫子军进城 。等到复辟失败之后,王士珍屁事没有,居然还当了国务总理 。后来虽然隐退了,但只要是军阀混战,比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都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居中调停,面子大的不得了 。甚至于北伐军占领北京后,王士珍还是各方实势力都拉拢的对象 。真可谓是哪朝哪代都是爷……王士珍命好,他刚好死在溥仪投日之前 。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而那些跟王士珍抱着同样想法,却晚死了几年的遗老遗少,就没有那么好命了 。比如说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的五个败类:郑孝胥、罗振玉、臧式毅、熙洽和张景惠,这里面除了张景惠是纯粹的墙头草之外,其余四个全是整天做着恢复大清美梦的老顽固 。他们在民国混的其实还可以,但就是脑子缺根弦 。整天就想着借助外部势力,比如日本人的势力,恢复大清的江山 。然再借助其它列强力量的,跟日本抗衡 。接着再周转于各个列强之间,发展势力,最后进兵中原,推倒民国,恢复大清在中国的统治 。于是日本人一忽悠,他们就全上了贼船 。结果后来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后才发现被日本人给坑了 。原来日本人是打算搞共和制,他们拥立的溥仪去东北,不是皇帝,而是元首 。这四个遗老遗少跟日本人好说歹说之后,日本方面才同意让溥仪登基称帝 。然而登基之后,实际操控者仍然还是日本人 。包括溥仪在内,这四个卖国贼都是有名无实的傀儡 。五人之中的罗振玉和熙洽羞愧难当,惶惶不可终日,自知犯了卖国的大罪 。后来罗振玉和郑孝胥早死,逃过了后来人民对他们的审判,而臧士毅、熙洽这两个卖国的遗老遗少则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了他们身为卖国贼应有的惩罚!(张景惠这个墙头草也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除了这几个败类之外,还有比他们更败类的存在 。比如前清陆军大臣铁良、末代恭亲王溥伟等人 。他们的可恶在于,明知道勾结日本是卖国,却还义无反顾的跟日本合作,终日就在盘算怎么恢复大清 。比如说铁良,他在清朝灭亡后,就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以“遗老”身份在青岛、大连、天津等地,积极参与清帝复辟活动,后来参与了日本人挟持溥仪到东北的计划,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而溥伟这个人,比铁良还渣 。他在光绪皇帝死后本来很有希望继位,结果没能如愿,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清朝灭亡后,溥伟就一直勾结日本人,在东北搞满蒙独立运动,妄图将满蒙从中国分离,后来被北洋政府镇压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之所以会去东北,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诱导溥伟,别有用心的安排他在沈阳祭陵 。溥仪害怕日本人选定溥伟,就不顾长辈的劝解,跑去了东北 。等到溥仪继位后,他就对溥伟各种打压,既不给他官做,也不给他钱花,就把他晾着 。最后溥伟憋屈的死在了一个旅馆里 。最后就是明哲保身型的官员了 。这些人中既有汉族官员,也有满人官员,还有宗室成员 。以前清湖广总督瑞澄、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溥仪的叔叔载涛为代表 。他们既不给民国政府效力,也不从事复辟大清的事业,有的老老实实活完下半生,有的活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为建设民主共和的国家而奋斗 。先说瑞澄和张彪,他们两人在武昌起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对镇压革命党很卖力 。后来瑞澄因为清廷要治他弃城而逃的罪,他就乘坐海军的军舰逃到了上海,后来又逃到了日本 。一直到清帝退位后,才返回上海,后来病死于上海 。张彪则是在清帝退位后,卸职东渡日本 。后来民国建立之后,回国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 。再之后隐居于天津,并在天津日租界地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北上和谈时,他就是住在张彪的府上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张彪邀请溥仪和婉蓉到自己府上暂住 。每日清晨,他都要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的“事君”之道 。后来张彪病死于天津,黎元洪在给张彪送终时,哭的稀里哗啦 。再说溥仪的叔叔,有涛贝勒之称的载涛 。他是溥仪的七叔,属于近支皇族 。清朝灭亡后,载涛基本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 。溥仪在东北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载涛明确表示不躺溥仪那个浑水 。溥仪就派人跟他说,你都破产了(载涛因为经营不善,清朝灭亡不久后就破产了,曾经还在德胜门外面摆过地摊),还是来东北跟我混吧,被载涛当即拒绝 。并且载涛还回信给溥仪,说我不跟日本人干事,愿意你也不要给日本人作数 。如果你继续做卖国贼,我就跟你断绝来往 。后来日本人占了北平后,让大汉奸王揖唐专门去请他出山合作,也被他拒绝了,载涛很坦白的说,求你们放过我吧,您那豪华的小轿车我可坐不起,我自己的小破自行车骑惯了,比较舒适自在 。然后就继续做自己的小本买卖,不掺和政治上的事 。说实话,以载涛的身份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挺不容易的 。总的来说,清朝灭亡后的官员结局,要按时间线和官员的职务来划分 。如果是手握实权,尤其是军权的官员,大多数都在民国混的顺风顺水 。如果是闲差,那基本上就没人搭理了 。脸皮稍微厚一点的,会巴结民国的官员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脸皮薄的就退出政坛,选择隐居生活 。因此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民国建立后,前清的汉人官员只要不是刻意与民国对抗,大多都能安度晚年 。甚至很多官员改头换脸,直接就当上了民国的高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11条回答 。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早就被列强瓜分光了 。我们可以看一看满清灭亡时候的情况如何?第一,台湾没了 。第二,外蒙古没了 。第三,内蒙古没了一半 。第四,西藏在英国扶持下基本独立 。第五,东北北部被沙俄控制,南部被日本控制,两国稀里哗啦在东北打仗,满清吓得自称中立 。第六,西北出现回族割据势力,宁夏、青海、甘肃都出现了穆斯林军阀,盘踞一方,稍后就形成了国中之国,西北三马 。第七,新疆不稳,地方分裂势力成燎原之势同沙俄勾结,很多地方实际上还是伯克自知 。第八,法国人渗透云南、广西 ,英国人渗透广东,德国人占据山东等等 。全国到处都是洋人的租界,以长江为例,从东面出海口上海,到上游的重庆,沿江到处都是洋人的地盘,洋人军舰肆无忌惮乱窜 。可以说,满清能够相对能够控制的地区,大体就是长城以内的地区 。那么,满清如果不垮台,能够抵抗列强入侵吗?事实证明,绝无可能 。就军事力量来说,满清可以控制的就是北洋六镇的新军,大约7万人 。且不谈战斗力如何,这区区7万人能够对付得了哪个列强?要知道,仅仅日俄战争,日本出兵40万,沙俄出兵50万 。就经济上,满清还没灭亡,财政就已经崩溃了 。1909年满清没有打仗,当年财政收入30122万两,财政支出却高达36787万两,财政赤字为惊人的6665万两 。当时连政府日常的运转也难以维持,更别说军费了 。一旦和列强开战,立即需要巨额经费 。如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立即将1911年军费设定为13700余万两 。客观来说,这还是少的 。以满清的经济来说,根本就无法维持战争 。就民心上来说,到1909年没有老百姓还把满清放在眼里 。由于满清皇帝两次被洋鬼子从北京打走,第一次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第二次连紫禁城都被占了,还大阅兵,丢脸到这种地步,哪里还有丝毫威信 。加上满清将洋人的压力转嫁给人民,老百姓苦不堪言 。所谓永不加赋的田税,庚子之前的不超过3000万两,1909年达到4396万两房捐、猪捐、肉捐、鱼捐、米捐等地方杂捐,本来是无足轻重的,现在因想尽方法弄老百姓的钱,竟然达到占到该年总岁入的8%以上,非常近人 。人民无法生活,被迫起来斗争 。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短短10年内,大规模民变就有多达1300余起,“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并且愈演愈烈 。所以,到了1911年,几乎全国都反了,满清从内部直接崩溃 。这样一个政权,你认为他能守得住国土?试问,如果日寇在甲午战争期间就可以占领山东、辽东,逼近北京,到了此时日寇已经成为世界列强,可以击败沙俄,满清又靠什么去挡住日寇的入侵?当时溥仪的心腹谋士郑孝胥都认为,满清已经无能力控制国家,应该让国际共管,也就是各国建立一个联合托管政府,帮助满清来管理行政,以及镇压民变 。郑孝胥可是溥仪最信任的顶级军师,连他都这么说,可见满清当时什么情况!而中国人为什么在抗战那么不利的条件下,能够坚持14年获胜?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了,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 。以中国空军为例,小伙子们都是国家精英,很多生活在富裕家庭,有的还是官宦人家子弟 。牺牲的飞行员中,不乏著名官员的孩子:如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兼兵工署长俞大维的长子俞扬和,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的儿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长子顾德昌,时任军令部次长、陕西省主席熊斌的儿子熊安仁等等 。最有名的就是翁心翰 。翁心翰是时任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部部长、后任行政院院长翁文灏的次子 。抗战飞行员平均牺牲年龄不足23岁,而且由于空军实力衰弱,任何一次起飞作战都是极为危险的,很有可能不能活着回来 。为什么这些小伙子义无反顾?他们家里有钱有势,完全可以学习八旗子弟一样吃喝嫖赌,享受生活,为什么要去冒着巨大的危险拼命?因为他们明白国家是人民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为了国家和民族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拼命!试问,满清时期,国家根本就是皇帝老子的,和老百姓有鸡毛关系?老百姓为什么要为皇帝去拼命?为什么要去做炮灰?看看老佛爷是怎么对待义和团的?需要的时候就用一用,说他们是义民、好汉,给钱给物让他们去杀洋人;不需要的时候,立即就是暴徒、邪教,帮着洋人将义和团斩尽杀绝 。满清这种垃圾王朝,早点灭亡对国家民族都有很大好处!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 。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 。后来,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 。地方割据之势己成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等于自废授官权,从此,知识分子与清廷离心离德 。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只听命于袁世凯 。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原籍,彻底的将袁世凯推向对立面 。没有议会,没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让立宪派非常失望 。因此,清廷将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这个问题从逻辑上来说要分为两个层面分析,否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一是从中国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来分析 。二是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清政府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的作用结果来分析 。或许这个才是关键问题,因为清朝所处的外部环境相比于其他各个朝代来说,太特殊了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层面 。从历朝历代的更替来说,好像清政府的垮台是一种历史“必然”,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朝代的垮台很正常,另一个朝代的建立也是必然的 。按照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来看,一个朝代的衰落来自于统治集团的腐朽,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然后推翻了这个朝代 。这种逻辑是对的,因为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啊,你敢说哪个王朝不是 。到了清朝这边,用这种逻辑去套“答案”基本上也是可取的 。统治者不断的剥削,压迫 。尤其是清朝还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即使实现了部分的满汉融合,实际上满清政府对汉族还是根本上存在着隔离倾向 。民族不能和谐,政权必然不稳定 。这一点可能是清朝存在的重大缺陷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分析清军战斗力的问题 。比如清军自康熙王朝以来,战争少了,当年的八旗劲旅变成了老爷兵 。当然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军队建设体制问题,实际上确实也是清王朝在后期对内对外战争中战败的一个技术原因吧,这是不可否认的 。要仔细分析这个侧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在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之前清政府的统治情况 。实际上,清政府在这个时期还是治理有效的 。至少当时就整体来看,这个国家经济体量大,疆域广阔,政府政权完整有效,还是所处地区的文明中心,这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清朝简直是妥妥的世界大国,强国 。当然所谓的阶级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严峻,统治集团腐化这些问题和其他朝代一样,没有多大区别 。要说根本原因吧,或许就在于一种隔绝世界的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中国但凡在经济上或者政治,军事上辉煌的朝代都是对外交流很发达的朝代 。西汉,隋唐,宋(经济上),明朝,哪个不是,没有例外 。而清朝确不是这样,最后被推翻也就是很正常的逻辑了 。所以我们稍微总结一下 。清朝的灭亡源于内部统治集团的政策偏差,也就是没有处理好军队建设,民族交融,对外交流,体制建设,社会矛盾的缓解等等 。好吧,其实我也说了废话,这些不是大多数朝代的问题所在嘛 。那就看看另外一个层面 。清朝被推翻更重要的角度来源于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内部反应结果 。我们可以先做这么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没有清政府如此的惨败,那么它的统治是否可以再延续一段时间呢?我的答案是可以的 。说起这个问题角度就要放大,放深一点 。大家也经常会遇见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灾难是清政府造成的 。实际上是,怎么不是,这是事实 。但实际上也不是 。我们可以想想 。一艘航行在大海深处的大船,引领着航行的方向和海水的潮流 。但是突然间海潮反生了改变,不再是顺风而是逆风时,这艘大船怎么办 。有这么一种选择,继续引领潮流,但是越来越困难,最终沉没大海 。另外一种就是掉头,但是问题来了,风速太快,船太大,无法及时掉头 。在掉头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太多的部门,转变方向需要足够的时间 。但是风潮不给你这样的时间 。很显然,中国就是这艘大船,世界潮流就是这么任性 。这也就是我本人认为为啥不能像日本一样转型成功的根源所在 。所以,清朝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之中 。在面对世界潮流大趋势之时,清朝统治集团刚开始不想搭理它,还在保持原有的前进方向 。等到真的发现自己的方向错误的时候呢,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了,历史没有给清朝挽救自己留下太多时间 。因为这时这艘大船已经被海浪侵蚀了太多肌肉,内部的机制,制度已经被破坏了,海水也进入了,而本身的肌肉也老化腐朽了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把这艘大船掉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走向大海死亡的边缘 。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对近代这段历史很了解,可以举大量例子 。我们就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清朝灭亡的根源在于自身的泥泞不堪与世界潮流的冲击,使得其不想,最后不能改变自我发展趋势,最终被淘汰了 。至于如何避免被推翻这个问题其实从原因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 。但实际上这个答案已经太晚了 。清朝要能生存的根本在于除了将自己的内部矛盾和制度解决以外,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转型的战略方法,顺应潮流,自我发展 。这是唯一,也是最难的道路,因为弄不好也是一条死路 。从武昌起义到宣统退位,中间有四个月的混乱期 。因此在清朝灭亡的前后,官员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宣统退位之前,由于清政府在理论上还没有完蛋,因此各省督抚一级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清朝将会完蛋 。多有为清室殉国的情况 。在面对起义军或者新军冲击时,清朝省级官员自尽或拒降被杀的有十二人 。按照自杀和被杀的时间排序:1911年10月24日:西安起义军攻占满城,西安将军文瑞、西安副都统承燕、克蒙额三人自尽身亡 。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太原,山西巡抚陆钟琦被杀 。(陆钟琦是高晓松外婆的爷爷)1911年10月31日,江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南昌,江西巡抚冯汝骙自尽 。1911年11月8日,江苏新军第九镇于秣陵关誓师起义,控制镇江,京口副都统载穆在交接完缴械手续后,回家自尽 。(载穆是胤禵的五世孙)1911年11月9日,福州起义军攻占满城,福州将军朴寿、闽浙总督松寿二人自尽 。1911年11月27日,入川平定保路运动的湖北新军在资中起义,四川总督端方被处斩 。1911年12年10日,湖北起义军围攻荆州的八旗兵,荆州左翼副都统恒龄自尽 。1911年12月22日,成都军政府抓获前四川总督赵尔丰,将其处斩 。1912年1月8日,伊犁起义军攻占惠远城,伊犁将军志锐拒降,被处斩 。除了以上这些,一些低级别的汉人官员也有自杀的 。比如甘肃提法使张义,他恰好在辛亥革命期间调任四川,经过乾州时,碰上的了新军起义,惊恐之中,张义投井自尽;最可悲的是一个叫杨立潮的知县 。当时他已经有六十多岁了,辛亥革命时刚刚调任华县知县不久 。这个很博学,但却一脑子忠君爱国思想的人 。先是在革命之后,逃到甘露寺避祸 。后来听闻大清灭亡后,多次想要自尽成仁,但每一次都身旁人所救 。直到有一天,他在没人的时候终于上吊自杀了 。准确的说,这些人自杀或被杀时,清朝还没有正式灭亡,不过也差不多了 。通过对这些殉国者的分析可以发现,督抚一级的十二人中,有九位都是满人 。而那三位被杀或自杀的汉人督抚,陆钟琦和冯汝骙是由于山西和江西起义较早,清朝灭亡态势未显,有害怕朝廷追究,畏罪自杀的嫌疑(高晓松说陆钟琦是死于乱军之中) 。而在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反正,并在革命党的拥立下出任都督后,各省的汉人督抚就开始纷纷效法,或主动反正,或被动配合,而不再是畏罪潜逃或自杀了 。至于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是因为在保路运动时手染鲜血过多,所以被人民处斩了,死的活该 。等到清朝正式灭亡之后,满人混吃等死,乞求袁世凯保他们的一条活命 。至于汉人官员,大致分成了五派 。首先是三派推翻清政府的汉人官员:第一派:北洋新军系统 。这一派以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为首,是当时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但从收复汉口、汉阳之后就不再忠于清朝 。是清朝灭亡的最大收益群体 。第二派:清朝旧军系统 。这一派以张勋和姜桂题为代表 。他们手握重兵,对革命党仇视,但在是否维护清帝权威这方面,属于墙头草见风倒,与北洋新军共进退 。第三派:清朝的文官派 。这一派以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苏巡抚程德金等人为首 。他们对满人的政策十分不满,辛亥革命后,属于主动附和革命 。以上三派都是实权派,要么手握重兵,要么控制了各级衙门,有很高的威望 。清朝被推翻之后,他们大多数都混的还可以 。哪怕是不当官了,在民国依然是绅士名流,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比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巡抚程德全,他属于立宪派代表 。他一开始是想维护清王朝的,但无奈载沣这些人,实在是无可救药,程德全只得另谋生路,与革命党展开合作,还被革命党推举为江苏都督,继而宣布江苏独立,脱离了清朝 。二次革命后,国内政局换乱,程德全对政局深感无能为力,便脱离政坛,终日吃斋诵佛 。后来还在常州剃头出家,于1930年去世 。(安葬于苏州寒山寺)除了以上三派官员之外,原本作为清朝统治机器一部分,即各省咨议局,也是推倒清朝的巨大推手 。这些人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更有甚者,很多人直接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为清廷殉国的几乎没有,选择跟革命党合作的却大有人在 。比如著名的张謇,他作为清朝的状元,主动倒清,据称是退位诏书的起草者 。后来对政治失望,开始投身实业和教育,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长远的贡献 。还有著名的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他也是科举出生,考取过进士,当过翰林院编修 。但是他对腐朽的清朝恨之入骨,因此早早的就加入了同盟会,参与倒清事业 。清朝覆灭之后,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后来还坐过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以上三派推倒清朝的官员之外,另外还有两派群体 。分别是拥护清室的遗老遗少派,明哲保身的混吃等死派 。先说遗老遗少派,这些人以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为代表 。他们的理念是抱残守缺,混沌度日,整天就盘算着推倒民国,拥立宣统重新复位 。比如说王士珍,他虽然是北洋系的元老之一,但是他只效忠于清朝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后,他就不愿意北洋系的老哥们混了 。后来张勋复辟时,王士珍还是带路党,主动授意给九门都督打开北京九门,放辫子军进城 。等到复辟失败之后,王士珍屁事没有,居然还当了国务总理 。后来虽然隐退了,但只要是军阀混战,比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都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居中调停,面子大的不得了 。甚至于北伐军占领北京后,王士珍还是各方实势力都拉拢的对象 。真可谓是哪朝哪代都是爷……王士珍命好,他刚好死在溥仪投日之前 。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而那些跟王士珍抱着同样想法,却晚死了几年的遗老遗少,就没有那么好命了 。比如说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的五个败类:郑孝胥、罗振玉、臧式毅、熙洽和张景惠,这里面除了张景惠是纯粹的墙头草之外,其余四个全是整天做着恢复大清美梦的老顽固 。他们在民国混的其实还可以,但就是脑子缺根弦 。整天就想着借助外部势力,比如日本人的势力,恢复大清的江山 。然再借助其它列强力量的,跟日本抗衡 。接着再周转于各个列强之间,发展势力,最后进兵中原,推倒民国,恢复大清在中国的统治 。于是日本人一忽悠,他们就全上了贼船 。结果后来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后才发现被日本人给坑了 。原来日本人是打算搞共和制,他们拥立的溥仪去东北,不是皇帝,而是元首 。这四个遗老遗少跟日本人好说歹说之后,日本方面才同意让溥仪登基称帝 。然而登基之后,实际操控者仍然还是日本人 。包括溥仪在内,这四个卖国贼都是有名无实的傀儡 。五人之中的罗振玉和熙洽羞愧难当,惶惶不可终日,自知犯了卖国的大罪 。后来罗振玉和郑孝胥早死,逃过了后来人民对他们的审判,而臧士毅、熙洽这两个卖国的遗老遗少则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了他们身为卖国贼应有的惩罚!(张景惠这个墙头草也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除了这几个败类之外,还有比他们更败类的存在 。比如前清陆军大臣铁良、末代恭亲王溥伟等人 。他们的可恶在于,明知道勾结日本是卖国,却还义无反顾的跟日本合作,终日就在盘算怎么恢复大清 。比如说铁良,他在清朝灭亡后,就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以“遗老”身份在青岛、大连、天津等地,积极参与清帝复辟活动,后来参与了日本人挟持溥仪到东北的计划,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而溥伟这个人,比铁良还渣 。他在光绪皇帝死后本来很有希望继位,结果没能如愿,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清朝灭亡后,溥伟就一直勾结日本人,在东北搞满蒙独立运动,妄图将满蒙从中国分离,后来被北洋政府镇压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之所以会去东北,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诱导溥伟,别有用心的安排他在沈阳祭陵 。溥仪害怕日本人选定溥伟,就不顾长辈的劝解,跑去了东北 。等到溥仪继位后,他就对溥伟各种打压,既不给他官做,也不给他钱花,就把他晾着 。最后溥伟憋屈的死在了一个旅馆里 。最后就是明哲保身型的官员了 。这些人中既有汉族官员,也有满人官员,还有宗室成员 。以前清湖广总督瑞澄、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溥仪的叔叔载涛为代表 。他们既不给民国政府效力,也不从事复辟大清的事业,有的老老实实活完下半生,有的活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为建设民主共和的国家而奋斗 。先说瑞澄和张彪,他们两人在武昌起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对镇压革命党很卖力 。后来瑞澄因为清廷要治他弃城而逃的罪,他就乘坐海军的军舰逃到了上海,后来又逃到了日本 。一直到清帝退位后,才返回上海,后来病死于上海 。张彪则是在清帝退位后,卸职东渡日本 。后来民国建立之后,回国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 。再之后隐居于天津,并在天津日租界地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北上和谈时,他就是住在张彪的府上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张彪邀请溥仪和婉蓉到自己府上暂住 。每日清晨,他都要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的“事君”之道 。后来张彪病死于天津,黎元洪在给张彪送终时,哭的稀里哗啦 。再说溥仪的叔叔,有涛贝勒之称的载涛 。他是溥仪的七叔,属于近支皇族 。清朝灭亡后,载涛基本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 。溥仪在东北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载涛明确表示不躺溥仪那个浑水 。溥仪就派人跟他说,你都破产了(载涛因为经营不善,清朝灭亡不久后就破产了,曾经还在德胜门外面摆过地摊),还是来东北跟我混吧,被载涛当即拒绝 。并且载涛还回信给溥仪,说我不跟日本人干事,愿意你也不要给日本人作数 。如果你继续做卖国贼,我就跟你断绝来往 。后来日本人占了北平后,让大汉奸王揖唐专门去请他出山合作,也被他拒绝了,载涛很坦白的说,求你们放过我吧,您那豪华的小轿车我可坐不起,我自己的小破自行车骑惯了,比较舒适自在 。然后就继续做自己的小本买卖,不掺和政治上的事 。说实话,以载涛的身份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挺不容易的 。总的来说,清朝灭亡后的官员结局,要按时间线和官员的职务来划分 。如果是手握实权,尤其是军权的官员,大多数都在民国混的顺风顺水 。如果是闲差,那基本上就没人搭理了 。脸皮稍微厚一点的,会巴结民国的官员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脸皮薄的就退出政坛,选择隐居生活 。因此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民国建立后,前清的汉人官员只要不是刻意与民国对抗,大多都能安度晚年 。甚至很多官员改头换脸,直接就当上了民国的高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11条回答 。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早就被列强瓜分光了 。我们可以看一看满清灭亡时候的情况如何?第一,台湾没了 。第二,外蒙古没了 。第三,内蒙古没了一半 。第四,西藏在英国扶持下基本独立 。第五,东北北部被沙俄控制,南部被日本控制,两国稀里哗啦在东北打仗,满清吓得自称中立 。第六,西北出现回族割据势力,宁夏、青海、甘肃都出现了穆斯林军阀,盘踞一方,稍后就形成了国中之国,西北三马 。第七,新疆不稳,地方分裂势力成燎原之势同沙俄勾结,很多地方实际上还是伯克自知 。第八,法国人渗透云南、广西 ,英国人渗透广东,德国人占据山东等等 。全国到处都是洋人的租界,以长江为例,从东面出海口上海,到上游的重庆,沿江到处都是洋人的地盘,洋人军舰肆无忌惮乱窜 。可以说,满清能够相对能够控制的地区,大体就是长城以内的地区 。那么,满清如果不垮台,能够抵抗列强入侵吗?事实证明,绝无可能 。就军事力量来说,满清可以控制的就是北洋六镇的新军,大约7万人 。且不谈战斗力如何,这区区7万人能够对付得了哪个列强?要知道,仅仅日俄战争,日本出兵40万,沙俄出兵50万 。就经济上,满清还没灭亡,财政就已经崩溃了 。1909年满清没有打仗,当年财政收入30122万两,财政支出却高达36787万两,财政赤字为惊人的6665万两 。当时连政府日常的运转也难以维持,更别说军费了 。一旦和列强开战,立即需要巨额经费 。如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立即将1911年军费设定为13700余万两 。客观来说,这还是少的 。以满清的经济来说,根本就无法维持战争 。就民心上来说,到1909年没有老百姓还把满清放在眼里 。由于满清皇帝两次被洋鬼子从北京打走,第一次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第二次连紫禁城都被占了,还大阅兵,丢脸到这种地步,哪里还有丝毫威信 。加上满清将洋人的压力转嫁给人民,老百姓苦不堪言 。所谓永不加赋的田税,庚子之前的不超过3000万两,1909年达到4396万两房捐、猪捐、肉捐、鱼捐、米捐等地方杂捐,本来是无足轻重的,现在因想尽方法弄老百姓的钱,竟然达到占到该年总岁入的8%以上,非常近人 。人民无法生活,被迫起来斗争 。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短短10年内,大规模民变就有多达1300余起,“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并且愈演愈烈 。所以,到了1911年,几乎全国都反了,满清从内部直接崩溃 。这样一个政权,你认为他能守得住国土?试问,如果日寇在甲午战争期间就可以占领山东、辽东,逼近北京,到了此时日寇已经成为世界列强,可以击败沙俄,满清又靠什么去挡住日寇的入侵?当时溥仪的心腹谋士郑孝胥都认为,满清已经无能力控制国家,应该让国际共管,也就是各国建立一个联合托管政府,帮助满清来管理行政,以及镇压民变 。郑孝胥可是溥仪最信任的顶级军师,连他都这么说,可见满清当时什么情况!而中国人为什么在抗战那么不利的条件下,能够坚持14年获胜?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了,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 。以中国空军为例,小伙子们都是国家精英,很多生活在富裕家庭,有的还是官宦人家子弟 。牺牲的飞行员中,不乏著名官员的孩子:如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兼兵工署长俞大维的长子俞扬和,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的儿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长子顾德昌,时任军令部次长、陕西省主席熊斌的儿子熊安仁等等 。最有名的就是翁心翰 。翁心翰是时任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部部长、后任行政院院长翁文灏的次子 。抗战飞行员平均牺牲年龄不足23岁,而且由于空军实力衰弱,任何一次起飞作战都是极为危险的,很有可能不能活着回来 。为什么这些小伙子义无反顾?他们家里有钱有势,完全可以学习八旗子弟一样吃喝嫖赌,享受生活,为什么要去冒着巨大的危险拼命?因为他们明白国家是人民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为了国家和民族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拼命!试问,满清时期,国家根本就是皇帝老子的,和老百姓有鸡毛关系?老百姓为什么要为皇帝去拼命?为什么要去做炮灰?看看老佛爷是怎么对待义和团的?需要的时候就用一用,说他们是义民、好汉,给钱给物让他们去杀洋人;不需要的时候,立即就是暴徒、邪教,帮着洋人将义和团斩尽杀绝 。满清这种垃圾王朝,早点灭亡对国家民族都有很大好处!有趣的是,很多人以为清朝灭亡之后,大牢里面的犯人肯定就被放走了,因为朝廷都没了,狱卒肯定也就全部不干了,因为没人发饷钱,自然就不干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众所周知,清朝灭亡是和平度过的,所以说朝廷下面的部门还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而已,监狱自然也都是正常运作的 。这些犯人当然是不能浑水摸鱼出狱的,新政府出现之后,自然是要对以前的犯人重新审理的,对于一些罪名小的,也是可以提前释放的,这样还能拉拢人心 。只要不是重罪,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的刑罚,如果是有人罪名很小,并且还主动立功,那就是可以释放的 。还有一类人是直接释放的,这类人便是革命党,在那段历史中有不少革命党都因为闹革命的原因被清朝衙门给逮捕了,既然革命已经成功,这些人自然是要被释放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汪精卫因为刺杀摄政王载沣,被判了一个终身监禁,后来他也被释放了 。同时民国政府还专门推行了《监狱》规则,比如一些符合假释的犯人,只要合情合理就允许被假释,第一个被假释的罪犯名为贾万和 。总之简单的说,清朝灭亡之后,那些官吏依然是干以前的工作,只不过换了衣服,换了头衔,犯人们也都是要全部重新审理的 。犯人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减轻了刑罚,当然除了一些十恶不赦的犯人,这些犯人都是犯下了重罪的,并不能因为改朝换代就免于刑罚,这种人该关就关,该杀就杀,秉公处理是肯定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 。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 。后来,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 。地方割据之势己成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等于自废授官权,从此,知识分子与清廷离心离德 。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只听命于袁世凯 。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原籍,彻底的将袁世凯推向对立面 。没有议会,没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让立宪派非常失望 。因此,清廷将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这个问题从逻辑上来说要分为两个层面分析,否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一是从中国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来分析 。二是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清政府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的作用结果来分析 。或许这个才是关键问题,因为清朝所处的外部环境相比于其他各个朝代来说,太特殊了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层面 。从历朝历代的更替来说,好像清政府的垮台是一种历史“必然”,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朝代的垮台很正常,另一个朝代的建立也是必然的 。按照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来看,一个朝代的衰落来自于统治集团的腐朽,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然后推翻了这个朝代 。这种逻辑是对的,因为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啊,你敢说哪个王朝不是 。到了清朝这边,用这种逻辑去套“答案”基本上也是可取的 。统治者不断的剥削,压迫 。尤其是清朝还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即使实现了部分的满汉融合,实际上满清政府对汉族还是根本上存在着隔离倾向 。民族不能和谐,政权必然不稳定 。这一点可能是清朝存在的重大缺陷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分析清军战斗力的问题 。比如清军自康熙王朝以来,战争少了,当年的八旗劲旅变成了老爷兵 。当然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军队建设体制问题,实际上确实也是清王朝在后期对内对外战争中战败的一个技术原因吧,这是不可否认的 。要仔细分析这个侧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在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之前清政府的统治情况 。实际上,清政府在这个时期还是治理有效的 。至少当时就整体来看,这个国家经济体量大,疆域广阔,政府政权完整有效,还是所处地区的文明中心,这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清朝简直是妥妥的世界大国,强国 。当然所谓的阶级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严峻,统治集团腐化这些问题和其他朝代一样,没有多大区别 。要说根本原因吧,或许就在于一种隔绝世界的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中国但凡在经济上或者政治,军事上辉煌的朝代都是对外交流很发达的朝代 。西汉,隋唐,宋(经济上),明朝,哪个不是,没有例外 。而清朝确不是这样,最后被推翻也就是很正常的逻辑了 。所以我们稍微总结一下 。清朝的灭亡源于内部统治集团的政策偏差,也就是没有处理好军队建设,民族交融,对外交流,体制建设,社会矛盾的缓解等等 。好吧,其实我也说了废话,这些不是大多数朝代的问题所在嘛 。那就看看另外一个层面 。清朝被推翻更重要的角度来源于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内部反应结果 。我们可以先做这么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没有清政府如此的惨败,那么它的统治是否可以再延续一段时间呢?我的答案是可以的 。说起这个问题角度就要放大,放深一点 。大家也经常会遇见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灾难是清政府造成的 。实际上是,怎么不是,这是事实 。但实际上也不是 。我们可以想想 。一艘航行在大海深处的大船,引领着航行的方向和海水的潮流 。但是突然间海潮反生了改变,不再是顺风而是逆风时,这艘大船怎么办 。有这么一种选择,继续引领潮流,但是越来越困难,最终沉没大海 。另外一种就是掉头,但是问题来了,风速太快,船太大,无法及时掉头 。在掉头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太多的部门,转变方向需要足够的时间 。但是风潮不给你这样的时间 。很显然,中国就是这艘大船,世界潮流就是这么任性 。这也就是我本人认为为啥不能像日本一样转型成功的根源所在 。所以,清朝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之中 。在面对世界潮流大趋势之时,清朝统治集团刚开始不想搭理它,还在保持原有的前进方向 。等到真的发现自己的方向错误的时候呢,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了,历史没有给清朝挽救自己留下太多时间 。因为这时这艘大船已经被海浪侵蚀了太多肌肉,内部的机制,制度已经被破坏了,海水也进入了,而本身的肌肉也老化腐朽了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把这艘大船掉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走向大海死亡的边缘 。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对近代这段历史很了解,可以举大量例子 。我们就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清朝灭亡的根源在于自身的泥泞不堪与世界潮流的冲击,使得其不想,最后不能改变自我发展趋势,最终被淘汰了 。至于如何避免被推翻这个问题其实从原因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 。但实际上这个答案已经太晚了 。清朝要能生存的根本在于除了将自己的内部矛盾和制度解决以外,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转型的战略方法,顺应潮流,自我发展 。这是唯一,也是最难的道路,因为弄不好也是一条死路 。从武昌起义到宣统退位,中间有四个月的混乱期 。因此在清朝灭亡的前后,官员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宣统退位之前,由于清政府在理论上还没有完蛋,因此各省督抚一级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清朝将会完蛋 。多有为清室殉国的情况 。在面对起义军或者新军冲击时,清朝省级官员自尽或拒降被杀的有十二人 。按照自杀和被杀的时间排序:1911年10月24日:西安起义军攻占满城,西安将军文瑞、西安副都统承燕、克蒙额三人自尽身亡 。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太原,山西巡抚陆钟琦被杀 。(陆钟琦是高晓松外婆的爷爷)1911年10月31日,江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南昌,江西巡抚冯汝骙自尽 。1911年11月8日,江苏新军第九镇于秣陵关誓师起义,控制镇江,京口副都统载穆在交接完缴械手续后,回家自尽 。(载穆是胤禵的五世孙)1911年11月9日,福州起义军攻占满城,福州将军朴寿、闽浙总督松寿二人自尽 。1911年11月27日,入川平定保路运动的湖北新军在资中起义,四川总督端方被处斩 。1911年12年10日,湖北起义军围攻荆州的八旗兵,荆州左翼副都统恒龄自尽 。1911年12月22日,成都军政府抓获前四川总督赵尔丰,将其处斩 。1912年1月8日,伊犁起义军攻占惠远城,伊犁将军志锐拒降,被处斩 。除了以上这些,一些低级别的汉人官员也有自杀的 。比如甘肃提法使张义,他恰好在辛亥革命期间调任四川,经过乾州时,碰上的了新军起义,惊恐之中,张义投井自尽;最可悲的是一个叫杨立潮的知县 。当时他已经有六十多岁了,辛亥革命时刚刚调任华县知县不久 。这个很博学,但却一脑子忠君爱国思想的人 。先是在革命之后,逃到甘露寺避祸 。后来听闻大清灭亡后,多次想要自尽成仁,但每一次都身旁人所救 。直到有一天,他在没人的时候终于上吊自杀了 。准确的说,这些人自杀或被杀时,清朝还没有正式灭亡,不过也差不多了 。通过对这些殉国者的分析可以发现,督抚一级的十二人中,有九位都是满人 。而那三位被杀或自杀的汉人督抚,陆钟琦和冯汝骙是由于山西和江西起义较早,清朝灭亡态势未显,有害怕朝廷追究,畏罪自杀的嫌疑(高晓松说陆钟琦是死于乱军之中) 。而在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反正,并在革命党的拥立下出任都督后,各省的汉人督抚就开始纷纷效法,或主动反正,或被动配合,而不再是畏罪潜逃或自杀了 。至于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是因为在保路运动时手染鲜血过多,所以被人民处斩了,死的活该 。等到清朝正式灭亡之后,满人混吃等死,乞求袁世凯保他们的一条活命 。至于汉人官员,大致分成了五派 。首先是三派推翻清政府的汉人官员:第一派:北洋新军系统 。这一派以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为首,是当时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但从收复汉口、汉阳之后就不再忠于清朝 。是清朝灭亡的最大收益群体 。第二派:清朝旧军系统 。这一派以张勋和姜桂题为代表 。他们手握重兵,对革命党仇视,但在是否维护清帝权威这方面,属于墙头草见风倒,与北洋新军共进退 。第三派:清朝的文官派 。这一派以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苏巡抚程德金等人为首 。他们对满人的政策十分不满,辛亥革命后,属于主动附和革命 。以上三派都是实权派,要么手握重兵,要么控制了各级衙门,有很高的威望 。清朝被推翻之后,他们大多数都混的还可以 。哪怕是不当官了,在民国依然是绅士名流,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比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巡抚程德全,他属于立宪派代表 。他一开始是想维护清王朝的,但无奈载沣这些人,实在是无可救药,程德全只得另谋生路,与革命党展开合作,还被革命党推举为江苏都督,继而宣布江苏独立,脱离了清朝 。二次革命后,国内政局换乱,程德全对政局深感无能为力,便脱离政坛,终日吃斋诵佛 。后来还在常州剃头出家,于1930年去世 。(安葬于苏州寒山寺)除了以上三派官员之外,原本作为清朝统治机器一部分,即各省咨议局,也是推倒清朝的巨大推手 。这些人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更有甚者,很多人直接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为清廷殉国的几乎没有,选择跟革命党合作的却大有人在 。比如著名的张謇,他作为清朝的状元,主动倒清,据称是退位诏书的起草者 。后来对政治失望,开始投身实业和教育,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长远的贡献 。还有著名的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他也是科举出生,考取过进士,当过翰林院编修 。但是他对腐朽的清朝恨之入骨,因此早早的就加入了同盟会,参与倒清事业 。清朝覆灭之后,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后来还坐过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以上三派推倒清朝的官员之外,另外还有两派群体 。分别是拥护清室的遗老遗少派,明哲保身的混吃等死派 。先说遗老遗少派,这些人以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为代表 。他们的理念是抱残守缺,混沌度日,整天就盘算着推倒民国,拥立宣统重新复位 。比如说王士珍,他虽然是北洋系的元老之一,但是他只效忠于清朝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后,他就不愿意北洋系的老哥们混了 。后来张勋复辟时,王士珍还是带路党,主动授意给九门都督打开北京九门,放辫子军进城 。等到复辟失败之后,王士珍屁事没有,居然还当了国务总理 。后来虽然隐退了,但只要是军阀混战,比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都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居中调停,面子大的不得了 。甚至于北伐军占领北京后,王士珍还是各方实势力都拉拢的对象 。真可谓是哪朝哪代都是爷……王士珍命好,他刚好死在溥仪投日之前 。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而那些跟王士珍抱着同样想法,却晚死了几年的遗老遗少,就没有那么好命了 。比如说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的五个败类:郑孝胥、罗振玉、臧式毅、熙洽和张景惠,这里面除了张景惠是纯粹的墙头草之外,其余四个全是整天做着恢复大清美梦的老顽固 。他们在民国混的其实还可以,但就是脑子缺根弦 。整天就想着借助外部势力,比如日本人的势力,恢复大清的江山 。然再借助其它列强力量的,跟日本抗衡 。接着再周转于各个列强之间,发展势力,最后进兵中原,推倒民国,恢复大清在中国的统治 。于是日本人一忽悠,他们就全上了贼船 。结果后来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后才发现被日本人给坑了 。原来日本人是打算搞共和制,他们拥立的溥仪去东北,不是皇帝,而是元首 。这四个遗老遗少跟日本人好说歹说之后,日本方面才同意让溥仪登基称帝 。然而登基之后,实际操控者仍然还是日本人 。包括溥仪在内,这四个卖国贼都是有名无实的傀儡 。五人之中的罗振玉和熙洽羞愧难当,惶惶不可终日,自知犯了卖国的大罪 。后来罗振玉和郑孝胥早死,逃过了后来人民对他们的审判,而臧士毅、熙洽这两个卖国的遗老遗少则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了他们身为卖国贼应有的惩罚!(张景惠这个墙头草也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除了这几个败类之外,还有比他们更败类的存在 。比如前清陆军大臣铁良、末代恭亲王溥伟等人 。他们的可恶在于,明知道勾结日本是卖国,却还义无反顾的跟日本合作,终日就在盘算怎么恢复大清 。比如说铁良,他在清朝灭亡后,就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以“遗老”身份在青岛、大连、天津等地,积极参与清帝复辟活动,后来参与了日本人挟持溥仪到东北的计划,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而溥伟这个人,比铁良还渣 。他在光绪皇帝死后本来很有希望继位,结果没能如愿,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清朝灭亡后,溥伟就一直勾结日本人,在东北搞满蒙独立运动,妄图将满蒙从中国分离,后来被北洋政府镇压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之所以会去东北,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诱导溥伟,别有用心的安排他在沈阳祭陵 。溥仪害怕日本人选定溥伟,就不顾长辈的劝解,跑去了东北 。等到溥仪继位后,他就对溥伟各种打压,既不给他官做,也不给他钱花,就把他晾着 。最后溥伟憋屈的死在了一个旅馆里 。最后就是明哲保身型的官员了 。这些人中既有汉族官员,也有满人官员,还有宗室成员 。以前清湖广总督瑞澄、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溥仪的叔叔载涛为代表 。他们既不给民国政府效力,也不从事复辟大清的事业,有的老老实实活完下半生,有的活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为建设民主共和的国家而奋斗 。先说瑞澄和张彪,他们两人在武昌起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对镇压革命党很卖力 。后来瑞澄因为清廷要治他弃城而逃的罪,他就乘坐海军的军舰逃到了上海,后来又逃到了日本 。一直到清帝退位后,才返回上海,后来病死于上海 。张彪则是在清帝退位后,卸职东渡日本 。后来民国建立之后,回国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 。再之后隐居于天津,并在天津日租界地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北上和谈时,他就是住在张彪的府上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张彪邀请溥仪和婉蓉到自己府上暂住 。每日清晨,他都要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的“事君”之道 。后来张彪病死于天津,黎元洪在给张彪送终时,哭的稀里哗啦 。再说溥仪的叔叔,有涛贝勒之称的载涛 。他是溥仪的七叔,属于近支皇族 。清朝灭亡后,载涛基本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 。溥仪在东北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载涛明确表示不躺溥仪那个浑水 。溥仪就派人跟他说,你都破产了(载涛因为经营不善,清朝灭亡不久后就破产了,曾经还在德胜门外面摆过地摊),还是来东北跟我混吧,被载涛当即拒绝 。并且载涛还回信给溥仪,说我不跟日本人干事,愿意你也不要给日本人作数 。如果你继续做卖国贼,我就跟你断绝来往 。后来日本人占了北平后,让大汉奸王揖唐专门去请他出山合作,也被他拒绝了,载涛很坦白的说,求你们放过我吧,您那豪华的小轿车我可坐不起,我自己的小破自行车骑惯了,比较舒适自在 。然后就继续做自己的小本买卖,不掺和政治上的事 。说实话,以载涛的身份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挺不容易的 。总的来说,清朝灭亡后的官员结局,要按时间线和官员的职务来划分 。如果是手握实权,尤其是军权的官员,大多数都在民国混的顺风顺水 。如果是闲差,那基本上就没人搭理了 。脸皮稍微厚一点的,会巴结民国的官员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脸皮薄的就退出政坛,选择隐居生活 。因此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民国建立后,前清的汉人官员只要不是刻意与民国对抗,大多都能安度晚年 。甚至很多官员改头换脸,直接就当上了民国的高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11条回答 。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早就被列强瓜分光了 。我们可以看一看满清灭亡时候的情况如何?第一,台湾没了 。第二,外蒙古没了 。第三,内蒙古没了一半 。第四,西藏在英国扶持下基本独立 。第五,东北北部被沙俄控制,南部被日本控制,两国稀里哗啦在东北打仗,满清吓得自称中立 。第六,西北出现回族割据势力,宁夏、青海、甘肃都出现了穆斯林军阀,盘踞一方,稍后就形成了国中之国,西北三马 。第七,新疆不稳,地方分裂势力成燎原之势同沙俄勾结,很多地方实际上还是伯克自知 。第八,法国人渗透云南、广西 ,英国人渗透广东,德国人占据山东等等 。全国到处都是洋人的租界,以长江为例,从东面出海口上海,到上游的重庆,沿江到处都是洋人的地盘,洋人军舰肆无忌惮乱窜 。可以说,满清能够相对能够控制的地区,大体就是长城以内的地区 。那么,满清如果不垮台,能够抵抗列强入侵吗?事实证明,绝无可能 。就军事力量来说,满清可以控制的就是北洋六镇的新军,大约7万人 。且不谈战斗力如何,这区区7万人能够对付得了哪个列强?要知道,仅仅日俄战争,日本出兵40万,沙俄出兵50万 。就经济上,满清还没灭亡,财政就已经崩溃了 。1909年满清没有打仗,当年财政收入30122万两,财政支出却高达36787万两,财政赤字为惊人的6665万两 。当时连政府日常的运转也难以维持,更别说军费了 。一旦和列强开战,立即需要巨额经费 。如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立即将1911年军费设定为13700余万两 。客观来说,这还是少的 。以满清的经济来说,根本就无法维持战争 。就民心上来说,到1909年没有老百姓还把满清放在眼里 。由于满清皇帝两次被洋鬼子从北京打走,第一次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第二次连紫禁城都被占了,还大阅兵,丢脸到这种地步,哪里还有丝毫威信 。加上满清将洋人的压力转嫁给人民,老百姓苦不堪言 。所谓永不加赋的田税,庚子之前的不超过3000万两,1909年达到4396万两房捐、猪捐、肉捐、鱼捐、米捐等地方杂捐,本来是无足轻重的,现在因想尽方法弄老百姓的钱,竟然达到占到该年总岁入的8%以上,非常近人 。人民无法生活,被迫起来斗争 。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短短10年内,大规模民变就有多达1300余起,“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并且愈演愈烈 。所以,到了1911年,几乎全国都反了,满清从内部直接崩溃 。这样一个政权,你认为他能守得住国土?试问,如果日寇在甲午战争期间就可以占领山东、辽东,逼近北京,到了此时日寇已经成为世界列强,可以击败沙俄,满清又靠什么去挡住日寇的入侵?当时溥仪的心腹谋士郑孝胥都认为,满清已经无能力控制国家,应该让国际共管,也就是各国建立一个联合托管政府,帮助满清来管理行政,以及镇压民变 。郑孝胥可是溥仪最信任的顶级军师,连他都这么说,可见满清当时什么情况!而中国人为什么在抗战那么不利的条件下,能够坚持14年获胜?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了,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 。以中国空军为例,小伙子们都是国家精英,很多生活在富裕家庭,有的还是官宦人家子弟 。牺牲的飞行员中,不乏著名官员的孩子:如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兼兵工署长俞大维的长子俞扬和,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的儿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长子顾德昌,时任军令部次长、陕西省主席熊斌的儿子熊安仁等等 。最有名的就是翁心翰 。翁心翰是时任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部部长、后任行政院院长翁文灏的次子 。抗战飞行员平均牺牲年龄不足23岁,而且由于空军实力衰弱,任何一次起飞作战都是极为危险的,很有可能不能活着回来 。为什么这些小伙子义无反顾?他们家里有钱有势,完全可以学习八旗子弟一样吃喝嫖赌,享受生活,为什么要去冒着巨大的危险拼命?因为他们明白国家是人民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为了国家和民族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拼命!试问,满清时期,国家根本就是皇帝老子的,和老百姓有鸡毛关系?老百姓为什么要为皇帝去拼命?为什么要去做炮灰?看看老佛爷是怎么对待义和团的?需要的时候就用一用,说他们是义民、好汉,给钱给物让他们去杀洋人;不需要的时候,立即就是暴徒、邪教,帮着洋人将义和团斩尽杀绝 。满清这种垃圾王朝,早点灭亡对国家民族都有很大好处!有趣的是,很多人以为清朝灭亡之后,大牢里面的犯人肯定就被放走了,因为朝廷都没了,狱卒肯定也就全部不干了,因为没人发饷钱,自然就不干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众所周知,清朝灭亡是和平度过的,所以说朝廷下面的部门还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而已,监狱自然也都是正常运作的 。这些犯人当然是不能浑水摸鱼出狱的,新政府出现之后,自然是要对以前的犯人重新审理的,对于一些罪名小的,也是可以提前释放的,这样还能拉拢人心 。只要不是重罪,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的刑罚,如果是有人罪名很小,并且还主动立功,那就是可以释放的 。还有一类人是直接释放的,这类人便是革命党,在那段历史中有不少革命党都因为闹革命的原因被清朝衙门给逮捕了,既然革命已经成功,这些人自然是要被释放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汪精卫因为刺杀摄政王载沣,被判了一个终身监禁,后来他也被释放了 。同时民国政府还专门推行了《监狱》规则,比如一些符合假释的犯人,只要合情合理就允许被假释,第一个被假释的罪犯名为贾万和 。总之简单的说,清朝灭亡之后,那些官吏依然是干以前的工作,只不过换了衣服,换了头衔,犯人们也都是要全部重新审理的 。犯人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减轻了刑罚,当然除了一些十恶不赦的犯人,这些犯人都是犯下了重罪的,并不能因为改朝换代就免于刑罚,这种人该关就关,该杀就杀,秉公处理是肯定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谢谢邀请!为什么说清朝一定程度上是被自己的士兵推翻的?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使清政府内外交加,洋务运动的实行,更推动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军事训练,编制和训练新式陆海军,但在组建招募中,有很多资产阶级革命派志士也进入其中,不乏有进步知识分子也入其列,亦或康,梁等维新派人士成立的“强学会”政治团体组织成员 。由于这些人的头脑敏感,分柝事物清楚,认识事物独到,辨解能力强,很快会得到认同,提拔为骨干,在新军中站稳了脚步,而他们在新军的加入,大多还是以传播革命为主,暗中宣传革命活动,联络革命力量 。随着“兴中会”会员的渗入,“同盟会”会员的增加,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影响,更触动了新军中进步青年和尚在觉醒中的人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主共和的观念让很多新军士兵得到了认可和支持,“同盟会”会员遍及全国各地武装体系,民主共和的观念曰益深得人心,星星之火,已在全国各地准备点燃,敲响子夜钟声的棒槌正准备落下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起义的胜利,促使了全国十多个省先后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宣告结束 。所以,也可以说,清朝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自己的士兵推翻的 。太平天国消灭了清朝的八旗军主力,促成了汉人军事贵族的崛起 。随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地方督抚们掌握了经济实力 。后来,在东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了 。地方割据之势己成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乘势而起,他们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等于自废授官权,从此,知识分子与清廷离心离德 。满清编练新军共十四镇20万人,最精锐的北洋军就占六镇8万人,只听命于袁世凯 。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原籍,彻底的将袁世凯推向对立面 。没有议会,没有责任内阁的君主立宪,让立宪派非常失望 。因此,清廷将中国的几股势力都得罪了个遍,只待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它就会被推翻 。这个问题从逻辑上来说要分为两个层面分析,否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一是从中国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来分析 。二是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清政府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的作用结果来分析 。或许这个才是关键问题,因为清朝所处的外部环境相比于其他各个朝代来说,太特殊了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层面 。从历朝历代的更替来说,好像清政府的垮台是一种历史“必然”,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朝代的垮台很正常,另一个朝代的建立也是必然的 。按照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来看,一个朝代的衰落来自于统治集团的腐朽,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然后推翻了这个朝代 。这种逻辑是对的,因为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啊,你敢说哪个王朝不是 。到了清朝这边,用这种逻辑去套“答案”基本上也是可取的 。统治者不断的剥削,压迫 。尤其是清朝还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即使实现了部分的满汉融合,实际上满清政府对汉族还是根本上存在着隔离倾向 。民族不能和谐,政权必然不稳定 。这一点可能是清朝存在的重大缺陷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分析清军战斗力的问题 。比如清军自康熙王朝以来,战争少了,当年的八旗劲旅变成了老爷兵 。当然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军队建设体制问题,实际上确实也是清王朝在后期对内对外战争中战败的一个技术原因吧,这是不可否认的 。要仔细分析这个侧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在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之前清政府的统治情况 。实际上,清政府在这个时期还是治理有效的 。至少当时就整体来看,这个国家经济体量大,疆域广阔,政府政权完整有效,还是所处地区的文明中心,这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清朝简直是妥妥的世界大国,强国 。当然所谓的阶级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严峻,统治集团腐化这些问题和其他朝代一样,没有多大区别 。要说根本原因吧,或许就在于一种隔绝世界的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中国但凡在经济上或者政治,军事上辉煌的朝代都是对外交流很发达的朝代 。西汉,隋唐,宋(经济上),明朝,哪个不是,没有例外 。而清朝确不是这样,最后被推翻也就是很正常的逻辑了 。所以我们稍微总结一下 。清朝的灭亡源于内部统治集团的政策偏差,也就是没有处理好军队建设,民族交融,对外交流,体制建设,社会矛盾的缓解等等 。好吧,其实我也说了废话,这些不是大多数朝代的问题所在嘛 。那就看看另外一个层面 。清朝被推翻更重要的角度来源于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内部反应结果 。我们可以先做这么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没有清政府如此的惨败,那么它的统治是否可以再延续一段时间呢?我的答案是可以的 。说起这个问题角度就要放大,放深一点 。大家也经常会遇见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灾难是清政府造成的 。实际上是,怎么不是,这是事实 。但实际上也不是 。我们可以想想 。一艘航行在大海深处的大船,引领着航行的方向和海水的潮流 。但是突然间海潮反生了改变,不再是顺风而是逆风时,这艘大船怎么办 。有这么一种选择,继续引领潮流,但是越来越困难,最终沉没大海 。另外一种就是掉头,但是问题来了,风速太快,船太大,无法及时掉头 。在掉头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太多的部门,转变方向需要足够的时间 。但是风潮不给你这样的时间 。很显然,中国就是这艘大船,世界潮流就是这么任性 。这也就是我本人认为为啥不能像日本一样转型成功的根源所在 。所以,清朝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之中 。在面对世界潮流大趋势之时,清朝统治集团刚开始不想搭理它,还在保持原有的前进方向 。等到真的发现自己的方向错误的时候呢,发现自己已经来不及了,历史没有给清朝挽救自己留下太多时间 。因为这时这艘大船已经被海浪侵蚀了太多肌肉,内部的机制,制度已经被破坏了,海水也进入了,而本身的肌肉也老化腐朽了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把这艘大船掉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走向大海死亡的边缘 。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对近代这段历史很了解,可以举大量例子 。我们就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清朝灭亡的根源在于自身的泥泞不堪与世界潮流的冲击,使得其不想,最后不能改变自我发展趋势,最终被淘汰了 。至于如何避免被推翻这个问题其实从原因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 。但实际上这个答案已经太晚了 。清朝要能生存的根本在于除了将自己的内部矛盾和制度解决以外,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转型的战略方法,顺应潮流,自我发展 。这是唯一,也是最难的道路,因为弄不好也是一条死路 。从武昌起义到宣统退位,中间有四个月的混乱期 。因此在清朝灭亡的前后,官员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宣统退位之前,由于清政府在理论上还没有完蛋,因此各省督抚一级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清朝将会完蛋 。多有为清室殉国的情况 。在面对起义军或者新军冲击时,清朝省级官员自尽或拒降被杀的有十二人 。按照自杀和被杀的时间排序:1911年10月24日:西安起义军攻占满城,西安将军文瑞、西安副都统承燕、克蒙额三人自尽身亡 。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太原,山西巡抚陆钟琦被杀 。(陆钟琦是高晓松外婆的爷爷)1911年10月31日,江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南昌,江西巡抚冯汝骙自尽 。1911年11月8日,江苏新军第九镇于秣陵关誓师起义,控制镇江,京口副都统载穆在交接完缴械手续后,回家自尽 。(载穆是胤禵的五世孙)1911年11月9日,福州起义军攻占满城,福州将军朴寿、闽浙总督松寿二人自尽 。1911年11月27日,入川平定保路运动的湖北新军在资中起义,四川总督端方被处斩 。1911年12年10日,湖北起义军围攻荆州的八旗兵,荆州左翼副都统恒龄自尽 。1911年12月22日,成都军政府抓获前四川总督赵尔丰,将其处斩 。1912年1月8日,伊犁起义军攻占惠远城,伊犁将军志锐拒降,被处斩 。除了以上这些,一些低级别的汉人官员也有自杀的 。比如甘肃提法使张义,他恰好在辛亥革命期间调任四川,经过乾州时,碰上的了新军起义,惊恐之中,张义投井自尽;最可悲的是一个叫杨立潮的知县 。当时他已经有六十多岁了,辛亥革命时刚刚调任华县知县不久 。这个很博学,但却一脑子忠君爱国思想的人 。先是在革命之后,逃到甘露寺避祸 。后来听闻大清灭亡后,多次想要自尽成仁,但每一次都身旁人所救 。直到有一天,他在没人的时候终于上吊自杀了 。准确的说,这些人自杀或被杀时,清朝还没有正式灭亡,不过也差不多了 。通过对这些殉国者的分析可以发现,督抚一级的十二人中,有九位都是满人 。而那三位被杀或自杀的汉人督抚,陆钟琦和冯汝骙是由于山西和江西起义较早,清朝灭亡态势未显,有害怕朝廷追究,畏罪自杀的嫌疑(高晓松说陆钟琦是死于乱军之中) 。而在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反正,并在革命党的拥立下出任都督后,各省的汉人督抚就开始纷纷效法,或主动反正,或被动配合,而不再是畏罪潜逃或自杀了 。至于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是因为在保路运动时手染鲜血过多,所以被人民处斩了,死的活该 。等到清朝正式灭亡之后,满人混吃等死,乞求袁世凯保他们的一条活命 。至于汉人官员,大致分成了五派 。首先是三派推翻清政府的汉人官员:第一派:北洋新军系统 。这一派以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为首,是当时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但从收复汉口、汉阳之后就不再忠于清朝 。是清朝灭亡的最大收益群体 。第二派:清朝旧军系统 。这一派以张勋和姜桂题为代表 。他们手握重兵,对革命党仇视,但在是否维护清帝权威这方面,属于墙头草见风倒,与北洋新军共进退 。第三派:清朝的文官派 。这一派以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苏巡抚程德金等人为首 。他们对满人的政策十分不满,辛亥革命后,属于主动附和革命 。以上三派都是实权派,要么手握重兵,要么控制了各级衙门,有很高的威望 。清朝被推翻之后,他们大多数都混的还可以 。哪怕是不当官了,在民国依然是绅士名流,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比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巡抚程德全,他属于立宪派代表 。他一开始是想维护清王朝的,但无奈载沣这些人,实在是无可救药,程德全只得另谋生路,与革命党展开合作,还被革命党推举为江苏都督,继而宣布江苏独立,脱离了清朝 。二次革命后,国内政局换乱,程德全对政局深感无能为力,便脱离政坛,终日吃斋诵佛 。后来还在常州剃头出家,于1930年去世 。(安葬于苏州寒山寺)除了以上三派官员之外,原本作为清朝统治机器一部分,即各省咨议局,也是推倒清朝的巨大推手 。这些人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更有甚者,很多人直接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为清廷殉国的几乎没有,选择跟革命党合作的却大有人在 。比如著名的张謇,他作为清朝的状元,主动倒清,据称是退位诏书的起草者 。后来对政治失望,开始投身实业和教育,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长远的贡献 。还有著名的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他也是科举出生,考取过进士,当过翰林院编修 。但是他对腐朽的清朝恨之入骨,因此早早的就加入了同盟会,参与倒清事业 。清朝覆灭之后,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后来还坐过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以上三派推倒清朝的官员之外,另外还有两派群体 。分别是拥护清室的遗老遗少派,明哲保身的混吃等死派 。先说遗老遗少派,这些人以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为代表 。他们的理念是抱残守缺,混沌度日,整天就盘算着推倒民国,拥立宣统重新复位 。比如说王士珍,他虽然是北洋系的元老之一,但是他只效忠于清朝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后,他就不愿意北洋系的老哥们混了 。后来张勋复辟时,王士珍还是带路党,主动授意给九门都督打开北京九门,放辫子军进城 。等到复辟失败之后,王士珍屁事没有,居然还当了国务总理 。后来虽然隐退了,但只要是军阀混战,比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都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居中调停,面子大的不得了 。甚至于北伐军占领北京后,王士珍还是各方实势力都拉拢的对象 。真可谓是哪朝哪代都是爷……王士珍命好,他刚好死在溥仪投日之前 。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而那些跟王士珍抱着同样想法,却晚死了几年的遗老遗少,就没有那么好命了 。比如说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的五个败类:郑孝胥、罗振玉、臧式毅、熙洽和张景惠,这里面除了张景惠是纯粹的墙头草之外,其余四个全是整天做着恢复大清美梦的老顽固 。他们在民国混的其实还可以,但就是脑子缺根弦 。整天就想着借助外部势力,比如日本人的势力,恢复大清的江山 。然再借助其它列强力量的,跟日本抗衡 。接着再周转于各个列强之间,发展势力,最后进兵中原,推倒民国,恢复大清在中国的统治 。于是日本人一忽悠,他们就全上了贼船 。结果后来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后才发现被日本人给坑了 。原来日本人是打算搞共和制,他们拥立的溥仪去东北,不是皇帝,而是元首 。这四个遗老遗少跟日本人好说歹说之后,日本方面才同意让溥仪登基称帝 。然而登基之后,实际操控者仍然还是日本人 。包括溥仪在内,这四个卖国贼都是有名无实的傀儡 。五人之中的罗振玉和熙洽羞愧难当,惶惶不可终日,自知犯了卖国的大罪 。后来罗振玉和郑孝胥早死,逃过了后来人民对他们的审判,而臧士毅、熙洽这两个卖国的遗老遗少则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了他们身为卖国贼应有的惩罚!(张景惠这个墙头草也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除了这几个败类之外,还有比他们更败类的存在 。比如前清陆军大臣铁良、末代恭亲王溥伟等人 。他们的可恶在于,明知道勾结日本是卖国,却还义无反顾的跟日本合作,终日就在盘算怎么恢复大清 。比如说铁良,他在清朝灭亡后,就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以“遗老”身份在青岛、大连、天津等地,积极参与清帝复辟活动,后来参与了日本人挟持溥仪到东北的计划,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而溥伟这个人,比铁良还渣 。他在光绪皇帝死后本来很有希望继位,结果没能如愿,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清朝灭亡后,溥伟就一直勾结日本人,在东北搞满蒙独立运动,妄图将满蒙从中国分离,后来被北洋政府镇压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之所以会去东北,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诱导溥伟,别有用心的安排他在沈阳祭陵 。溥仪害怕日本人选定溥伟,就不顾长辈的劝解,跑去了东北 。等到溥仪继位后,他就对溥伟各种打压,既不给他官做,也不给他钱花,就把他晾着 。最后溥伟憋屈的死在了一个旅馆里 。最后就是明哲保身型的官员了 。这些人中既有汉族官员,也有满人官员,还有宗室成员 。以前清湖广总督瑞澄、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溥仪的叔叔载涛为代表 。他们既不给民国政府效力,也不从事复辟大清的事业,有的老老实实活完下半生,有的活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为建设民主共和的国家而奋斗 。先说瑞澄和张彪,他们两人在武昌起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对镇压革命党很卖力 。后来瑞澄因为清廷要治他弃城而逃的罪,他就乘坐海军的军舰逃到了上海,后来又逃到了日本 。一直到清帝退位后,才返回上海,后来病死于上海 。张彪则是在清帝退位后,卸职东渡日本 。后来民国建立之后,回国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 。再之后隐居于天津,并在天津日租界地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北上和谈时,他就是住在张彪的府上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张彪邀请溥仪和婉蓉到自己府上暂住 。每日清晨,他都要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的“事君”之道 。后来张彪病死于天津,黎元洪在给张彪送终时,哭的稀里哗啦 。再说溥仪的叔叔,有涛贝勒之称的载涛 。他是溥仪的七叔,属于近支皇族 。清朝灭亡后,载涛基本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 。溥仪在东北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载涛明确表示不躺溥仪那个浑水 。溥仪就派人跟他说,你都破产了(载涛因为经营不善,清朝灭亡不久后就破产了,曾经还在德胜门外面摆过地摊),还是来东北跟我混吧,被载涛当即拒绝 。并且载涛还回信给溥仪,说我不跟日本人干事,愿意你也不要给日本人作数 。如果你继续做卖国贼,我就跟你断绝来往 。后来日本人占了北平后,让大汉奸王揖唐专门去请他出山合作,也被他拒绝了,载涛很坦白的说,求你们放过我吧,您那豪华的小轿车我可坐不起,我自己的小破自行车骑惯了,比较舒适自在 。然后就继续做自己的小本买卖,不掺和政治上的事 。说实话,以载涛的身份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挺不容易的 。总的来说,清朝灭亡后的官员结局,要按时间线和官员的职务来划分 。如果是手握实权,尤其是军权的官员,大多数都在民国混的顺风顺水 。如果是闲差,那基本上就没人搭理了 。脸皮稍微厚一点的,会巴结民国的官员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脸皮薄的就退出政坛,选择隐居生活 。因此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民国建立后,前清的汉人官员只要不是刻意与民国对抗,大多都能安度晚年 。甚至很多官员改头换脸,直接就当上了民国的高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11条回答 。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早就被列强瓜分光了 。我们可以看一看满清灭亡时候的情况如何?第一,台湾没了 。第二,外蒙古没了 。第三,内蒙古没了一半 。第四,西藏在英国扶持下基本独立 。第五,东北北部被沙俄控制,南部被日本控制,两国稀里哗啦在东北打仗,满清吓得自称中立 。第六,西北出现回族割据势力,宁夏、青海、甘肃都出现了穆斯林军阀,盘踞一方,稍后就形成了国中之国,西北三马 。第七,新疆不稳,地方分裂势力成燎原之势同沙俄勾结,很多地方实际上还是伯克自知 。第八,法国人渗透云南、广西 ,英国人渗透广东,德国人占据山东等等 。全国到处都是洋人的租界,以长江为例,从东面出海口上海,到上游的重庆,沿江到处都是洋人的地盘,洋人军舰肆无忌惮乱窜 。可以说,满清能够相对能够控制的地区,大体就是长城以内的地区 。那么,满清如果不垮台,能够抵抗列强入侵吗?事实证明,绝无可能 。就军事力量来说,满清可以控制的就是北洋六镇的新军,大约7万人 。且不谈战斗力如何,这区区7万人能够对付得了哪个列强?要知道,仅仅日俄战争,日本出兵40万,沙俄出兵50万 。就经济上,满清还没灭亡,财政就已经崩溃了 。1909年满清没有打仗,当年财政收入30122万两,财政支出却高达36787万两,财政赤字为惊人的6665万两 。当时连政府日常的运转也难以维持,更别说军费了 。一旦和列强开战,立即需要巨额经费 。如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立即将1911年军费设定为13700余万两 。客观来说,这还是少的 。以满清的经济来说,根本就无法维持战争 。就民心上来说,到1909年没有老百姓还把满清放在眼里 。由于满清皇帝两次被洋鬼子从北京打走,第一次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第二次连紫禁城都被占了,还大阅兵,丢脸到这种地步,哪里还有丝毫威信 。加上满清将洋人的压力转嫁给人民,老百姓苦不堪言 。所谓永不加赋的田税,庚子之前的不超过3000万两,1909年达到4396万两房捐、猪捐、肉捐、鱼捐、米捐等地方杂捐,本来是无足轻重的,现在因想尽方法弄老百姓的钱,竟然达到占到该年总岁入的8%以上,非常近人 。人民无法生活,被迫起来斗争 。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短短10年内,大规模民变就有多达1300余起,“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并且愈演愈烈 。所以,到了1911年,几乎全国都反了,满清从内部直接崩溃 。这样一个政权,你认为他能守得住国土?试问,如果日寇在甲午战争期间就可以占领山东、辽东,逼近北京,到了此时日寇已经成为世界列强,可以击败沙俄,满清又靠什么去挡住日寇的入侵?当时溥仪的心腹谋士郑孝胥都认为,满清已经无能力控制国家,应该让国际共管,也就是各国建立一个联合托管政府,帮助满清来管理行政,以及镇压民变 。郑孝胥可是溥仪最信任的顶级军师,连他都这么说,可见满清当时什么情况!而中国人为什么在抗战那么不利的条件下,能够坚持14年获胜?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了,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 。以中国空军为例,小伙子们都是国家精英,很多生活在富裕家庭,有的还是官宦人家子弟 。牺牲的飞行员中,不乏著名官员的孩子:如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兼兵工署长俞大维的长子俞扬和,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的儿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长子顾德昌,时任军令部次长、陕西省主席熊斌的儿子熊安仁等等 。最有名的就是翁心翰 。翁心翰是时任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部部长、后任行政院院长翁文灏的次子 。抗战飞行员平均牺牲年龄不足23岁,而且由于空军实力衰弱,任何一次起飞作战都是极为危险的,很有可能不能活着回来 。为什么这些小伙子义无反顾?他们家里有钱有势,完全可以学习八旗子弟一样吃喝嫖赌,享受生活,为什么要去冒着巨大的危险拼命?因为他们明白国家是人民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为了国家和民族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拼命!试问,满清时期,国家根本就是皇帝老子的,和老百姓有鸡毛关系?老百姓为什么要为皇帝去拼命?为什么要去做炮灰?看看老佛爷是怎么对待义和团的?需要的时候就用一用,说他们是义民、好汉,给钱给物让他们去杀洋人;不需要的时候,立即就是暴徒、邪教,帮着洋人将义和团斩尽杀绝 。满清这种垃圾王朝,早点灭亡对国家民族都有很大好处!有趣的是,很多人以为清朝灭亡之后,大牢里面的犯人肯定就被放走了,因为朝廷都没了,狱卒肯定也就全部不干了,因为没人发饷钱,自然就不干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众所周知,清朝灭亡是和平度过的,所以说朝廷下面的部门还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而已,监狱自然也都是正常运作的 。这些犯人当然是不能浑水摸鱼出狱的,新政府出现之后,自然是要对以前的犯人重新审理的,对于一些罪名小的,也是可以提前释放的,这样还能拉拢人心 。只要不是重罪,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的刑罚,如果是有人罪名很小,并且还主动立功,那就是可以释放的 。还有一类人是直接释放的,这类人便是革命党,在那段历史中有不少革命党都因为闹革命的原因被清朝衙门给逮捕了,既然革命已经成功,这些人自然是要被释放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汪精卫因为刺杀摄政王载沣,被判了一个终身监禁,后来他也被释放了 。同时民国政府还专门推行了《监狱》规则,比如一些符合假释的犯人,只要合情合理就允许被假释,第一个被假释的罪犯名为贾万和 。总之简单的说,清朝灭亡之后,那些官吏依然是干以前的工作,只不过换了衣服,换了头衔,犯人们也都是要全部重新审理的 。犯人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减轻了刑罚,当然除了一些十恶不赦的犯人,这些犯人都是犯下了重罪的,并不能因为改朝换代就免于刑罚,这种人该关就关,该杀就杀,秉公处理是肯定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谢谢邀请!为什么说清朝一定程度上是被自己的士兵推翻的?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使清政府内外交加,洋务运动的实行,更推动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军事训练,编制和训练新式陆海军,但在组建招募中,有很多资产阶级革命派志士也进入其中,不乏有进步知识分子也入其列,亦或康,梁等维新派人士成立的“强学会”政治团体组织成员 。由于这些人的头脑敏感,分柝事物清楚,认识事物独到,辨解能力强,很快会得到认同,提拔为骨干,在新军中站稳了脚步,而他们在新军的加入,大多还是以传播革命为主,暗中宣传革命活动,联络革命力量 。随着“兴中会”会员的渗入,“同盟会”会员的增加,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影响,更触动了新军中进步青年和尚在觉醒中的人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主共和的观念让很多新军士兵得到了认可和支持,“同盟会”会员遍及全国各地武装体系,民主共和的观念曰益深得人心,星星之火,已在全国各地准备点燃,敲响子夜钟声的棒槌正准备落下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起义的胜利,促使了全国十多个省先后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宣告结束 。所以,也可以说,清朝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自己的士兵推翻的 。国家也好 企业也好,都和自然状态下的人一样 存在着客观可见的生命周期,或可说就是气运 。气数好时皇帝再烂,天灾人祸再大也能挺过来,比如明朝好几次走了背字,皇帝也烂,但好在气运尚在命不该亡,所以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瓦剌鞑靼,都没有动摇明朝的根本 。而王朝气数不佳时就是辛亥那个样子了,几个小兵的临时起意而已,论蓄谋已久比不上里应外合的天理教叛乱,论影响更比不上起于西南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可居然最后却居然捅倒了一个三百年的王朝,武汉新军连同孙中山黄兴都算上,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呢?无他,清朝气运到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