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已久的地方:北京南锣鼓巷

老北京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 遗留到至今也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最富有北京风情的街巷 , 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街巷 。很多人去游玩都不知道应该去玩点什么 , 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街巷如果不去看看那才是可惜 。本期北京文化 , 带你了解北京南锣鼓巷 。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 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但是近几年 , 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 , 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 , 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其实 , 明清以来 , 这里一直是“富人区” , 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 , 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 , 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 , 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 , 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 , 是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 , 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 上写“僧王府” ,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 , 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 , 1855年晋封亲王 。他能征善战 , 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 , 大败英法联军 。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 , 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 。1865年5月 , 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 。死后 , 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 , 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 , 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 , 伯王曾任御前大臣 , 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 , 教光绪骑射 。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 , 前门在炒豆胡同 , 后门在板厂胡同 , 纵跨两个胡同 。王府分中、东、西三路 , 各有四进 。其中东路除正院外 , 还有东院四进 , 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
民国后 , 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 , 被分成了许多院落 。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 , 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 , 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
炒豆胡同西口 , 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 , 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 。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 , 在清朝是不多见的 。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 。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 , 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
鼓巷概述: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 ,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 。元代 ,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 。明代属昭回靖恭坊 。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 。民国时期属内五区 。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 , 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 呈“鱼骨状” , 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 , 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 , 所以又称蜈蚣街 。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 , 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 。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 , 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 。
【由来已久的地方:北京南锣鼓巷】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 , 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 , 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 , 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 。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 , 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以南锣鼓巷为界 , 东面是“昭回坊” , 西边是“靖恭坊” , 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