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交流,中德合作交流的实例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德合作交流的实例
  • 2,什么是中德文化交流
1,中德合作交流的实例西门子电器,大众汽车
中德交流,中德合作交流的实例


2,什么是中德文化交流公元14世纪初,也就是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漫游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诸国且出版了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之后不久,德国的一个名叫阿尔诺德(Bruder Amold)的天主教神甫来到元大都布道,成了到目前为止有史可考的第一个踏上中国国土的德国人 。实际上,直到10多年后的1477年,《马可·波罗游记》才第一次被译成中古高地德语在德国出版,取书名为《高贵的骑士和旅行家马可·波罗》,开始使“中国”为更多的德国人所知 。16世纪末叶,欧洲各国又出版了一本以西班牙耶稣会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Juan Gonzalez de Men~doza)的具体报告为基础写成的有关中国的著作(1589年出版德文版,书名为《对强大的、至今仍不为人所熟悉的中华帝国的新鲜简明、确切真实的描述》),书中较为翔实地介绍了中国的社会、风习和文化 。早期来华的传教士们大多知识渊博且精通汉语,在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向欧洲介绍当时的中国 。由于主观的和客观的一些原因,传教士们对当时中国的介绍,明显地带有某些理想主义色彩:君主英明、智慧,国家昌盛、繁荣,社会安定、祥和,人民理智、幸福 。正是这种理想化的介绍,使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格外关注起来,从而生发了接触中国、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 。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中德之间直接的文化交流可以说很少很少 。中国文化影响到德国,其媒介主要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据史书记载,13世纪后半叶,意大利人已经掌握了造纸术并在自己国内创办了第一家造纸厂 。从此以后,意大利造纸业迅速发展,14世纪时已经成为欧洲各国纸张使用的主要供应国 。14世纪末叶,随着雕版印刷的传人,欧洲诸国,特别是德国对纸的需求量急剧增大 。1391年,在德国东南部的商业文化名城纽伦堡,伴随着雕版印刷的兴起,建起了一家造纸厂 。到了15世纪,德国的造纸业已经相当发达,造纸之法于是便以德国为中心向东西传递 。15世纪末,波兰有了造纸厂,奥地利的维也纳也开始自己造纸 。雕版印刷是13世纪伴随着蒙古势力的扩张,以波斯为中介传人欧洲的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雕版印刷开始时主要是用来印制纸牌;纸牌游戏的风行,又促进了造纸和印刷业的发展 。除纸牌外,人们也用雕版印制宗教像,到后来才开始印制书 。意大利、德国、荷兰先后成为欧洲雕版印刷最早的基地 。15世纪中叶,德国还首先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了第一部拉丁文版《圣经》 。印刷术的传人与发展,使得当时文化极为落后的欧洲逐渐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写字的状况,从而使文化从教堂走向了民间 。【中德交流,中德合作交流的实例】
中德交流,中德合作交流的实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