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则原文中能反映儒家待人处事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初三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原文:《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中能反映儒家待人处事的句子是】
3,论语十则的最后四则找三个成语并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举一反三
4,论语十则全文翻译第一则:学习方法第二则:为人处事第三则:学习方法第四则:学习与思考关系第五则:学习态度第六则:学习态度第七则:学习态度第八则:怎样做人第九则:怎样做人第十则:怎样做人各则注解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乐”之解释成语通假字活用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作者简介 孔子简介孔子家世孔子生平关于四书五经教案示例简介第一则:学习方法第二则:为人处事第三则:学习方法第四则:学习与思考关系第五则:学习态度第六则:学习态度第七则:学习态度第八则:怎样做人第九则:怎样做人第十则:怎样做人各则注解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乐”之解释成语通假字活用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作者简介孔子简介 孔子家世 孔子生平关于四书五经教案示例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读音:《论语》论(lún)语十则内容结构: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编辑本段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曾子像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真诚、诚实(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 。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温故知新(成语):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与思考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重点字词解释: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 。本意:危险 。本段理解读书学习,“学”与“思”缺一不可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诲女知之乎!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2、诲女知之乎!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3、诲女知之乎!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4、诲,女知之乎?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5、诲女,知之乎?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6、诲女,知之乎?7、诲女知之乎!(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8、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贤:德才兼备的人焉:语气词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词解释: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词语解释: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仁: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编辑本段第九则:怎样做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编辑本段第十则:怎样做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 。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编辑本段各则注解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 。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编辑本段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录、释、理、添、删、缩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 。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 。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 。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编辑本段“乐”之解释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 。《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 。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 。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 。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 。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 。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 。下一字音洛 。“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 。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 。(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 。(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编辑本段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编辑本段通假字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女 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 “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 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编辑本段活用现象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1、知:(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2)明白(诲女知之乎)(3)同“智”,智慧(是知也)2、而:(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3、之:(1)代词(2)助词(3)语气词编辑本段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5,陶潜 字元亮 少怀高尚 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年轻时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凭任自己的体会,不受拘束,被相邻所尊重 。曾在《五柳先生传》说:“(五柳先生,陶潜)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他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 。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 。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1尝 曾经或 有时羁 拘束,束缚辍 停止2(1)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2)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知识渊博又善长写作3运用了对比,将所看到陶先生的生活与《五柳先生传》的描写做比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样更为突出五柳先生的高洁与对简朴生活的热爱1、译文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 。被乡邻所看重 。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有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的释然感受 。有时如果没酒,(陶渊明)也可以不停地吟诵 。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琴上也没有弦 。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2、原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 。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扩展资料:一、赏析东晋时期的陶潜(陶渊明)在中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外表恬淡静穆,诗文充满田园气息 。陶渊明少年时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令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他退隐归耕的道路 。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二、出处《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陶潜颖脱不羁
推荐阅读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 氓原文及翻译,高中文言文氓翻译
- 卖炭翁译文,卖炭翁原文
- 世间最美的情诗 情诗短句 最美
- 造梦西游奎木狼怎么样,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原文
- 原文传递,什么是原文传递服务
- 河南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是本科吗
- 论语十则翻译,论语十则的抒情文怎么写
- 沁园春雪 原文,以诗译诗沁园春雪
-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赤壁赋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