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呜戏云中什么意思,云中谁寄锦书来( 二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人做到了?我们也能做到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是儒家的人生境界,更是道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总的来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文化的人生境界 。这句话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当时,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岳阳,勤于地方政事,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把岳阳治理的政通人和,并重修了岳阳楼 。要知道,滕子京是带着一腔委屈来到巴陵郡的 。
原来他是一个镇守边关的将领,是范仲淹手下的一个爱将 。滕子京曾经动用公款犒劳三军,结果被人告状,被贬到巴陵郡 。按理说,对滕子京来说,这是悲,但他没有受到个人遭遇的影响,在巴陵郡做出了一番事业 。在岳阳楼建好之后,他写信请自己的老上级范仲淹写一篇序 。而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却写下了《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 。
在岳阳楼记的最后,范仲淹充满豪情与深情地写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说滕子京和天下的仁人志士一样,做到了两种境界 。
第一种是心灵上的坦然与淡然,不会因为个人的财富和权力的增加而感到高兴,也不会因为个人利益受到了损失,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感到灰心丧气 。在人生的喜乐与忧愁中间,始终保持一种淡然的心态,这就像明人所说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也像王维所说的那样,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一个具有极高人生境界的人,总是安然淡然坦然 。第二种是儒家的忧国忧民的心态 。儒家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范仲淹是一个标准的儒家人物,他认为滕子京也是,他们身上,都有而且是应该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态,更应该有心怀天下苍生的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
这种精神,来自于孔子,来自于孟子,来自于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者 。范仲淹是,滕子京也是 。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精神,同时还来自于道家的精神,特别是庄子的人生精神 。庄子是崇尚人生逍遥的境界的 。而人生逍遥的前提是,摆脱一切外物的限制,人最好能够驾驭物,而不是被物所奴役所驾驭 。庄子把这种理想的状态称之为“物物而不物于物” 。
庄子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庄子认为,人一出生就是一个悲剧,因为人的身体注定是不自由的,他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叫做有所待 。在庄子看来,所有有所待的东西,都是不自由的 。在逍遥游中,庄子说大鹏能够抟扶摇直上九千里,但是没有风,大鹏也无法飞翔 。仙人列子可以在天上飞15天,而15天后,他也得下来 。所以人生的自由,就要无所待 。
而无所待,就是要摆脱物质和心灵的限制 。按照王小波的说法,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挨捶的过程,这不可避免 。但是这样我们的人生如何才能获得自由呢?庄子说要做到心斋和坐忘就可以了 。这不是练气功,这是锤炼我们的精神境界 。这种境界,其实就是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如果你能忘记人生的喜,忘记人生的忧,从了喜乐忧愁不入于心,那么还有什么能让你心醉神迷呢?还有什么能让你忧戚交加呢?在中国的古人之中,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不多,但还是有的 。
庄子当然算是一个 。以庄子的大才,在战国时期做个诸侯国的大官没有问题,但是他宁愿做在污水中自由爬行的乌龟,他穷困潦倒,但是他认为,人真正的贫穷不是这个,而是精神上的贫穷 。孔子的弟子颜回也可以算,他一箪食一瓢饮,居住于陋巷之中,从来不改其乐 。范仲淹当然也是 。他是北宋知识分子的领袖,他在政治上经历过多次失败,但仍然坚守初心,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