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有鲈鱼吗 鲈鱼产自哪里】
太湖的鲈鱼最为出名,西晋时江苏吴江人张翰在洛阳为官,秋风挂起来的时候,他想起家乡人正在享受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就对朋友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这是辞职信的堂皇说法,后世有人猜测当时西晋政局叵测,张翰是以思念家乡为借口匆匆远离是非之地 。果然,之后就是“八王之乱”,权贵内斗,部族冲突接踵而来,中原地区动荡了好些年 。
这故事不仅关乎美食与乡愁,让人印象如此深刻的还在于张翰这样的人毕竟寥寥可数,更多的古代文人学者都在科举、出仕的路途上奔波,难得如此洒脱 。张翰的这番举动让“莼鲈之思”成为思乡的典故,后来还有好事者冒名做了一首《秋风歌》: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
张翰的家乡吴江因为源出太湖的吴淞江得名,这在元代以前是一条长约二十里的大河,东注大海,自张翰以后吴江又以出产鲈鱼闻名史册 。后来南朝人范晔写的《后汉书·左慈传》记载汉末有个叫左慈的道士精通魔术手法,据说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时说“今日群贤毕至,山珍海味大致齐备,可惜少了吴国淞江中的鲈鱼做的鱼末子” 。左慈说这好办,他要人拿来一只铜盘装满水,用竹竿安上了鱼饵在盘中垂钓,一会儿竟然钓出一条鲈鱼,让众人惊讶不已 。曹操说一条鱼不够,左慈就又下饵钓鱼又钓出一条,都有三尺多长,活蹦乱跳,曹操亲自上前去把它做成鱼末子,赐给宴席上的每个人吃 。这显然是南北朝时新出现的传说故事,对淞江鲈鱼的推崇应该是从《世说新语》记载张翰的言论才开始的 。
淞江鲈鱼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孵化,在淡水中生长育肥的降海洄游型鱼类,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然后溯黄浦江洄游到松江中,以鱼、虾等为食,有的可以长大半米长,此时味美而肉紧,最为好吃 。其身呈纺锤形,口阔鳞细,头大而扁,看似有四鳃(实乃两鳃),所以后世也称作“四腮鲈鱼” 。《南郡记》称隋炀帝炀下江南时,吴人曾献淞江四鳃鲈,炀帝品尝后赞道:“金荠玉脍,东南佳味也”,后世也有当地官员把八九月霜降之时的小鲈鱼做成“干鲙”进献皇宫,据说霜后的鲈鱼肉白如雪,没有腥味 。
淞江鲈鱼(图片来自网络)
“张翰黄金句,风流五百年!”唐代大诗人李白熟悉鲈鱼的典故,游历四方要前往吴地的时候特别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是去名山大川修道寻仙而不是为了吃吃喝喝 。而闲雅乐天的白居易就不讳言自己的口舌爱好,“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
“莼鲈之思”的典故还传到了国外,唐代中期的日本国君嵯峨天皇模拟张志和的《渔夫词》写道:
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 。
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
对鲈鱼的推崇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这时候宋代文人士子以天下为己任、以诗文扬名声,喜欢在各地追怀名人故迹,他们不仅仅继续写诗,还开始把吴江塑造成一个“文化景点” 。北宋时,吴江县城被吴淞江分隔,水面相当宽阔,开始只能靠渡船往来,后来庆历八年(1048年)当地缙绅募款修建了木制的“长桥”,因为“形如半月,长若垂虹”,也被称作垂虹桥,桥面建有垂虹亭,后在元代时改建为62孔连拱石桥 。当时吴淞江是条大河,有诗人形容“垂虹五百步,太湖三万顷 。除却岳阳楼,天下无此景 。”
推荐阅读
- scetc,四川工程技术学院有哪些系
- 未来最有前途的职业,将来最有前途的专业职业是什么
- 就业在线,中国有多少大学生处于待就业状态
- 空调开了制冷模式只有风不冷怎么修 空调开了制冷模式只有风不冷
- 艾草包敷肚子有什么作用 艾草包热敷肚子的好处
- 所有人都适合佩戴朱砂吗 哪些人不适合佩戴朱砂
- 四级考试时间2021年6月,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明年什么时候报名如果我们学校没有考点是不是
- 折耳猫为什么要绝育?折耳猫骨骼方面有遗传病
- 最温顺的猫排名?温顺的猫有哪些
- 传奇世界羽翼和镇模主怎么开的,易中天说中华史只有37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