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柏林墙为什么会被推倒 东德政府为什么要修柏林墙


德国的柏林墙为什么会被推倒 东德政府为什么要修柏林墙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修建该墙,目的就是阻止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
东、西德的分裂二战结束后,德国本土为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国所占领 。不过,这四个国家所占领的领土面积并非平均分配,美苏两国各占约11万平方公里,英国有近10万平方公里,而法国只有4万平方公里 。
首都柏林同样被上述四国分别划区占领 。
早在二战激战正酣,德军节节胜利的1941年,丘吉尔就对苏联驻英大使提出了战后将德国予以肢解的想法 。
当时,英国本土时刻面临德军的入侵,纳粹的巴巴罗萨计划进展顺利,德军突入苏联腹地,大批苏军被歼灭 。在这么被动的情况下丘吉尔为何已经踌躇满志呢?
其实只有一条——资源 。
希特勒占领欧洲后,德国及德占区(含意大利)的工业占世界工业比达到了30%,刚好与英、苏两国的工业占比持平,而那时的美国(工业占比38%)虽然还未参战,但是已在一年前开始向英国提供战争支援(美向苏提供物资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的1943年开始),从工业对比上同盟国事实上已经处于优势,何况美国参战是早晚的事 。加上英国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扼守重要的贸易交通要道,以及重要的石油、橡胶等战争资源主要掌握在英国和苏联一方,还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丘吉尔因而有理由判断出同盟国从力量上将对德国形成碾压 。
之后的莫斯科外长会议和德黑兰会议,英美苏三国再度针对这个议题进行了协商 。不过在德国战败后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盟国内部最终放弃了肢解德国的想法,修正为“分区占领”政策,并谋求建立一个统一的能够接受盟国条件的德国政府 。
苏美英法四大国军事统帅齐聚柏林: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朱可夫、塔斯西菲
然而,很快冷战爆发,苏联与美英法之间关于解决德国问题商讨了多次,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
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而在柏林的美英法占领区(西柏林)则成为了在东德领土包围下的”飞地“ 。
柏林墙的修建东、西德双方无论从面积、人口还是经济相比,西德均占极大有优势 。在历史上,德国的西部远比东部富裕,工业和大城市也主要集中在西部 。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部的富裕自然引起人口自东向西流动 。
德国投降后至两德建立前,有1200万–1500万德国人从东欧各国被驱逐,其中大部分返回了西德 。在德国东部生活的德国人有80万人进入西部,这里面包括了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教师、艺术家、高级技工等等高素质人才 。1949年两德分别建立后,这种人员流动的趋势依然未变,至柏林墙修建前有超过270万的东德人迁移到西德 。令人忽视的是,同一时期也有一百万德国人从西部迁移到东部 。
在这种情况下,1961年8月13日,东德开始修建柏林墙,目的就是阻止东德和西德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
柏林墙共经历了四种形式:铁丝网 (1961年),加强的铁丝网 (1962–1965年),混凝土 (1965–1975年),75型边境围墙((1975–1989年) 。
下图为一位西德军人让一位与父母走散的孩童跨越铁丝网柏林墙,士兵非常警戒的看着周围,撩起铁丝网让孩童过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