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两司马是哪两个人


史学两司马是哪两个人

文章插图
史学两司马是指《史记》作者司马迁和《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这两个人 。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 , 号迂叟 , 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 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名列“元祐党人” , 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 , 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司马迁 , 字子长 , 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 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 , 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 , 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
1、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 , 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 , 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
2、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 , 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 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 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