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枕指的是


警枕指的是


古代有人用木头做成圆枕,当人们睡熟的时候,一不小心,头就很容易从圆枕上滑落下来,因此而被惊醒 , 人们称之为“警枕” 。
警枕起源很早,《礼记》里面提到有一种“疑”的用具,汉代郑玄解释为“警枕”,由此可见警枕在先秦时期便有了 。东汉末年,蔡邕还写过一篇《警枕铭》的文章 。
宋代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记》提到,司马光“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 , 乃起读书” 。足见司马光读书非常刻苦用功,直到后来做了官,仍然如饥似渴地读书 。
他生活十分简朴 , 房中除了书籍以外,只有一张板床,一条布被子和一个用圆木做成的枕头 。
他读书困倦了,就枕在这个枕头上休息一下 。因为枕头是圆的,睡觉不能安枕,稍一动d,圆枕就会滚动 , 脑袋就重重地磕在木板床上,便马上惊醒了 。这样,就不会因为睡觉时间过长而耽误了读书 。
《冷庐杂识·警枕》载:“钱武肃王用警枕,司马温公亦用警枕 。兴王贤相,勤劳正相同也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称:“镠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 , 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寐熟辄欹而寤,名曰警枕 。”
这是说吴越王钱镠,他自少年时代开始从军以后,在军中夜晚很少睡觉 。困倦到难以支持的时候,就枕着一个圆木小枕或大铜铃躺一会,睡熟后脑袋便滑落下来,于是就马上惊醒,称之为“警枕” 。他也将沙盘放在卧室内,一想起什么就马上写在沙盘上,一直到老都是如此 。
有时睡得正酣,外面来了禀报军情的人,仆人就按照他预先的吩咐抖动纸张,他就马上惊醒,立刻作出处理 。
司马光小时侯聪明好学,他常常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如别人的多,所以不管学什么,都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功夫 。他跟一些小孩子一起读书,其他小孩子读了一会儿勉强能够背诵,就一起出去玩了 。
只有司马光一个人还坐在书房里,在认认真真的读书 。而每次这个时候,司马光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直到把书背的滚瓜烂熟了才出去玩 。长大以后,司马光仍然坚持着这种勤恳用功的作法 。
曾经用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叫"警枕",因为枕头是圆的,所以人一翻身枕头就会落到地下 , "砰"的一声 , 自然会把人警醒 。因此,司马光每次在半夜里听到响声,便马上起床,点烛读书 。由于勤奋好学 , 司马光终于成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
扩展资料司马光  ,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 , 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 历来受人景仰 。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 。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 。
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独乐园 , 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 。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