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 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
扎染方法一般是把丝绸或棉布经过折叠、缝合、抽拉、捆扎等方法处理,然后用靛蓝浸染,浸染后晾干,拆去缝、捆、扎线,脱去浮色 , 由于扎结处染料难以渗透,形成白底,与着色部分相辉映,形成对比,使织物深蓝底色上呈现出美丽的白色花纹图案,色彩斑斓 , 朴素自然 , 具有机染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
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 。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 , 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 。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
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 。
扩展资料
扎染的历史:
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染织工艺,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两代便有扎染 。出土文物中,自东晋以迄唐代,均有纹缬品实物出现;文献中,如《二仪实录》称:“秦汉间有夹缬法??陈、梁间贵贱服之 。”东晋南北朝时,该染织物广泛用于妇女衣着 。
唐朝,古都长安就已十分流行 。皇室贵族、嫔妃女眷,争相选用,风靡一时 。扎染的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鹿胎缬、青碧缬、蜀缬诸花纹 。曾有蝴蝶、梅花、水仙、鱼子多种纹样 。并随“丝绸之路”远销西亚地区 。
扎染的现状:
现在有关研究单位在继承发扬民间扎染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 又吸收了国外扎染技术 , 创造了多种扎、捆、缝、叠的方法,运用多种染料和染色手法,使扎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闪射出新的光彩 。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染色方法 , 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据记载,扎结防染的绞缬绸起源于东晋 ,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 , 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 [1]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曾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什么是“扎染”?】扎染有着悠久历史 。起源于黄河流域 。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 。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 。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 。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鹿的“鹿胎缬”等 。[2]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 。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 。
推荐阅读
- 无责底薪什么意思
- 三拖船是什么船
- 煮猪手用什么材料
- 乱世倾国小说千觞讲的什么
- 骆字怎么组词
- 鸳鸯是什么饮品
- 情人的定义是什么?具体一点?
- 过年做的馒头叫什么
- 孤儿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 眼镜中间的横杠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