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帝神荀攸怎么样,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大皇帝神荀攸怎么样,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更何况荀彧做的是大汉朝的尚书令,常常见到皇帝,荀攸则是一直在曹操身边 。后秦武昭皇帝,姚苌,原大秦天王帐下龙骧将军 。荀彧死后,曹操进位魏公,第一个尚书令就是荀攸,荀攸更多是作为谋士出谋划策,并不像荀彧那样能够提出长期的治国方针,而是在战场上出谋划策 。
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暂且不论诸葛亮厉害与否,在我国古代史中有哪位大臣的祠堂是修建在君王坟前的?恐怕除了成都汉昭烈皇帝墓前的武侯祠,再也没有了吧?光凭这一点就足够说明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和卓越能力 。战略家说诸葛亮是战略家,并不是隆中对里提出的天下三分之策,因为隆中对是否真由诸葛亮自己所想,并不敢肯定,因为鲁肃在江东向孙权提出“江东对”的国策更为早一些,又有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在东吴任职,不敢排除是否诸葛瑾在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告诉过弟弟这一战略设想 。
而“江东对”提出的以东吴为根基,夺取荆州再图益州的策略与隆中对太过于相似 。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不局限于隆中对 。在刘琮接任刘表家业的时候,诸葛亮是劝刘备夺取荆州的,他向刘备指出了刘琮必保不住荆州,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此时夺取荆州真的会让刘备少奋斗至少五年,然而赤壁之战也许就不会发生,东吴的势力也许就进不了荆州 。
当刘琮投降后,刘备南逃,依旧是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的计划,虽然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重要人物,但诸葛亮对全局形势的判断也是非常准确的,深知东吴的眼光是在于荆州,而刘琦依附于刘备,东吴抗曹的目的在于保境安民,但更远的层次就是进取荆州,这是孙刘能够达成联盟的基础 。因此,孙刘联盟就不需要演义里的“舌战群儒”,因利益需求都看的明明白白,联盟是必然的结果 。
诸葛亮北伐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被冠名为穷兵黩武,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诸葛亮战略眼光独特的地方 。自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就立马恢复了孙刘两家的关系,为北伐解除东面的威胁 。而北伐的目标真的不是中原地区,五万兵力就敢打中原那就是痴人说梦,而诸葛亮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就是吃下关中陇右地区,这一点上是对“隆中对”计划失败的一个补充,既然荆州已失,那么以益州为根本,占领关中地区就显得格外重要 。
当年刘邦就是平定三秦以关中为根基才图得天下的,因此蜀汉不愿意偏安一隅,就只能走北伐这条路 。政治家这一点上的争议并不大,先主征战于外,足兵足食就能够说明诸葛亮的治国之才 。诸葛亮治蜀也是很有一套,创建《蜀科》,法为本、德为据,吏治清明;南中蛮荒地区冶炼、制盐、茶业都成为经济支柱 。内政治国,在于三国时期,诸葛亮、荀彧应该算最有能耐的人了 。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不光在于内政,还在于外交 。在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以大局为重,重新与吴国结好 。孙权称帝时,诸葛亮面临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承认不承认孙权称帝的合理性,因为蜀汉以汉立国,意图代表汉朝的正统地位,从而在政治上诋毁魏国的篡逆行为 。但孙权称帝就打破了这个局面,如果诸葛亮承认了孙权的帝位,那么就否定了蜀汉的正统性,如果不承认,又无法维护两家的关系 。
最终,诸葛亮只能委曲求全的承认了孙权的帝位,但作为条件,诸葛亮迎回了被东吴俘虏的蜀国名仕张奕,这种政治博弈中的交换,也体现了诸葛亮在外交上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如果非要失去一个东西,那就让他失去的更有价值!军事家诸葛亮虽然没有像演义里那样用兵如神,但也绝非后世诟病的那样没有一点军事才能,反而我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出类拔萃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