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使用阵法战术故事有什么,古代打仗用的神奇阵法知多少

一字长蛇阵、雁形阵、蛇形阵等阵法,大家都在影视作品中看过不少了,今天协虎想详细介绍一下一个战斗力爆棚的阵法:鸳鸯阵 。其中,在《武编》前集有关于阵法的内容中,就提到了“鸳鸯阵”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威震华夏,就是当年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大家可能会问,这个和水战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就是小哥所讲的因地制宜 。
关于三国时的行军打仗,《三国演义》中有大量如是描写:列阵之后,主将骑马上前一对一厮杀,通常是大战多少回合,要么一方负伤败阵,要么一方被刺(砍)死于马下,胜的一方掩杀过去,打败对方 。
【三国中使用阵法战术故事有什么,古代打仗用的神奇阵法知多少】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阵法?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的历史上,一个将领临阵指挥能力往往能从他排兵布阵的本领上看出来 。一字长蛇阵、雁形阵、蛇形阵等阵法,大家都在影视作品中看过不少了,今天协虎想详细介绍一下一个战斗力爆棚的阵法:鸳鸯阵 。鸳鸯阵大名如雷贯耳,为什么协虎今天要特别拿出来介绍呢?其实,关于鸳鸯阵,可能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故事,且听我慢慢说来 。
一·抗倭奇阵,从何而来说道鸳鸯阵,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必定是抗倭名将戚继光,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鸳鸯阵是由戚继光发明的 。实则不然,初创鸳鸯阵的另有其人,而戚继光只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后世熟知的那个版本 。▲唐顺之像疑似最早发明鸳鸯阵的人,应该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唐顺之 。他曾在兵部任职,后来因为私下拜会太子、触怒皇帝而被罢官 。
但当倭寇大举侵犯东南沿海时,上奏请求重新启用他的奏折达五十余封 。唐顺之因而重新出山,带领部队开始抗倭,屡屡大捷 。为了便于治军,他将许多前朝的将领奏疏、著作和自己的想法加以整合,写成《武编》10篇 。其中,在《武编》前集有关于阵法的内容中,就提到了“鸳鸯阵” 。但鉴于《武编》也有的内容是摘录和整合,“鸳鸯阵”究竟是不是唐顺之本人的创造依然存疑 。
▲《武编》中对鸳鸯阵的记载后来戚继光在调往浙江担任参将,招募训练义乌兵,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授“鸳鸯阵” 。二·鸳鸯阵的“使用说明”鸳鸯阵不同于前文提到的那些大规模的阵法,它主要应用于比较小规模的士兵作战,是一种“战术配合” 。《武编》中所提及的鸳鸯阵编制仅有五人,而戚继光改进的鸳鸯阵将两个这样的组合合在一起相互照应,形成十二人的编制单元 。
但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小而精”,让一个个编制单元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 。接下来协虎以较为完备的戚继光版鸳鸯阵为例子,进一步解释鸳鸯阵 。戚继光版本的十二人编制包括队长一人、长牌手一人、圆牌手一人、狼筅手二人、长枪手四人、镗钯手二人、伙夫一人 。其中队长在阵前指挥、两个盾牌手在队伍前面为队伍提供防护、狼筅用于干扰和压制敌人的兵器、长枪手做主要输出、镗钯手为队伍后方和侧翼进行掩护 。
▲鸳鸯阵示意图这样的一个十二人小组在作战时,又可以根据敌情和地形的不同,分为两组或三组作战,,分别被成为“两才阵”和“三才阵” 。两才阵每组都由盾牌手和长短兵器组合、三才阵则把盾牌调整到两侧进行掩护,显然是针对敌人不同的进攻方向而改变 。而除了这十二人小组以为,鸳鸯阵背后还有火铳和弓弩的火力支援,在必要的时候,镗钯手也会以镗钯作为支架,用以施放火器 。
如此一来,不管是长短兵器还是远近兵器,都充分配合 。《武编》所记载的鸳鸯阵只有一名盾牌手,也没有执短兵器的士兵 。戚继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小巧灵活的圆盾,并加强了短兵器的配置以备近身作战,同时还演练了阵型的变化,灵活性自然大大增加 。▲变为“三才阵”的鸳鸯阵三·克敌制胜、战绩光荣“鸳鸯虽小、五脏俱全”,虽然鸳鸯阵只是小编制的阵法,但发挥出来的作用却非同凡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