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透纸背是什么意思 引经据典是什么意思


力透纸背是什么意思 引经据典是什么意思


万毫齐力:
指作书时非但主毫要丝丝得力,而且要调动副毫的作用,使笔毛一无扭结地聚结运动 。这样写出的点画才力量弥满,圆健得势 。南朝梁王僧虔《笔意赞》:“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 。”
一波三折:
用笔时平捺称“波”,一波三折,指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换笔锋 。经过三折之后,笔画才波发矫健 。
明代丰坊《书诀》载:“锺繇弟子宋翼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即是记载宋翼原先写波往往犯平拖直过的毛病 。经锺繇指导,才获得正确的用笔方法 。北宋黄庭坚晚百思特网年的书法具有明显一波三折的特点 。
笔酣墨饱:
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
计白当黑:
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务需有疏密虚实,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
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凡作书,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实)处,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虚)处 。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
惠风和畅:
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 。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担(dn)夫争道:
书法典故 。意谓略甚狭窄,而又势在必争,妙在主次揖让之间,能违而不犯 。
典出唐代李肇《国史补》,谓张旭自言尝见公主与担夫在羊肠小道上争道,各不相让,但又闪避行进得法,从而领悟到书法上的结构布白,偏旁组合,应进退参差有致,张弛迎让有情 。
信手涂鸦: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 。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
【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
意在笔先: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
银钩虿(chi) 尾:
虿: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尾部上卷呈钩状,以此形容其章草书波画的遒劲状态 。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 。银钩指丁、亭、宁等字的趯笔;虿尾指乙、也等字的趯笔 。
南朝梁庾肩吾《书品》:“或因挑而还置,……是以鹰爪含利,出彼兔毫,龙管润霜,游兹虿尾 。”挑而还置,是指遇到趯笔,必先驻锋蓄力而后趯出,获得笔短意长、凝注有力的效果 。此语并非专指趯笔,西晋索靖对自己的章草书很矜持,名其笔势如“银钩虿尾” 。
【出处】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 。张芝姊孙 。曾官尚书郎、雁门太守,拜左卫将军 。善草书、八分,尤精章草,自谓“银钩虿尾” 。
天真烂漫: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
【出处】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 。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