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何时 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

郭晔旻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何时 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每逢中秋佳节 , 一场争论便会如约而至 。一方面 , 是对月饼这种“高油高糖”的食品是否有利健康的忧虑 , 另一方面 , 诸如“五仁月饼”、“鲜肉月饼”优劣的讨论亦会在社交网络占据一席之地 。不管怎样 , 大家似乎都已默认 , 中秋节原本应是吃月饼的 。这样的习惯 , 究竟是从何开始的呢?
从“饼”说起
月饼 , 不只形状与月亮相似 , 还与中国人的月圆情结有密切关系 。
古人要想吃到“月饼” , 首先得会做“饼” 。饼的原料是小麦粉 , 仅从这点看 , 先秦年间的人们大约就无福享受月饼 。这是因为中华文明在饮食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 就是“粒食”(将整粒谷物置于炊器中蒸煮后食用) 。比如 , 粟(小米)就非常适合粒食 , “膏粱(品质极好的小米)子弟”也成了富家子弟的代名词 。偏偏小麦由于种皮坚硬不适于粒食 , 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麦都被视为下等人食用的“恶食” , 问津者寡 。
大约到了秦汉时期 , 专门用于磨粉的工具——转磨的出现 , 终于可以将谷物加工成为较精细的粉末状态(“尘飞雪白”) 。这标志着面粉加工技术的成熟 。面粉的出现改变了小麦的命运 。粒食的小麦口感不佳 , 而一旦磨成面粉 , 富含蛋白的小麦却摇身一变 , 比小米更容易烹调成美味 。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何时 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


石磨
起初 , 古人将所有以面为原料制成的食品都称为“饼” 。东汉末年的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里就说:“饼 , 并也 , 溲麦使和并也 。”溲麦是以水拌面而成 , 由此可见 , 他眼中的“饼”是把麦加工成粉 , 之后加水团成饼状蒸熟后吃 。换句话说 , 汤饼就是下在汤里煮的面食 , 如汤面条、汤面片等 。无怪乎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执谋毒杀年幼的汉质帝(138-146) , 所用办法就是“进鸠加煮饼” 。
至于现代人概念里的“饼” , 或许可以追溯到东汉晚年的“胡饼” 。这是一种小麦磨成面粉后烤制(而非蒸煮)而成的食品 。它在西域称“馕” , 发音来自波斯语 。说明它最初可能是西亚的特产 , 因为丝路古道考古中也发现过古代的胡饼 。根据做法的不同 , 当时的“胡饼”分成好几种 , 其中之一为上面撒有芝麻的面饼 。照《释名》的说法 , “以胡麻著上”的“胡饼” , 因在制作时上著芝麻 , 故又可称之为芝麻饼、麻饼 。这种饼与中原地区传统的蒸饼和汤饼相比 , 味道可能更为鲜美 , 故而连堂堂大汉天子也成了它的粉丝 。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何时 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



这位天子 , 就是有名的昏君汉灵帝——诸葛亮在《出师表》里也不忘将其当作反面典型 。《后汉书》里也指责 , “灵帝好胡饼 , 京师皆食胡饼 , 后董卓拥胡兵破京师之应”;俨然是将这位天子爱胡食当作了汉室灭亡的先兆 。其实这叫“恨乌及屋” 。难道不吃胡饼 , 把天下搞得经济凋敝、仓廪空虚的汉灵帝就不是昏君了?
当然 , 从“饼”的诞生 , 到“月饼”的出现 , 仍旧有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 。北方有句俗话叫做“好吃不过饺子” 。“好吃”的当然不是那层面粉做的饺子皮 , 而是包裹其中的馅料 。正是各式各样的馅料 , 才使得以饺子为代表的中国面食散发出如此夺目的光彩 。月饼自然也不例外 。大约在魏晋南北朝年间 , 古人开始在圆饼中加入馅料 , 比如干枣、核桃仁等 。到了宋代 , 苏东坡在《留别廉守》里提到自己吃过一种酥油和饴糖作为馅料的小圆饼 。这就已经很接近现在的月饼馅料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