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攻城略地怎么喝酒,攻城掠地煮酒怎么玩

首先,《三国》的立意就高 。来了三国,不去四川蜀国逛逛,怎么行?蜀国风光有好山有好水,才能孕育人才 。如果我能回到三国,一不想去打仗,二不想投靠谁当官,三不想玩弄权术,想我只是想看看三国旖旎的人文风景!打卡胜点一:卧龙岗的诸葛草庐诸葛草庐到了三国,我才不管刘备、曹操、孙权怎样争权夺利 。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和三国演义中的将士对比谁更加厉害?
青山又见草离离,斜阳浊酒话今昔 。王朝兴替风雷动,大势分合气运移 。豪雄翻覆乾坤手,潜龙指点星斗棋 。汉儿生当平天下,岂与草寇论高低 。可以担诚地说,我就是个三国迷 。我认为在明清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写的最好 。《西游记》笔法比较敷衍,很多段落完全用不着那么洋洋洒洒一大堆长篇大论,感觉是在凑字数,而且除了师徒几人外,其他很多人物的性格都不够鲜明;《红楼梦》说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但看起来实在费劲,这个伏笔,那个暗线,心里总是抱着个鬼去读书,纯粹是一种折磨,读完了也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个什么 。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著作有相同之处,都有反映谋臣智略和武将阵斗的情节 。但两者相比起来,我认为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首先,《三国》的立意就高 。那个时代的各个枭雄们各个都雄才大略,不要说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这些“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就连那些才略能力都相比低一个层次的袁术、公孙瓒、刘表等人也各自都是独霸一方的雄主 。
袁术才力不济,也敢于登基称帝;公孙瓒刚而不屈,面对惨败覆灭,也宁死不降;刘表单骑入荆州,巧妙周旋,空手套白狼,胆勇智略兼备 。就把那些黯弱无能的刘璋、张鲁之辈,论心胸气度和治理能力,也是那帮梁山草寇所望尘莫及的 。比较一下两部著作的军力 。梁山的人马放到三国时代是个什么水平呢?与惊天动地的黄巾军起义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
我们记得,曹操与刘备联手前去讨伐吕布,率大军前至山东,路近萧关时,遇到“泰山四寇”的阻拦,“领兵三万余拦住去路”,曹操命许禇迎战,以一敌四,将四寇打得落荒而走 。泰山乃五岳之首,肯定远过于梁山,四寇领兵三万余,数目、实力和声势也远超梁山人马,尚被许禇大刀翻飞,一阵乱劈,杀得溃不成军,何况梁山众草寇乎?再比较一下两部著作中的首领 。
梁山那几个山寨头子,要么整天想的是占山为王,劫几个过往的客商,搞些银子换些酒肉吃吃喝喝混日子,要么就整天想的是怎么投降,用兄弟们的血去染红自己的乌纱 。结果到头来,完全被人家瞧不起,根本不被当个人看:招降后宋江的官职:武德大夫(从七品)楚州安抚使(临时差派职务)、兼兵马都总管(州一级,相当于团级干部) 。
就这水平,还不如威虎山上的座山雕(支队司令,少将)和许大马棒(保安旅长,上校) 。再说说两部著作中的谋略 。《三国》中的谋略大师有诸葛亮、郭嘉、周瑜、鲁肃、荀彧、荀攸、司马懿、陆逊这些天纵之才,人家考虑的都是战略级别的大问题 。诸葛亮之隆中对,郭嘉之定辽东,周瑜之二分策、鲁肃之榻上策、荀彧之十胜十败 。都是从大局出发,放眼天下,胸怀宇内,定下大计 。
而梁山上那俩所谓的军师――吴用、朱武,整天谋划的是些什么呢:趁天黑去村口王大娘家摸只鸡,半夜里到邻庄刘大爷院里偷条狗,下蒙汗药迷翻一群客商,大树后面打蒙棍撂倒几个路人 。龟缩在水泊一地梁山吃肉喝酒,何曾想过如何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以图天下?再说说两部著作中武将们的对比,那差距也是相当巨大的 。梁山上最能打的无非是卢俊义、林冲和关胜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