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高铁什么时候动工,谁知道安徽阜阳的历史详细资料

1,谁知道安徽阜阳的历史详细资料史志上曾这样描述这片土地:“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 。”泉河、颍河穿市而过阜阳 。这里曾是姜子牙、甘茂、甘罗、管仲、鲍叔牙、稽康的故里,宋代诗人晏殊、欧阳修、苏轼都曾在此为官,并留下了“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等千年传唱的诗篇 。阜阳古称“颍州”,早在西周时就是胡子国国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建置沿革 年代时期行政区划西周时期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归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 。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 。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 。秦时期始置汝阴县 。两汉时期属汝南郡 。三国时期魏置汝阴郡 。南北朝时期置颍州 。隋时期汝阴郡 。唐时期设颍州 。宋时期顺昌府 。元时期汝宁府 。明时期属凤阳府 。清时期清雍正二年九月(1724年11月),升颍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七月(1735年8月),升直隶颍州为颍州府,增置阜阳县为府治(今阜阳市区)1949年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2000年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 。你在百度网页里输入关键字 找找看 这种资料我都是在网页里查的城市概况史志上曾这样描述这片土地:“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 。”泉河、颍河穿市而过阜阳 。这里曾是姜子牙、甘茂、甘罗、管仲、鲍叔牙、稽康的故里,宋代诗人晏殊、欧阳修、苏轼都曾在此为官,并留下了“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等千年传唱的诗篇 。阜阳古称“颍州”,早在西周时就是胡子国国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经济学上,阜阳着三大优势:一是交通优势,京九铁路纵贯全境,与商阜、漯阜、青阜、阜淮四条铁路和在建阜六铁路在境内构成“米”字型框架,与陇海、京广、京沪等铁路干线接轨,使阜阳成为六路交汇、十一线引入的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 。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铁路枢纽,“米”字形铁路枢纽,“井”字形高速公路网,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星罗棋布的淮河水系 。全天候的民用机场,加上即将开工的商阜杭高速铁路,共同构建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在这个立体网内,铁路年发送旅客900万人,运送货物3000万吨;公路年发送旅客2.2亿人,运送货物2.4亿吨;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08万吨,皖北唯一的机场阜阳机场2011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7.23万人人次 。这些优势除合肥、徐州、郑州外,周边已没有城市企及 。阜阳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加之地处半径200公里范围内的地理中心,为阜阳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二是资源优势是国家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境内煤炭、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三是区位优势,以阜阳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尚未发育出一个中心城市,阜阳正处于周边大城市围空区的中心,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具有成为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西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东北与亳州市毗邻,东与淮南市相连,南面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 。阜阳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也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阜阳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故里,诗人嵇康的桑梓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曾巩、苏轼曾在这里为官多年 。区内古迹遍布,人文蔚盛,交相辉映 。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园先后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命名为“全球500佳” 。阜阳市工业已形成以纺织、食品工业为支柱,兼有机械、电子、建材、化工、皮革、印刷、造纸、缝纫等行业的多门类轻工业体系 。阜阳被誉为“酒都盛地”、“黄牛之乡”,盛产小麦、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红薯和中药材,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肉类生产基地和全国山羊板皮重点产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