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十三是什么意思,大肚山上烽火台

关于烽火报警,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墨子·号令》:这段记载中,需要加以解释的是“候”,这在古代是军中的侦察人员,有斥候和烽候两种,前者是游动哨,后者是固定的观察哨 。?而烽火台仅仅是城障的耳目,主要的作用是报警 。河西走廊长城的烽火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长城同线的烽火台,其任务是烽火报警、传递邮件、守卫长城、保卫边境;另一类是望报警的烽火台,是延伸出长城的望线,这主要是指那些以一个防守区域为中心,向四周作辐射状展开,四处延伸修建在制高点上的烽火台,这类烽火台基本上不担任抗击入侵、保卫疆土的任务,它们只是向指挥部门传递准确的军情 。
十年征战十年兵燕山烽火锁平津姑苏城里十三子江南江北散如星东边有酒东边饮西边见食西边食糊涂出牌糊涂帐囫囵吞下一口吃无德不配江山位才短怎堪领三军所幸屋破茅草在锈船还有三千钉船到半途识风向恰好已是知天命耳顺之前不言退老骥伏枥待吉时——今天与我原苏州公司的丘喝茶,本欲写诗赞他,奈何见人思前,累累旧事上心头,后面吟唱就自省自我批评了!往事不堪回首,皆是白了头! 。
烽火台出现在哪个朝代?

烽火十三是什么意思,大肚山上烽火台


在古代,烽火台是河西这块千里沃野上的制高点 。那飘飞直上的浓烟,像是一位巨人的黑发,也似一柄直刺天空的利剑 。当马蹄纷乱、人声哭号,烽烟是一道伤口 。生活在长城脚下,也常常以烽火台为伴 。在烽火台上点燃草木,一股浓烟升起,人们看见烟火,就知道有了进犯的敌人 。老人们还说,烽火台上也点狼粪,狼粪燃起的烟黑且直,很远的地方都能够看到 。
那烽火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谁发明了它呢??烽火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它有五个墩、空心墩、甜水井墩、新墩等等 。地处田野上的墩,大都毁坏,而矗立于戈壁沙漠上的墩则保存相对完整 。关于烽火报警,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墨子·号令》:这段记载中,需要加以解释的是“候”,这在古代是军中的侦察人员,有斥候和烽候两种,前者是游动哨,后者是固定的观察哨 。
“昼则举烽,夜则举火”是烽火的两种形式,从视觉原理上来看,人们在白天很容易看见烟,而在夜晚则能够清晰地看见火 。这就对烽火报警有了具体的要求,那就是白天的“烟”,夜晚的“火” 。要使白天的烟浓一些,那就得有特殊的材料,像用狼粪做燃料,历史就有记载 。烽火台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我们所看见的这个样子 。?它从最初的“树表”到简单的建筑,或造高木橹,或高筑土台,经过一再演化,其形制已十分规整 。
如唐李靖的《卫公兵法》就对烽火台形制做了详细的描述,把烽火台的地理、构造、形制说得很清楚了 。?烽火台的布点,在我所走过的地方,像记载中的“五里一烽,十里一燧”不常见,可能是西部地广人稀,视野开阔,烽火台的布点便稀疏些 。看来,烽火台的布点应该是以便于相望为准 。烽火台的设置基本上是以交通线和边防线为主,其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往往十分险要,最起码也是易守难攻 。
?在河西走廊的许多地方,人们之所以一眼就可以看见烽火台,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这些烽火台大多数是建在高冈和山峰之上,居高临下,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 。河西长城其形式主要有墙、烽燧、坞障和城等 。它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墙而已,并配置有长期驻军守备的具有纵深防御能力的边防体系 。?疏勒河流域,我们看到那里修筑的汉长城每隔一段距离,在自然条件相对好一些、水草相对丰茂的地方,就会有一座城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