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三 )


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 。分布青海、甘肃、四川 。西藏等地 。
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 。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 。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 。花果期6~7月 。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 。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
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 。
形态特征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木质化,不分叉,呈萝卜形,有的具数个分叉,呈牛头形 。茎直立,不分枝,高90-120厘米,中空,有纵沟和短柔毛 。根生叶大,近圆形,掌状深裂 。花序圆锥形,分枝紧密,小枝向上挺直,数枚簇生于各节 。花小,数朵簇生,绿白色或浓紫色 。瘦果红色,三角形,长圆,具3个棱翅,顶部圆形或微凹,基部心形 。
生长习性
性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 。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家栽在1400米以上的地区 。气候条件:冬季最低气温要在-10℃以上,夏季气温不超过30℃,无霜期50-180天,年降雨量为55-1000毫米 。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上或砂壤上最好 。在黏重酸性的土壤栽种,造成根茎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不宜种植 。大黄忌连作,需经4-5年后再种,宜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或以党参、黄连为前作 。
大黄种子容易萌发,在15-25℃的温度条件下,发芽率可达85%以上,种子寿命为l-2年 。
大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大黄是一种深根性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层30-45厘米,选地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山坡地为好,前茬作物玉米、马铃薯等收获后,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亩施厩肥4000-5000千克,在贫瘠的土壤上,还可增加施肥量 。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芽繁殖 。种子繁殖又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
(1)直播在初秋或早春进行 。直播按行株距70厘米X60厘米穴播,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2厘米左右 。每亩用种量2-2.5千克 。
(2)育苗移栽为了节约种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在春季干旱,不宜直播栽培的地区,常采用播种育苗,移栽大田 。方法是在整好地作宽1.2米、长21米的高畦,四边开好排水沟 。横向在畦上开沟条播,行距12厘米,深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3厘米,再覆一层草 。发芽出土后揭去覆草 。注意拔草,5-6月施一些稀人粪尿追肥 。过冬时10月下旬在大黄苗行上培土3-5厘米,以防幼苗受损,第二年移栽 。
育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谷雨)或8月下旬(处暑)移栽 。将苗挖出后把幼苗侧根剪去,在整好的土地上,及时栽植,株行距各60厘米,挖穴15-30厘米深,每穴1株,覆土,埋住芦头,压实土壤,使根与土紧密结合 。
移栽时可采取“曲根定植”,即定植时将种苗根尖端向上弯曲呈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率 。
(3)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萌生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种植 。过小的子芽可栽于苗床里,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 。为防止伤口处腐烂,栽种时可在伤口涂上草木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