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的典型标志:杭州方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主要方式 , 而方言作为语言的重要一部分 , 代表着地区特有的文化 。我国各地有不少的方言 , 像北方官话、粤语、吴语、闽语、赣语、湘语、客家语等 。现在我们就走进杭州文化 , 了解吴语的典型例子——杭州话!
吴语是以上海话为共通语、以苏州音为标准音、以吴语区江南群城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四声八调清浊对立等正统存古的自然语言为古典语音规范、以江浙一代的民系人所作白话文为现代语法规范的江左江南汉民族共同语 。通行于吴越江南 , 为吴语区文化情感之认同 , 为吴越文化之根基 。
吴语 , 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 , 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 , 使用人口约一亿 。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 , 有国际语言代码 。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 , 吴语极近中古雅言 , 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 。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 , 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
【吴语的典型标志:杭州方言】吴语保留全部浊音 , 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 , 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 , 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 文化价值高 。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 , 有数千个特有词汇 , 是江南人思维方式与文化涵养的集中体现 。吴语有广式连续变调系统 。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 , “醉里吴音相媚好” 。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 , 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 , 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 , 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浊声母和入声 , 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
杭州话原则上指吴语杭州小片方言 , 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 , 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滨江三区 。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杭州地区的吴语——临绍小片方言人口近400万 , 分布于主城区以外的各乡以及杭州下辖各市县 。
杭州话因地理位置关系以苕溪小片方言为基础 , 中古时期受宋代官话影响 , 近现代则因大量移民受到了临绍小片的冲击 。因此杭州话表现在声调接近苕溪小片——余杭话 , 用词相对于其他吴语更偏向官话 , 并保留了大量曾在唐宋时期极为发达 , 却在元代以后没落的儿缀词缀 , 而白读音词汇则多半来自临绍小片的萧山话和绍兴话 。杭州话在文白异读中多用文读 。杭州话有着复杂且丰富的连读变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