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挂钱当中的“奇葩”-兰西挂钱

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 , 而说到剪纸就要说一下黑龙江的传统手工艺品兰西挂钱了 。它最早是由民间老艺人——李一剪创立的 , 是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那么 , 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黑龙江文化吧!
兰西挂钱 , 是剪纸艺术中的一个独立艺术形式 , 已被黑龙江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
挂钱是东北民俗剪纸中一种特殊品类 。过去 , 大户人家过年时为显示自家富贵 , 常把大钱串起来挂在家里;而穷人为表达自己对富裕的憧憬 , 也把纸剪成大钱挂出来 。
随着时代发展 , 纸制大钱演变成了精美民间工艺品 , 用于收藏或者装修房屋及社会活动 , 作为艺术品点缀 , 别具一格 。
诞生于清朝末年的兰西挂钱古朴而高雅 , 婉约而绚丽 。主要有两种工艺:镂剪挂钱 , 采用折叠法 , 用剪子剪 , 五张为一套;镂凿挂钱 , 用型刀一次可凿一百到一百五十张 , 多用于春节张贴 。
【黑龙江挂钱当中的“奇葩”-兰西挂钱】多年来 , 兰西挂钱在创作实践中除了沿用谐音、寓意、象征手法外 , 又以新的物象为比喻 , 采用多变的构图、造型方法、多角度、大视野的表现手法 , 反映社会生活 , 吸取不同民族民间的文化元素 , 将文学、绘画等艺术特色 , 融合于剪纸挂钱之中 , 构成了它特有的风俗面貌 。宫灯形剪纸、花瓶形剪纸、武松打虎、西游记、东北二人转 , 全新的挂钱表现形式和更为宽泛的创作内容 , 赋予了挂钱以无限的生命力 。
兰西挂钱的幅面除了16开、32开之外 , 还有不同结构的8开、4开、对开和条幅形式 。除了单幅挂钱之外 , 还有门面、壁挂、帘挂、排挂、组画、对联、连环、双层、立体等形式 。在挂钱外廓形态上突破了传统结构形式 , 如梁义的“五谷丰登” , 采用蔬菜外形作外廓;许华的“松鹤延年” , 采用宫灯的外廓作外形;李翠微的“富”字挂钱、刘元生的“喜”字挂钱 , 都采用了汉字形体作挂钱的外形 。工艺也发展到剪接拼贴法、香烧嵌法、硬币压模法、手工纺织法、麻布刺绣等等 。挂钱缨络(穗头)造形 , 创造性地一改倒箭头式缨络 , 为多变的、象征性较强的、调节黑白灰节奏作用的缨络 , 如鱼形、穗形、凤尾形等 , 给人一种跳动、飘逸的华贵美感 。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 , 兰西挂钱已形成了500余人的创作群体和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创作网络 。其中 , 创作骨干40多人 , 创作出剪纸艺术作品1300多种 , 他们创作的近千幅挂钱作品曾先后在哈尔滨、北京等地举办大规模的专题展览 , 多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民间工艺品展览等 , 有170多幅作品被国家收藏 , 部分作品赴日本、美国、南韩等地展出展销 。
群体带头人孙福生被国家公认为我国研究挂钱第一人 。他编辑出版的《中国挂钱图集》一书 , 成为中国关于挂钱艺术研究的第一本专着 。兰西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
您可能还喜欢:
中国四大名绣之湖南湘绣文化
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山西耍孩儿
不得不知的台湾文化几大显着特点
台湾土生土长的剧中“歌仔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