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起源与发展 皮影戏的起源( 二 )


皮影制作 :皮影戏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 。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 。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 。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 。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 。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 。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
第一步 选皮
由于皮影戏是民间艺术的缘故,各方面的情况都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异,制作材料也根据当地的使用兽皮的情况而定 。在中国,较多使用牛皮、羊皮、驴皮、猪皮等等,其中牛皮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材质 。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 。比如陇东皮影的制作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 。
第二步 制皮牛皮的炮制方法有两种:一是“ 净皮 ”,另一是“ 灰皮 ” 。净皮的皮影戏制作工艺是在牛皮选好后,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根据气温、牛皮和水的具体情况掌握),取出用刀刮制:第一道工序先刮去牛毛,第二次再刮去里皮的肉渣,第三次是逐渐刮薄,刮去里皮 。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致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 。刮时一定要注意使皮子厚薄均匀,手劲要轻而稳,以免损伤皮子 。刮好后撑於木架之上,荫干即成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陕西皮影为例,通常有两种方法炮制它的原材料–牛皮:”净皮”和”灰皮” 。“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先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 。刮好后撑在木架上阴干,晾到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皮影 。“灰皮”也称为”软刮”,浸泡皮时把氧化钙(石灰)、硫化钠(臭火碱)、硫酸、硫酸铵等药剂配方化入水中,将牛皮反复浸泡刮制而成 。这种方法刮出来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
第三步 画稿
制作皮影时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这些设计图稿世代相传 。第四步 过稿雕刻艺人将刮好的皮分解成块,用湿布潮软后,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并能解除皮质的收缩性,然后才能描图样 。画稿前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于头、胸、腹这些显要部位;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于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 。这样既可节约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质量,同时也使皮影人物上轻下重,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 。接下来是描图样,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这叫”过稿”,再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刻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