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含义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含义】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含义


二十四节气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人们春种夏收,一年四季的农作物种植规律都可以参考节气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参考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化来作为依据划分的,据说人类开始发展政治经济的时候,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带 。
操作方法
  • 01立春是在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立夏是在每年公历5月5日左右;立秋在每年公历8月7日左右;立冬是在每年11月7日左右 。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
  • 02夏至日和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日和秋分日 。气候是最舒服的,而且昼夜长短相等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左右和9月23日左右 。
  • 03雨水,是在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意思是雨水开始多起来了,这个时候农作物也需要多点的雨水 。惊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树木开始发芽,从这开始,温度也开始慢慢高起来 。惊蛰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
  • 04小满,意思是农作物的果实开始趋向饱满,等到大满才能长好 。在每年公历5月21日 。芒种,小麦等作物开始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
  • 05白露,天气开始转凉,早晨能看来凝结而成的白露珠 。在公历的9月7日左右,寒露,露珠变得更寒冷,天气更冷了 。这一天约在每年10月8日 。霜降,露珠开始凝结霜 。霜降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和大雪,霜再冷就开始变成雪了,小雪在公历11月22日,大雪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和大寒,天气更冷了,开始结冰,比下雪还冷 。小寒还不是最冷,大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20日左右为小和大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