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

文章图片


其实在铭凡V3的立项初期 , 我就已经关注到了这台颇具想象力的产品 , AMD锐龙处理器、Windows系统、平板、DP in , 对于经常需要出差+多个固定地点都有电脑的我来讲 , 拥有如此灵活产品形态的铭凡V3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 但本身略显小众的定位、对于办公有些冗余的性能、镁铝合金的机身材质、相比于其他平板更大的机身等等都导致其成本难以控制 , 最终产品6999的售价只能让我望而却步 。 而在V3发布的半年之后 , 铭凡又为我们带来了V3 SE , 在原版V3的基础上 , 针对于一些配置点进行了改动 , 降低了总体的售价 , 我也是很有幸在发布之前就拿到了这台V3 SE ,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后 , 本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V3 SE对于我的使用体验 , 以及对于V3来讲 , V3 SE都有哪些变动 , 这些变动是否会影响整体的使用 。
按照惯例 , 我们还是先来看下具体的配置情况:
CPU:AMD R7 7735U
GPU:Radeon 680M
内存:16GB LPDDR5 6400MHz
SSD:1TB PCIe 4.0
屏幕:14英寸/16:10/1920*1200/60Hz/320nit/4096级压感/10点触控
电池:50.82Wh
电源:65W氮化镓电源
接口:2x全功能USB 4、1xVLink DP in Type-C、1xSD读卡器、1x3.5mm音频接口
无线网卡:Intel AX 210 Wi-Fi 6E
一、三合一的产品形态使用体验如何
铭凡V3 SE/V3是目前市面上极其少有的拥有三合一功能的平板电脑 , 它可以是一台平板 , 一台轻薄本或者是一个便携屏 , 放眼整个市场 , 如果再加上X86处理器、Windows系统这两个限定词 , 铭凡V3 SE和V3可能是独一份了 。
1、外观、重量以及平板模式下的使用体验
铭凡V3 SE 依旧采用了镁铝合金的工艺 , 镁铝合金是以镁合金为基础元素 , 添加铝元素及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 , 所以镁铝合金的主要特点是镁合金赋予的 , 它相比于铝合金密度更低、重量更轻、强度更高、切削加工能力更优 , 理论造价也更高 , 但镁合金的缺点在于其质感不如铝合金来的那么强 , 反应到铭凡V3 SE上 , 质感给我的感觉是中规中矩 , 与其他使用了镁铝合金的机型差不多;单机重量在916g左右 。 如果以二合一笔记本品类的标杆Surface来对比 , 现款的Surface Pro 11屏幕尺寸为13英寸 , 重量895g , V3 SE屏幕略大一号 , 重量也略重一点 , 完全可以理解 , 我在双手握持使用时并没有什么压力 。
不过铭凡V3 SE本身是不像Surface Pro那样机身就自带支架的 , 如果想要把他立住 , 那么就要借助后盖 , 铭凡V3 SE的包装内附赠了一个磁吸后盖与键盘盖 , 加上后盖后 , 铭凡V3 SE的重量来到1155g , 对于我来讲也还算能够接受 。
不过如果再加上键盘盖 , 整机重量就达到了1555g , 这个重量与14英寸的普通轻薄本相当 , 追求二合一、三合一产品的朋友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在重量方面与传统笔记本拉开差距 , 能够更加的便携 , 铭凡V3 SE机器本体的重量把控的还算可以 , 不过搭配的原装后盖和键盘盖并不轻 , 整机重量与其他普通轻薄本差不多了 。
搭配的电源值得好评 , 一个非常小巧的65W氮化镓电源 , 与其他一些笔记本标配的氮化镓电源不同 , 铭凡V3 SE的氮化镓电源线材是分离的 , 收纳更方便 , 也多少弥补了些旅行重量 。
需要强调一下的是 , 对于重量的看法完全取决于自身 , 横向对比其他类似的平板电脑 , 无论是安卓平板还是Windows二合一平板 , 铭凡V3 SE不算轻 , 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日常携带游戏本+砖头适配器+各种杂物在包里 , 所以铭凡V3 SE 1.5KG+的整备重量对我个人来讲并不是多大的一个负担 。
原装的磁吸后盖提供了无极角度调整 , 阻尼感偏重 , 在后盖左上角的位置增加了一个“This side filp down”的提示语 , 铭凡V3 SE的风扇进风口位于机身上半部分 , 想必是之前可能有不少V3用户忽视了这点 , 使用后盖的下半部分进行支撑 , 导致后盖堵住了风扇的进风口 。
我在看到铭凡V3的设计时就有过在平板模式下后盖温度是否会比较热的担忧 , 包括由于磁吸背板的存在 , 毕竟频繁的拆装盖板是相当麻烦的 , 那么在后盖完全贴合住背面时 , 是否温度会过高从而对握持时的使用造成影响 , 于是这次我就特地的测试了一下 。
其中一侧的风扇进风口
需要先说明一下的是 , V3 SE共提供了三个性能挡位 , 分别是最高15W功耗的省电模式、最高18W的平衡模式、最高28W的性能模式 。
在不插电、整机性能平衡模式、屏幕亮度80%的情况下玩炉石传说 , 首先在不安装后盖时 , 大致20分钟的游戏时间 , CPU功耗9W、温度51度 , 电量从93%下降到了82% , 背面只是温热 , 手部只要不接触机身上方的出风口区域 , 就不会感到什么不适 。
如果完全覆盖上磁吸后盖 , 同样的条件下 , 20分钟的游戏时间 , CPU功耗大致在10W、温度53度 , 电量从81%下降到了69% , CPU的温度确实更高了 , 可由于覆盖了一层盖板 , 手部相比于不覆盖盖板时更不会感受到什么温度了 , 使用体验甚至好于不覆盖背板 , 所以在平板模式下进行一些对配置要求低的小游戏 , 手部并不会有什么不适 。
这也是我对铭凡V3 SE比较满意的一点 , x86处理器和Windows生态下 , 不仅可以连接上键盘进行办公 , 日常时也可以充当平板电脑来进行娱乐 , 就例如类似炉石传说一类的游戏或者观看视频 , 这是传统Win轻薄本所做不到的 。
铭凡V3 SE的原装键盘盖相比于V3 , 取消了键盘背光、键盘表面从喷油工艺改为素材加丝印 , 掌托处的手感类似于类肤质感 , 不易沾染指纹 , 键帽的塑料感略重 , 但敲击手感在平板电脑中还算不错 。 触摸板则是取消了全区域触控 , 材质由玻璃改为了PC片 , 整体的可敲击区域并不算小 , 基本只有正中间以及正中间靠上的一点区域无法按压 , 两侧包括左、右上角均可按压 。
2、接口以及外接屏幕使用体验
接口和按键方面 , 机身右侧依次为开机/锁屏键、两个USB 4 Type-C;机身左侧依次为一个3.5mm音频接口、音量调节按键、一个SD读卡器、一个VLink DP-in Type-C , 对于平板电脑 , V3 SE的接口已经算是比较完备的了 , 尤其是还有SD读卡器的加入 , 奢求什么USB-A显然不太现实了 , 如果有更多接口的需求可以使用小一些的转接头或者HUB 。
如上图所示 , SD卡槽下方的便是铭凡V3系列最具特点的VLink接口了 , 也就是DP in功能的接口 , 接口的类型为Type-C , 大家可以使用一条C to C或Type-C转HDMI/DP线来完成视频信号的输入 。
我在家中、办公室等固定的场所都是有台式机或迷你主机的 , 我如果想要实现双屏甚至三屏 , 那么解决方案有四个:
(1)、购买额外的显示器 , 但是在这些地方同时购买两到三个屏幕显然是我钱包不允许的一件事情 , PASS 。
(2)、购买便携屏幕 , 但我本身也需要一台笔记本在短途外勤、出差、休假时使用 , 同时购入笔记本+便携屏幕 , 是比上面一个方案更省成本的选择 , 但是更多的设备、更多的线材 , 只能算是一个折中或迫不得已的方案 。
(3)便携式采集卡/Win或安卓设备无线投屏 , 前者受限于便携式采集卡的性能 , 后者受限于蓝牙传输 , 投屏后的延迟都比较高 , 非常不爽 , 同样PASS 。
【便宜了,也更值得入手了?体验三合一Win平板铭凡V3 SE】(4)、拥有视频输入的平板电脑 , 这是我之前长时间使用过的一种方案 , 但是这几年来能够买到的搭载这一功能的为数不多的两款产品都是安卓系统 , 在充当显示器和日常看视频时确实表现不错 , 但是安卓平板在日常办公方面的表现和Windows相差甚远 。
铭凡V3/V3 SE的出现便是第五种近乎于完美的解决方案 , 拥有x86处理器、搭载Windows系统 , 支持视频信号输入功能 , 一个设备便可以做到便携屏幕的同时它还是一台完整的Windows系统笔记本电脑 , 可以非常好的满足我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 有了V3 SE之后我在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到至少双屏甚至三屏的使用体验 。
那么 , 代价是什么呢?
铭凡V3 SE依然还是必须关机(关掉Windows系统)后才能进入外接屏幕模式;不支持一线通 , 充当显示器时如果还要充电那么就需要一根供电线和一个视频连接线;触屏功能在外接屏幕时失效 。 不过以上三个问题在我看来有些吹毛求疵了 , 从我个人的使用情况来看 , 鲜有出现同时需要V3 SE进入Windows系统又需要进行外接屏幕的情况 , 一线通和触屏也不是必需的功能点 。
以上三个属于“有最好 , 没有也没关系”的三个小瑕疵 , 但有一点是我希望能够通过OTA或者在下代产品中进行改进 。 在外接屏幕时 , V3 SE不能显示当前电量 , 如果我在恰好没有连接电源时将其做为外接屏幕使用 , 或者就恰好忘记了连接电源 , 后续又有需要携带笔记本外出使用的需求 , 我不能直接查看设备当前的电量以适时决定是否该进行充电 , 这就麻烦了 。
最后还有一点是充当显示器时的分辨率 , 在V3上 , V3搭载了一块2K 165Hz屏幕 , 但是在外接显示器时只能做到1080P/1200P 60Hz , 不过在V3 SE上就不用纠结这个问题了 , 因为V3 SE上的屏幕本身就是一块1200P 60Hz屏幕 。
3、使用体验总结
你确实可以在铭凡V3 SE的身上找到比较多的槽点 , 整体的重量、机器本身不带支架、机身质感并没有多强、相比于V3键盘的塑料感较重 , 或是在当做外接显示器时无法显示电量或切换显示器/系统 , 但从我个人来看 , V3 SE在降低售价后 , 其主要的“三合一”特点并没有改变 , 相比于V3 , 也只是在不痛不痒的地方略微进行了“优化” , 实际体验相差无几 。 铭凡V3 SE上依旧有着不少可升级的地方 , 但在这个价格下 , 我可以买到功能更丰富、更能够切实为我带来日常使用提升的产品 , 它还是目前市面上几乎唯一的选择 , 瑕不掩瑜 , 我还有什么可苛责的呢?
二、换新R7 7735U , 铭凡V3 SE性能测试
铭凡V3 SE在CPU方面由R7 8840U换为了R7 7735U , 这是售价与成本削减的主要来源之一 。
在铭凡V3的立项初期 , V3想要构建的是一台在拥有更丰富功能的前提下 , 性能优越 , 能够兼顾一定游戏性能的二合一平板 , 可以理解为一台在功能和性能上面都更出色的“加强版MS Surface Pro” 。 Zen4架构、Radeon 780M核显的R7 8840U加上28W的性能释放 , 在性能方面铭凡V3确实做到了在Win平板中的独孤求败 , 到了铭凡V3 SE上 , CPU则从R7 8840U换到了R7 7735U 。
R7 7735U同样为8大核16线程的规格 , 核心架构为Zen3+ , TSMC 6nm FinFET工艺 , 基础频率2.7GHz , 最大睿频4.75GHz , 三级缓存16MB , 基础TDP 28W , 可配置热设计功耗15~30W;核显为Radeon 680M , RDNA 2架构 , 12Cu , 最大频率2200MHz 。
先来看下它的性能表现 , 在CINEBENCH R23中 , 单核性能1529pts , 多核性能10796pts;在CINEBENCH 2024中 , 单核性能87pts , 多核性能612pts 。
图形性能方面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图形得分3354;Time Spy图形得分2317 。
在整机的性能释放上 , 铭凡V3 SE与V3一致 , 使用AIDA 64 Stress FPU进行烤机测试 , 同样可维持在28W的性能释放 , 全核心频率3.175GHz左右 , 这是得益于其内部的双风扇+四热管+铝合金鳍片的散热规格 , 这甚至超越了许多普通轻薄本 , 并且在28W的性能释放下 , CPU的温度仅仅是做到了75度 , 散热还有很多的冗余 。
在前面的第一部分我已经讲到了 , 在使用V3/V3 SE之前 , 我担心其在平板状态下机身背部的温度表现 , 在实际玩炉石传说时CPU温度与背部温度都不算高 , 这可能就是来自于豪华的散热规格 。 平板与普通的轻薄本不大相同 , 它在设计时还需要着重考量到用户在握持使用时的使用体验 , 需要将机身内部的热量更高效的排出 , 还不能让用户过于感知到风扇的存在 , 在这方面 , 铭凡的工程师和PM想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 也做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
我还进行了一个没什么必要的烤机测试 , 后磁吸盖板完全盖住进风口的情况下进行Stress FPU烤机 , 实测在这种情况下 , CPU功耗24W左右 , 温度90度 , 全核心频率2.85GHz~2.925GHz 。 在进风口被完全堵住的极限情况下 , V3 SE依然能够达到最大24W+的性能释放(温度墙90度) , 由此两种情况下的烤机测试 , 也确实不用再担心其在日常使用时的内部温度堆积和机身背部温度了 , 毕竟正常情况下 , 如果确实需要高负载运行 , 例如3A游戏等 , 那么必然是在笔记本形态下进行的 , 后部进风口是无遮挡的;而如果是手持看视频或者进行一些小游戏 , 那么哪怕是盖住进风口 , 温度也不会很高 。
游戏方面 , 开启性能模式 , 在《古墓丽影:暗影》中 , 1920*1200分辨率 , 全低画质 , 运行游戏内置的BenchMark , 平均帧数为43帧 。
在《赛博朋克2077》中 , 1920*1200分辨率 , 全低画质 , 开启AMD FSR至性能挡位 , 运行游戏内置的Benchmark , 平均帧数为44帧 。
在《地平线5》中 , 1920*1200分辨率 , 全低画质 , 开启AMD FSR至性能挡位 , 运行游戏内置的Benchmark , 平均帧数为59帧 。
在3A游戏中 , 只要对画质要求不高 , 体验下游戏并不成问题 。 R7 7735H在日常办公中更是绰绰有余了 , 在PCMARK 10的Extended模式下 , 总评分6051分 , 无需有什么太多焦虑 。
对于一台windows平板来讲 , 这样的性能表现已然非常过剩了 , 换到R7 7735U之后确实在CPU和核显性能上相比于R7 8840U有削减 , 可在Windows平板的目标使用场景中 , 无论是一些小游戏还是普通的日常办公、看视频 , R7 7735U也是极其富裕的存在了 , 整机的成本还有了相当大的降低 , 那么在售价更低的情况下 , 保持产品功能与V3相当 , 尤其是对我来讲 , V3 SE就成为了那个更能让我所接受的产品了 。
三、硬盘及续航测试
硬盘方面 , 铭凡产品上极其常见的金士顿OEM型号 , 群联E21主控 , 金士顿自封颗粒 , 容量1TB , PCIe 4.0通道 , 实测的最大读取速度和最大写入速度为:4783MB/S、3905MB/S 。
铭凡V3 SE电池容量为50.82Wh , 在连接Wi-Fi、打开蓝牙的情况下 , 将性能挡位调节至省电模式、开启Windows系统节电模式、屏幕亮度80% , 在PCMARK 10的现代办公模式续航测试中 , 成绩为7小时19分钟 。
一直以来 , SE这个后缀只要一出现那基本就相当于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阉割” , 铭凡V3 SE本质上也是这样 , 但在我看来 , 铭凡V3 SE完整保留了它的功能性 , 只是在CPU、键盘盖上动了刀子 , 在文章中我也多次表示过了 , R7 7735U这颗CPU对于Windows平板的大部分目标用户来讲已经很够用了 , 键盘盖的材质改变也远没有到不能用的程度 , 而便宜出来2000+的差价 , 我个人觉得相比之下V3 SE的诚意会更足一些 , 在这个售价下 , V3这代产品上的一些固有槽点也多少更能让人接受一些了 。
我自然非常希望铭凡能够将V3这个产品线延续下去 , 毕竟这是为数不多拥有视频信号接入且拥有x86处理器、Windows系统的“三合一”平板电脑 , 对于我个人来说 , 我更期望于铭凡在接下来的迭代产品中缩减屏幕尺寸、减少目标性能释放、优化键盘盖 , 以达到更低的总体重量 , 另外在处理器的选择上面期望可以有一个规格更低的版本 , 满足基础办公并且再次将价格下探 , 除此之外 , 更低的性能释放、更低的处理器规格也会为续航能力带来加成 。 在一些功能方面 , 希望能够在外接屏幕的情况下添加电量显示 , 而至于机器本身是否自带支架 , 这我倒是觉得不是很有所谓了 。
压低售价的铭凡V3 SE本身作为在市面上几乎于无可替代的产品 , 综合售价来看 , 其性价比、产品力个人认为是比V3更高的 , 虽然名为SE但我觉得它是一个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的选择 , 这也是铭凡PM在对V3的市场表现、用户反馈进行了调研之后 , 一次很好的产品线补足 , 也让我们看到了铭凡作为这个市场上的新丁 , 在积极听取着用户声音并进行改进 , 在这里就希望铭凡的V3产品线能够更进一步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