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就是老来寿?老年人胖好还是瘦好??

有人说上了年纪应该瘦一点 , 老来瘦就是老来寿 , 瘦了腿脚灵活 , 膝盖没负担 , 身子骨也显得硬朗 。 但有人认为胖点好 , 千金难买老来肉 , 面色红润 , 显得富态 , 说明精神好、抵抗力好 , 有个小毛病都能扛得住 。 那这两种说法哪个才有道理呢?老年人究竟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呢?

不是越瘦越好 1 上了年纪 , 可并不是越瘦越好 , 要小心少肌症的发生 。 少肌症 , 也叫肌肉衰减综合征 , 是一种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
少肌症的危害有哪些 1. 活动能力下降 , 肌肉少了 , 身体没劲、站立困难、步伐缓慢、容易跌倒 。
2. 加重骨骼疾病 , 肌肉减少和退化 , 会加重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的发展 。
3. 诱发多种代谢综合征 , 肌肉衰减会影响到血糖调控能力、血脂代谢能力等 , 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
4. 情绪障碍 , 肌肉功能的退化 ,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 容易使老年人心理状态失常 , 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问题 。

老来瘦就是老来寿?老年人胖好还是瘦好??



太胖当然也不好 2 因为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 往往密切相关 , 对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
【老来瘦就是老来寿?老年人胖好还是瘦好??】 体质指数(BMI)常用来作为一个人是否肥胖的参考 。 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 得到的结果应该在 18.5~25 之间 。
除此之前 , 还要结合腰围、体型、血压血糖血脂的水平 , 来综合评估是否肥胖 。 体重控制不单纯为了形体优美 , 更多的在于健康 。
提防「肥胖型少肌症」 不要以为胖了就不会有「少肌症」 , 有着明显松弛的「蝙蝠袖」手臂 , 腰腹肥胖的「苹果型」身子 , 这样的体型往往意味着不仅肌肉减少 , 同时脂肪也大量增加 。 中老年人患少肌症肥胖的 , 男性为 35.1% , 女性高达 48.1% 。 研究发现 , 少肌症肥胖人群 , 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 , 远高于「单纯肥胖」及「单纯少肌症」 。
怎样及时发现少肌症 1、50 岁以后的绝经女性 , 受激素变化的影响 , 少肌症和骨质疏松症都格外需要被重视 。
2、65 岁以上老年人少肌症的发生 , 与年轻时营养及运动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可以试一下下面这 5 种简单的自测方法 。
1. 看体重 , 没有刻意减重 , 体重每年下降 5% 时 , 需要注意 。
2. 看速度 , 按照日常步行速度行走 4 米 , 如果步速 ≤ 0.8 米/秒 , 所用时间 ≥ 5 秒时 , 需要注意一下 。
3. 看姿势 , 坐在约 43 厘米高、无扶手的椅子上 , 后背挺直 , 双手环抱于胸前 , 自行起立 , 然后坐下 , 再起立再坐下 , 30 秒内坐起次数 < 14 次 , 需要注意 。 如果日常生活中 , 从地面或沙发坐起时困难 , 总需要依靠手或外力支撑才能够站起 , 也要留意 。
4. 看力量 , 使用简易握力器 , 如果男性握力 < 30 千克、女性握力 < 20 千克 , 需要考虑握力下降 。
5. 看肌肉 , 臀大肌变得扁平、小腿的腿围减少、上臂有明显的皮肤松弛下垂俗称「蝙蝠袖」 , 都是肌肉流失的表现 。
少肌症初期可能并没有任何症状 , 不过老人经常感觉疲劳、乏力 。 如果有上述多个表现 , 还需要去医院进行骨骼肌量的准确测量 , 进行确诊 。
如何应对肌肉流失 加强运动以及注重营养 。
1. 加强运动 , 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等) , 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 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 , 每周至少 3 天 , 每天进行累计 40~60 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 , 其中抗阻运动 20~30 分钟 。 坚持 3~18 个月的综合运动 , 就可增加肌肉力量 , 改善身体功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