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让人愤怒的,不只是用132万盖“毛坯房”( 四 )


这些年来 , 中国人见识过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土味建筑 , 多到每年“十大丑陋建筑”的评比都竞争激烈 。 但比起谈起奇葩的现代建筑时的云淡风轻 , 人们对于住宅风格的在意则显得尤为真情实感 。 原因或许在于 , “我真的有一套房” 。
就拿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区来说 , 局外人谈起这间由著名建筑师王澍参与设计的校园时 , 谈的可能是它的艺术风格与“普利兹克建筑奖” , 但对于真正需要在此间生活学习的学生们来说 , 则是“冬凉夏暖”“不通风”“光照不进来”乃至“没法住人”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 /视觉中国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来 , 知乎答主、建筑师袁牧认为 , 这一期改造的“翻车” , 并不完全是设计师个人能力或者态度的问题 , 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设计行业在做乡村建筑时出现的普遍问题 。
在一篇探讨乡村建筑的文章中 , 袁牧也试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忘却个人的风格偏好 , 积极推广适合的现代建筑材料技术的同时 , 避免强推其美学风格 。
真诚地从村民的主体性出发 , 关注其生活质量与成本 , 让建筑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 根植乡村 , 这些本体因素将会自然生长出属于当地的乡村美学 。
说到底 , 美学本身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 只能说不同的人在建筑美学上的感受大不相同 。
更何况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在尚未保证安居的情况下谈建筑之美 , 未免有些太奢侈了 。
参考文章
[1
袁牧 , 张弘.乡村振兴中的高岗实践[J
.世界建筑2021(08):43-47.
[2
《你需要非常努力 , 才能看起来家徒四壁》 , 新周刊 , 2020-07-0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