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中医药与巫存在密切联系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中医药与巫存在密切联系 商周时期


2018年3月底,一件西周青铜器“虎蓥(音yíng)”现身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的网站,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虎蓥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再次进入小伙伴们的视线 。
青铜是铜锡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受到了古人的青睐 。按《考工记》的要求:“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六齐”分为“钟鼎”、“斧斤”、“戈戟”、“大刃”、“削杀矢”等类别 。
各个类别不同,铜锡合金的比例略有差异 。例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
?
上图_ 虎蓥
?
上图_ 虎蓥
虎蓥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目前世界上仅存七件蓥器 。虎蓥方唇束颈,折肩收腹,圜底三蹄 。肩的一侧有伏虎管状流,另一侧有龙首鋬(音pàn),盖上有踞虎形装饰,盖内铸有“自作供蓥”铭文 。
虎蓥兼具实用和祭祀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盛酒水,相当于今天的水壶 。在祭祀时,又能用作礼器 。
那么在商周时期常用的青铜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功能,又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具呢?
?
上图_ 青铜盉
?
上图_ 铜匜
盉、匜
其实,蓥和盉( 音hé )是同一件青铜器的不同名称 。从字形上分析,“禾”说的是五谷,“皿”是指容器,表明盉是用来装酒的器皿 。
王国维在《说盉》中,明确提出:\”盉乃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厚薄者也 。\”盉的造型通常园口深腹,上有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 。在盉身上,左有流,右有鋬 。盉出现于商朝晚期,春秋战国时期,盉口变小,腹部扁圆,以蹄足兽流作为装饰 。有的盉还设计了提梁 。
在周朝时,盉和匜(音yí)是组合使用的 。据《左传》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是指浇水,盥是洗手洗脸 。简单来说,盉用来浇水的,匜就是给客人洗漱用的器皿 。匜有造型椭长,前流后鋬,底有四足 。
1975年2月,陕西岐山县出土了一件“青铜朕匜”,高20.5厘米,腹宽17.5厘米,腹深12厘米,重3.85公斤 。器底和盖上有175个字的铭文,记载了历史上最早的民告官案件,还首次记录了法官受贿的情节,有“青铜法典”的美誉 。
?
上图_ 商代妇好三联甗 (一种蒸锅)

青铜实用器,不止是盉和匜 。甗(音yǎn)是商周时期的烹饪厨具,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是蒸煮食物的甗,底部是有穿孔的箅,下部是用来煮水的鬲(音gé) 。沸腾的蒸汽通过箅孔,加热煮熟食物 。甗和鬲的结合,类似于现代的蒸锅 。
甗圆身直耳,侈口束腰,器形厚重 。鬲由三个中空的足组成,足间烧火加热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的妇好墓中出土了三联甗,高68厘米、长103.7厘米、重138.2千克 。三联甗采用一鬲三甗,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与如今的多眼灶十分相似 。
?
上图_ 簋 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北京东直门外,有一条名为“簋(音guǐ)街”的小吃街 。其实,簋,是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 。簋的造型多变,有圆型、方型或上圆下方的 。早期的簋没有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 。簋身多以兽纹装饰 。
簋在商周时期具有特殊的地位 。《周礼·地官·舍人》中有:“凡祭祀,共簠(音fǔ)簋 。”在祭祀时,簋经常以偶数的方式和鼎搭配 。而且对于簋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周朝规定:“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 。”这项制度影响深远,“九鼎八簋”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