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厂制度名词解释 制片厂


制片厂制度名词解释 制片厂


中国曾有“六大电影集团”: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和峨眉电影制片厂 。
但是如果你对六大电影集团仔细研究,就能够敏锐地发现,虽然都是国营电影厂,但是在具体的拍摄方向和内容又有所不同 。
八一厂和西影厂虽然都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背景下的建厂,
但是两家厂的拍摄影片的定位不同,上世纪各领风骚的八一厂和西影厂,几乎代表了两种电影风格,虽然票房和口碑经常神仙打架,但是他们的拍摄方向却互不碰撞 。
八一厂是,以“反映中国人民历次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的斗争生活,
塑造优秀军人的银幕形象,为部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促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服务 。”为主要导向的影片拍摄 。
西影厂是,以“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改善西北地区文化事业的建设的重视” 。
这也导致两家电影制片厂,在日后的发展中,八一厂和西影厂越发的走向不同的远方高峰 。
在我的研究分析看来,至少有三大差别,但也正是这些差别,使得两家在竞争中进步,在进步中竞争,这也才带来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国产电影的辉煌时期 。
一,八一厂的走向
1952年,江边战火正燃, 为了利用电影这一现代化工具配合部队进行军事政治教育, 经总政治部批准, “八一厂”正式建厂 。
因此,八一厂一上来就明确了未来的主题方向“电影要映中国人民历次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的斗争生活” 。
01:拍摄对象:英雄人物
从“八一厂”的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放映开始 。八一制片厂拍摄的大多都是大历史框架下的战士故事, 也展现了一大批至今都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形象 。
比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革命烈士李白,《狼牙山五壮士》里的马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
1960年的《林海雪原》,
高潮迭起, 引人入胜,是一年人的童年回忆 。
不仅拍摄的抗战英雄,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斗争生活,也是“八一厂”的任务 。
1965年,八一厂出品的《雷锋》上映,掀起了中国的“全民学雷锋”的浪潮 。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会有不平凡的事迹 。
02:拍摄主题:歌颂英雄,反映生活
八一厂跟许多电影工厂不同,他们还肩负着真实记录,反映生活,工作,战斗经历的使命 。
许多历史的瞬间,正是在八一厂的胶片上成为永恒 。从朝鲜战争到蘑菇云升起的地方,
从军队演习现场到前线,从大江南北到海内外,哪里有火热的部队,哪就有八一厂摄影机 。
因此,八一厂出品的故事片和纪录片,大多都是战争题材或者歌颂的现实主义题材 。
1963年的《地雷战》和1965年的《地道战》,这几部歌颂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智慧,至今仍然被观众们所怀念和津津乐道 。
爱情在战争片向来就不是重要的笔墨,但是八一厂出品的《柳堡的故事》打破了这一格局 。
“十八岁的哥哥和小英莲”细腻动人、清新柔婉的对唱却拨动着几代国人的心弦 。
因此,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柔情似水的温情脉脉,八一厂的战争片一直都在国内扛起了大旗,做起了战争片的标杆 。
03:拍摄类型片:战争片

推荐阅读